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消防安全>>正文

对消防部队处置建筑物坍塌事故的调研与思考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09月10日

 【摘  要】  建筑物坍塌事故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各种建筑工作结构整体或局部坍塌,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目前公安消防部队参与处置各类坍塌灾害事故的活动日趋频繁,特别是美国"9·11"事件更给我们带来启示,研究其处置规律是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建筑坍塌;原因规律;特点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致灾因素急剧增多,灾害事故频繁发生。近几年来,建筑物坍塌事故几率猛增,灾害后果十分严重,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如美国的"9·11"事件,世贸大楼遭恐怖袭击后坍塌,300多名消防人员和数千名无辜群众葬身于楼内,震惊世界;重庆綦江"彩虹桥"事件,造成40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31万元;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居民楼坍塌,夺去了20名消防官兵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掌握建筑物坍塌的基本原因和一般规律,分析其特点,研究制定处置对策,使之为我们的灭火救援工作服务。

  一、常见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基本原因分析

  (一)违背规范,任意施工。工程设计时,过多追求经济效益,违背国家建筑设计技术规范的规定,擅自降低设计标准;施工时,不按照设计施工,擅自增加建筑面积和建筑物层数,有的甚至不经规划部门同意,也不经设计部门设计,违章建房。

  (二)违规操作,忽视质量。施工单位为谋求私利,偷工减料、偷梁换柱,在工程材料的选用和进货渠道上不严格把关,采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昧着良心做"黑心工程"和"豆腐渣工程"。

  (三)疏于管理,潜在隐患。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私自拆除建筑物内部承重结构,使建筑结构承重不均、受力不匀;擅自改变建筑物用途和功能,建筑物满足不了新的使用功能要求,成为危房;不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二次装修,忽视建筑物使用性质的要求,增加了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

  (四)起火燃烧,造成破坏。木结构表面被烧蚀,削弱了荷重的断面,承重结构不堪重负;钢结构受热后,出现塑性变形,火灾发生后15分钟左右,承重件变软,失去承载能力;砖石墙体受高温作用后,材料内部因热变形、松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遇热,失去预加应力,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此外,在火灾的高温条件下,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了较大改变,以及建筑物内部爆炸产生的冲击和震动,灭火时的水流冲击,以及水流对高热建筑构件的突然冷却等等。

  二、建筑物坍塌事故的主要特点

  (一)突发性强,人员逃生难。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建筑坍塌事故随时可能发生,且事故前兆很不明显,允许人员逃生的时间极短。

  (二)设施损坏,易引发次生灾害。突发性建筑坍塌事故,可能造成建筑内部燃气、供电等设施毁坏,导致火灾的发生,尤其是化工装置等构筑物坍塌事故,极易形成连锁反应,引发有毒气(液)体泄漏和爆炸燃烧事故的发生。

  (三)人员伤亡重,社会影响大。建筑发生毁灭性坍塌事故,人员伤亡惨重,社会负面影响极大。1963年10月意大利发生的维爱利水库垮坝事件、2001年我国石家庄发生的人为爆炸事件及美国"9·11"事件,都给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了恐慌。

  (四)救援难度大,作战时间长。一旦发生大型建筑坍塌事故或地震等自然因素引起大片建筑坍塌,往往导致较多的人员伤亡,并次生灾害,救援难度极大。救援力量将不仅涉及到公安、医疗救护、水、电、燃气、交通等部门;由于被埋压待救的被困人员多,受装备限制,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势必减弱,因此,灾后救助将是长时间的连续作战。

  三、建筑物坍塌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对策

  (一)主要特点

  ⒈参战人员多,指挥协调难。建筑物坍塌事故后,除公安消防部队外,当地政府、水、电、气、公安、医疗救护、当地驻军等多个单位部门都需要到场参加抢险救援行动。加之到场的最高领导不甚了解抢险救援程序和措施,现场标识不清、人员混杂,难以形成有效的合成救援指挥体系。对消防部队而言,同样涉及指挥多个中队协同参战的问题。

  ⒉救援时间长,后勤保障任务重。建筑物坍塌事故抢险救援时间长,参战单位多,突破了原有的保障体系,除需妥善做好机械、器材装备、燃料、饮食等保障外,还需要做好机械、器材装备长时间运转后的维护保养工作。

  ⒊灾害事故特殊,器材标准要求高。事故现场需要如生命探测仪、可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检测器等侦检器材,躯体固定气囊、自动呼吸复苏器等救生器材,以及手动、气动和电动破拆器材等。

  ⒋救援经验少,心理压力大。虽然通过训练,部队官兵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程序已经了如指掌,但一旦亲临现场,参加处置行动,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就会表露出来。加之救援现场气氛紧张,消防官兵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指挥员的决策判断和战斗员的抢救行动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基本对策

  ⒈明确职责,协调行动。公安消防部队无疑是抢险救援的主力军,因此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我们要本着"主动承担,周密计划,积极汇报,行动迅速"的原则,为抢险救援指挥部献计献策,为总指挥员当好参谋和助手,按照联合行动方案协调来自各方面的参战力量,使之为抢险救援大局服务。

  ⒉突出重点,积极救人。参战官兵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充分发挥"尖刀"和"拳头"作用,抓住灾害现场的主要方面,积极抢救人命。在救人过程中要救多数人、救活着的人,要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确保救人的数量和质量。

  ⒊搞好防护,慎重初战。倒塌事故现场情况十分复杂,次生灾害和重复性倒塌,对参战的官兵将会构成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强个人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积极消除次生灾害和重复性倒塌对参战官兵的威胁。能消除危险的应及时消除,不能消除的必须采取监护措施,不同等级区域的人员应按级采取防护措施。

  ⒋联络畅通,信息准确。复杂的事故现场,众多的参战队伍,给指挥通讯工作造成诸多不便。因此,保证联络的畅通和信息的准确显得尤为重要。指挥员不仅要了解到场前的情况,更要把握到场后的局势,特别要弄清楚被埋压的人员数量、方位以及已经抢救出的人员数量、伤亡情况等。消防部队在注重建立现场组织机构外,还应加强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尤其是GPS、GIS、现场图象传输等技术的运用,使地方党政领导、高层指挥人员能在指挥中心实施指挥,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避免到场领导过多而出现多头指挥及人身伤害。如现场存在重复性倒塌的危险时,一定要请有关专家到场协助决策,以免因救援行动失当而造成新的伤亡。

  ⒌强化装备,专门施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抢险救援在一定程度上,完全依赖于我们手中的装备。公安消防部队在积极筹措资金购置所需器材装备的同时,在执勤业务训练中,应引导官兵加强器材装备的熟悉与操作训练,有针对性地开展战术训练和合成演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器材装备的最大效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组合。

  四、建筑物坍塌事故抢险救援行动要求

  (一)公安消防部队应加强同其他到场参战单位的合作,共同实施救援行动。

  (二)救援人员要加强行动安全,不应进入建筑结构已经明显桧的建筑内部;不得登上已受力不均衡的阳台、楼板、屋顶等部位;不准冒险钻入非稳固支撑的建筑废墟下面。

  (三)加强倒塌现场的监护工作,严防倒塌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为尽可能抢救遇险人员的生命,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车辆清除现场。

  (五)处置建筑倒塌事故,一般作战时间都比较长,应组织参战人员轮换,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