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薄弱环节
(一)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法人代表或业主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强调低成本投入,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非法使用“土制设备”,特别是一些个私企业,使用“土锅炉”、“土容器”、“土起重机械”现象时有发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还酿成了事故。如去年赣县江口“土锅炉”爆炸,造成2人死亡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二)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一些法人代表觉得安全管理机构不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可有可无,安全管理人员也是随意指定,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新创办的企业和规模较小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此类企业中,既没有正规的安全管理机构,也没有安排管理人员培训,安全责任无法落实、安全生产缺乏监督、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管理人员不懂也不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程,设备投入使用前后不按规定注册登记、设备未经检验投入使用和人员不持证上岗现象较为普遍。在全省查处的特种设备行政案件中,被处理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基本上都没有设立专职或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也未经培训上岗。
(三)部分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和改造不向质监部门告知,未经检验检测机构安全检验合格即投入使用。一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不理解安全检验的作用,认为自己有能力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或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可做可不做,因而拒绝、抵制定期检验。这类违法行为在一些规模较大的招商引资企业或改制国有企业中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部分招商引资和民营企业非法移装使用旧特种设备现象屡见不鲜,安全监管难度加大。随着招商引资和民营企业的不断增加,一些小纸厂、小食品厂、小酒厂、小胶合板厂、小家具厂、小成衣加工厂所使用的移装旧特种设备种类增多,分布广泛。由于法人代表或业主缺乏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一味追求低投入,使得有的非法移装的旧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不向质监部门告知,有的非法移装的旧特种设备资料、手续不全,安全状况不明,无法实施注册登记和检验检测,安全使用存在死角和盲区。
(五)部分重点工程和行业单位违规使用特种设备问题比较突出,不能正确接受当地的安全监察。近年来,全省的重点工程明显增多,特种设备的使用也随之增加,如铁路、公路施工工地中使用的大型起重机械,施工单位安装时既不主动向当地质监部门告知,使用也不向当地质监部门注册登记,更谈不上检验检测和人员持证上岗。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发现问题后,既不配合安全监察,更不愿接受处理。有些行业单位习惯于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出台前行业部门的条条框框,明知道行业部门已没有特种设备监管职能,制定的有关规定已经废止,但还是坚持用老规定违规使用特种设备,拒不接受当地质监部门的安全监察。
(六)部分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上岗,违规操作特种设备。目前,司炉工持证上岗率比较高,而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不容乐观,一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认为压力容器和起重机械操作比较直观,简单易学,操作人员无须培训即可上岗,因此无证上岗和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特种设备事故苗头经常发生。
(七)少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检测工作不到位,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安全监察机构,有的没有认真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赋予的职责,严格监管不够;有的分级管理狠抓“四率”力度不大;有的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力;有的由于安全监察经费没有来源,存在以罚代管行为。检验检测机构,有的没有按照区域覆盖的原则落实设备定期检验,“抓大放小”,定检率达不到要求;有的发现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未及时向安全监察机构报告;有的没有按检规、质保体系要求严格检验,检验检测质量不够高。
(八)少数地方政府领导没有真正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协调责任,存在工作缺位现象。一是有的地方领导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很大,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开发区是必要的,给工业园区各类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是正常的,但对安全工作,包括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设禁区,致使有些企业特种设备安装不告知,使用不注册登记和检验检测、人员不持证上岗,不仅影响了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削弱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也无形中纵容了少数企业拒绝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给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留下了隐患。二是有的地方领导对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没有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纳入政府的安全综合管理,对质监部门反映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关心和支持不够,协调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