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共性要求(14条)
1. 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应能支撑所有载荷以及正常运行和紧急运行时产生的所有外力(包括冲击力)
2. 电梯维修 当需要通过维修来保证电梯的持续安全时,应提供适当的操作规程并由受过培训的人员来完成。
3. 设备的非接近性 使用人员和非使用人员不应直接触及到危险设备。
4. 轿厢地面和工作区间 轿厢地面和站人的工作区间应将拌倒和滑倒的风险减到最低。
5. 相对运动的危险 轿厢和外部设备之间以及电梯设备之间均会产生相对运动,必须保护使用人员和非使用人员不受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剪切、挤压、擦伤或其他伤害。
6. 层门锁紧和轿门关闭 在井道门(包括层门、井道安全门等)开着或未锁或者轿门没有关闭的情况下,轿厢运动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上述情况下轿厢应停止运动。
7. 救援 应能(包括方法和具体程序)安全释放和救援将被困人员。
8. 锋利边缘 应尽可能减少锋利边缘对人员(注:指使用人员和非使用人员)伤害的风险。
9. 电击危险 在使用电的地方,应尽可能减少人员(注:指使用人员和非使用人员)被电击的风险。
10. 电磁兼容 电梯的安全运行不受外部电磁的影响,自身发射的电磁也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11. 轿厢和层站照明 在使用期间,轿厢和层站应提供足够的照明。
12. 地震的影响 在易遭受地震的地区应预测地震对电梯设备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将人员可能受到的危险降到最小。(应考虑各种情况,如地震发生时、轿厢停止运行救援时以及电梯恢复正常运行等)
13. 材料风险 电梯所使用的材料不应导致危险。(如易燃、中毒等)
14. 环境影响 应保护人员不受环境的影响。(如考虑电梯安装地点的天气情况)
二. 电梯附近区域(1条)
1.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人员跌入井道。
三. 进出口(6条)
1. 进出口 在层站处应保证人员安全进出轿厢。
2. 地坎水平间隙 应限制轿厢地坎和层门地坎之间的间隙。
3. 轿厢和层站对齐 在人员进出轿厢时,轿厢和层站应充分对齐。
4. 轿厢内自救 只有在轿厢位于平层位置或平层位置附近时才允许轿厢内自救。
5. 层站门和轿厢门之间的间隙 层站门和轿厢门之间的空间应防止人员进入。
6. 轿门和层门的重开门 当关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轿门和层门应重新打开。
四. 轿厢内(LCU内)(15条)
1. 强度和尺寸 轿厢应容纳和承载额定载荷及可以预料的超载。
2. 轿厢支撑/悬挂系统 应能承载额定载荷时轿厢的全部重量及可以预料的超载。
3. 轿厢超载 应防止超载轿厢启动。
4. 轿厢内跌落 应防止人员从轿厢内跌落。
5. 行程限制 应防止轿厢越程。
6. 轿厢非受控运动 应限制轿厢的非受控运动。
7. 轿厢运行中的碰撞 必须避免在运行中可能引起乘客伤害的碰撞。
8. 轿厢水平运动和旋转运动 轿厢水平运动和旋转运动应限制到足够小以免伤害使用人员和授权人员。
9. 速度变化或加速度 轿厢速度变化或加速度对人员的伤害应限制到最小。
10. 物体落在轿厢上 当物体落在轿厢上时应保护使用人员的安全。
11. 轿厢通风 轿厢应足够通风。
12. 轿厢内火/烟 轿厢内的建筑材料应是阻燃的,产生的应是足够低的。
13. 轿厢在水淹没地区 如果轿厢可能下到水淹没的地区时,应检查到这一情况并防止其下到该淹没区。
14. 轿厢内停止装置 通常情况下轿厢内不得安装停止装置来有意中断电梯运行。如果必须安装的话,在部分封闭轿厢或特殊用途的电梯上允许安装。
15. 层站指示 轿厢内人员可知道自己所处的楼层。
五. 工作区域(12条)
1. 工作空间 应提供足够和安全的工作空间。
2. 设备可接近性 需要维护的电梯设备,授权人员可安全的接近。
3. 进出井道内的工作空间 进出井道内的工作空间应保证安全。
4. 工作区域的强度 应容纳和支撑授权人员的重量及其所携带的设备。
5. 电梯空间其它设备的限制 电梯空间应只能安装与电梯有关的设备。
6. 工作区域的坠落 应防止授权人员从工作区域坠落。
7. 在授权人员控制下的运动 当授权人员在井道时应能控制轿厢的运动。
8. 井道内部件的非受控、非预期运动 必须提供足够的保护,防止井道内部件的非受控、非预期运动对授权人员造成的伤害。
9. 各种危险的防护 必须提供足够的保护,防止授权人员在工作空间受到剪切、挤压、擦伤、划破、高温或被困等危险。
10. 井道内物体的坠落 在井道内时必须提供足够的保护防止物体的坠落对人的伤害。
11. 工作空间电击危险 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应使对授权人员的电击伤害降到最低。
12. 工作空间照明 工作空间及相关通道应提高足够的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