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交管部门转变思路,调整机制,制定政策,落实措施,将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管理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如何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遏制中小学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仍是摆在包括公安交管等有关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生参与交通活动的一些特点
(一)具有非常规性的特点。中小学生一般性格活泼,行为难受约束,自控能力差。具体表现:追逐戏嬉,游戏玩耍,行走路线无常规性,任意、突然穿行,这种冲动性和非常规性是发生交通事故概率高的重要因素。
(二)具有时间性强的特点。中小学生参与交通活动一般集中在上学放学,集体外出活动时间,上放学的时间段一般是城市交通高峰期。在乡村,尤其是放学期间是视线不良,驾驶人易疲劳,危险性较大。
(三)具有群体性特点。大多数学生爱结伴出行,在上放学时,三五成群,若发生交通事故,势必会加重后果。
(四)具有盲目性的特点。中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好奇心强,喜好尝试,懵懂莽撞,且思想意识单纯,加之社会实践少,辨别、应变能力较差,遇事爱尝试,乐于探索,盲目的行为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五)具有交通安全意识匮乏。一些学校向来重文化课学习,轻法制教育,使得学生缺乏对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预料,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状况堪忧的主要原因
(一)从主观意识来看,一是中小学生的天真活泼,生性好动,在上下学这个时间段,由于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就象脱缰的野马,嬉戏打闹、相互追逐、快速奔跑、无所顾及,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参与交通时发生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二是交通安全意识贫乏,相当多的中小学生缺乏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对行人的行走规则及机动车的行驶特点不明确,更不明白什么是交通违法、违反交通法规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二)从生活环境来看,一是家长平时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在平时带小孩出门逛街的时候,为了赶时间,图方便,常常将了解的交通知识抛在一边,哪里路好就走哪里,哪里人少就走哪里,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情形屡屡发生;二是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传身教,带着孩子随意乱穿马路。殊不知,家长在道路上任意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这些交通陋习对中小学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使他们从小耳闻目染,养成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
(三)从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看,学校多数设在道路边上,有的学校设在窄小的巷子里。这样,放学时,接送的家长、车辆把窄小的巷子挤得满满的,再加上学校两旁乱摆乱卖和占道经营的摊点更是把道路堵塞得水泄不通。有的学生上学、回家要横穿几条马路。学生的交通安全就成了学校的突出问题。学校门前相应的警示标志牌、交通标线以及减速带等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也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四)从中小学生交通
效果看,一是学校方面。当前各地学校普遍存在着对学生过份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交通安全的教育。即使有些学校对学生开展交通
,也多半流于形式或做表面文章,平时疏于管理,少于防范;二是家庭方面。“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一直是家长对子女的殷切期盼,所以很多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侧重点放到了学习成绩上。而对子女的交通
问题,只是成为他们口头上说教而已,并未能真正成为家长们对其子女重视的一个课题;三是职能部门方面。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在交通安全宣传中的义务、责任,但目前仍只是交警部门在唱独角戏,未能形成各职能部门既各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