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驾驶
第一节 驾驶室规则
驾驶室是船舶航行和生产的指挥室,室内应保持整洁,肃静,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包括海图室)。港内停泊如驾驶室无人时,海图室必须锁闭门窗。
驾驶室和海图室内的所有仪器设备,海图,航海资料及文件等须妥善保管,正确使用,未经驾驶人员同意,无关人员不得动用。
铁器,磁性物件,不可放置或接近磁罗经附近。不得转移任意移动磁铁棒,软铁球(片)等自差校正器具
夜间航行或作业,驾驶室的灯光(包括罗经灯,信号指示灯等)必须遮蔽,有碍航行的灯光不得外露
第二节 驾机联系守则
开航前船长至少应提前二小时将开航时长通知轮机长,并通知驾、机核对车钟、试鸣号笛。检查航机,使其保持正常使用状态。配有电罗经船只,出航前二小时通知机舱送电,启动运转。
使用遥控操纵主机转向的船舶,须在停止位3-5秒后才能换向。除紧急避险外,车钟不能从块进立即换块倒,以防机损。
船舶准备进出港,靠离码头,其抛锚,通过复杂海区,遇恶劣天气或执行其他特殊的任务是,驾驶室要通知机舱。机舱要加强值班,随时准备采取应变措施。
船舶处于在航状态时,如机舱设备准备发生故障须停机时,应征得值班驾驶员的同意,方可减速或者停车。若发生重大破坏性事故危及人身安全时,可在采取措施同时通知驾驶室值班驾驶员。
航行仪器、号笛。操舵系统的电源盒冷气,必须保持正常,不经驾驶台同意,机舱不能擅自断开。
如车钟有故障,克采取电铃、灯光等信号应急使用,其信号含义各船须事先制定,贴在驾、机操作部位附近,但车钟要及时修复。
第三节 船舶航行守则
出返航及较长距离转移网地均须认真制定航行计划,头、二船(网船与灯船)之间要加强联系,船长制定或批准的航行计划,其他驾驶员无权更改。船长如需改变计划应及时将改变后的计划通知驾驶员及“二船”,并记录于“船长命令簿”及“航线日志”中。
船长必须每日根据海况以及本船航行、作业、锚泊时的特点,签发“船长命令”。其他值班人员必须认真执行。
进出港口、狭水道、船舶密集区、值班驾驶人员要注意来往船只,正确判断,采取早让、宽让,及时准确施放声号。注意夜间无灯小船。
值班驾驶员应做到:
一、 须熟悉航区情况,航法,各转向点,认真做海图作业。
二、 集中精力,谨慎驾驶,加强瞭望,严格遵守《72年国际海上避让规则》、《海上交通安全发》以及当地港章的规定。
三、 严格执行舵令,下达舵令应清晰、准确,经常检查操舵人员的执行情况。
四、 必须熟悉各种助渔助航仪器的性能并正确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航行计划航行、修正风流压、勤测船位,力求把船保持在计划航线上。
五、 必须按《航海日志填写须知》的规定和要求,正确地填写。
六、 认真执行船长命令以及船长其他关照的注意事项,在“船长命令簿”上记录执行情况并签名。
七、 在近岸,狭水道和岛礁区航行,应充分利用助航仪器,运用各种观测方法,求出正确船位。对转向点或其他主要目标不可疏漏,应将其正确横方位,距离清楚地标在海图上,并如实记入航海日志。
八、 在任何情况下,值班驾驶员没有船长或其他驾驶员顶替,不得擅离岗位。航行中不得中断瞭望,如果进入海图室,必须先观察船舶周围情况,并关照操舵人员,协助瞭望,在确无危险方可进入,逗留时间尽量短。
九、 严禁盲目航行和盲目跟航,主、副船(网,灯船)之间要加强联系,互相关照,发现问题及疑点要及时通知对方。
十、 船长在驾驶室,但未讲明由其他值班或指挥前,值班驾驶员不能放弃自己操纵船舶的职责。
值班驾驶员遇到下列情况应当报告船长(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必须先采取安全措施)并记入海航日记。
一、 发现或怀疑计划航线有错误时;
二、 发现机器故障或船体漏水时;
三、 发现可疑船、障碍物。求救信号灯等;
四、 遇天气恶劣,视程不佳时或遇疑难情况无把握处理时;
五、 发现不明岛屿、灯塔、航标,灯浮熄灭或移位;
六、 船舶失控或船位无数时。包括电罗经,磁罗经异常失控时。
下列情况应由船长亲自指挥驾驶。
一、 进出港口和避风锚地;
二、 狭水道、岛礁区中航道较为复杂的航段;
三、 遇恶劣天气视程不良;
四、 通过船只密集区;
五、 发生海难,进行海上救助或本船进行应急演习时;
六、 其他驾驶人员提出不能操作时。
操舵人员值班时应做到:
一、 集中思想、正确迅速地质学舵令;
二、 航行时须立于舵轮(柄)后,手扶舵轮(柄)进行操舵。禁止坐在凳子上;配有自动操舵仪的船只,必须注意操舵仪运转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和时令,必须立即通知当班驾驶员转换手操舵。
三、 时刻注意罗经多数,不使偏离航向,也不能扇子改变航向;
四、 操舵要稳,一般所操航向,误差政府不得超过3度;大风浪及特殊海区最大误差不得正负超过5度;
五、 发现舵机失灵或者有危及安全航行情况时,必须立即报告值班驾驶员。
油轮值班驾驶员及空班舵工还应做到:
一、注意烟囱是否因消火器失灵冒火星,如冒火星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报告船长;
二、大风浪中航行,必须经常查看防止呼吸阀门失灵,进水溢油;
三、据气候和油种,适时进行加温或降温。
第19条 各船须严格遵守公司限定的装载规定,不准超载,驾驶台顶严禁对方网衣及其他杂物,驾驶室二测必须保持畅通和利于瞭望。
第20条 海图必须根据航行通告及时修改到最近期,并注明小改正日期,海图作业必须保持到下次开航做航行计划前才能擦去,如有海损时,则需保持到查清原因,事故处理完毕为止。
第四节 进出港狭水道及岛礁区航行守则
第21条 进出港口,必须由船长亲自指挥驾驶。船长及驾驶员必须事先研究海图及航路指南,了解该港航道,危险区、航标、航法及抄袭情况。
第22条 进出港口必须使用该港的大比例尺海图,对实际水深不足本船最深吃水加0.5公尺时,必须候潮进出,并注意浅水效应对船舶操纵造成的影响。
第23条 严格遵守该港港章以及沿海港口信号规定,听从当地海监或鱼监的指挥。
第24条 港内航行要做到:
一、保持航标指引的航法行驶,各行其道。经过航标应保持一定的横距。采用航时、航向、航标方位三对照方法,经常检查核对船位,如有疑问应立即慢车货停车;
二、严格控制航速,注意观察周围船只动向,按章及早避让,夜间尤其要注意无灯小船;
三、严禁在航道玩去地段和船舶密集区追越它船或抢它船船头。特别是在横越航道或在穿插区内穿插巷道时,要主动避让上下游及在巷道内正常行驶的船舶;
四、船舶掉头,应提早显示新号,充分估计风流影响,看清附近船舶动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调头;
五、进出港或进入船舶密集区应指派专人到船首瞭望,并备好锚以备应急使用,千吨以上船舶不论白天、夜间都必须严格执行;
六、必须有驾驶员或操舵技能较好的人员在港内操舵,并严格执行舵令。除上级指派的专职人员或船长指定协助瞭望的人员外,严禁他人在驾驶室内;
七、生疏港口或法定必须由引水员引港时,船长不能放弃对船舶操作的职责以及对安全应负的责任,有权对船舶操纵作出最后决定;
八、因故必须抛锚时,必须避开航道及禁锚区。
第25条 船舶在狭水道和岛礁区航行除应遵守上节船舶航行守则的规定外,还应做到;
一、周密制定航行计划,事先明确目标之间的航程、航向、航时以及目标转向点的方位、距离,并标志在海图上,并利用天然及人工叠标进行导航;
二、使用一切有效的助航仪器,经常实测、目测船位,利用一切可用目标,采取避让方法,避开暗礁、浅礁及障碍物;
三、正确计算风、流压差,随时修正航向,力求保持在计划航线上。在经过流速大、涡流多,航道狭窄的航门,与航段时更应谨慎操作;
四、严禁盲目航行,对船位有疑问是必须先停车或抛锚,弄清楚船位后方可继续再航,如遇视距不良,见不到导航目标或者目标不能分辨,需选择锚地抛锚。
第五节 能见度不良时的航行守则
第26条 凡遇雾、暴风雨等任何视程不良的情况下,均需执行能见度不良时的航行守则。
第27条 在进入雾区前,应注意观察周围海况,利用一切时机测定船位,加强主、付(网、灯船)之间的联系。
第28条 严格执行《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五条“瞭望”的规定;第六条“安全航速”的规定;第十九条“行动”的规定和第三十五条“声号”的规定。
第29条 船上须保持肃静,打开驾驶台门窗,加派“了头”,静听他船雾号并备锚,夜间须关闭妨碍瞭望的灯光。
第30条 有雷达的船,应充分使用雷达助航,但须考虑使用雷达局限性还应严格控制航速,能在于当时情况和环境相适应的距离内把船停住。
雾中航行,对船位有怀疑时,应立即停车或抛锚,禁止盲目航行,并按章施放雾中锚泊声号。
港内遇雾须遵守港章有关航速、准许航行的视距以及信号等的规定。
第六节 恶劣天气与防台守则
在台风期间须严格执行公司《船舶防台守则》,并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和措施上做好四落实。
注意收听气象广播,密切关注海上气象变化,大风浪来临前,船长应督促做好下列工作:
一、 加固舱盖、关闭天窗、通风窗、舷窗、水密门;捆绑固牢一切可移动物件(特别是渔具等);
二、 保持甲板排水通畅,加强对舱底水的检查和排除;
三、 避免自由液面、渔获、水、油配装及使用要保持平衡并加闸板或关闭阀门防止移动;
四、 检查号所有的救生设备,保持完好状态。
严寒天气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 凡需防冻的露天机械、消防设备。仪器、管路系统等必须包扎防冻或加帆布罩;
二、 严重结冰或遇冰块时,必须调整航向、航速以减轻甲板结冰程度;
三、 船长要根据情况派人及时敲冰、铲冰,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三个百分之百”的规定,防止人员落水或伤害。
遇大风浪应根据海况,天气发展趋势及本船具体装载、船舶技术情况,采取抗风或去附近港口锚地避风的措施。海上实测风力达八级时,应停止渔捞作业。
大风浪航行或抗风,应避免横浪,要减低车速,用小舵角转向,除抢险必须工作之外必须停止甲板工作。如抢险或必不可少去甲板工作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值班驾驶员要经常检查水密门窗、舱盖督促机舱勤排仓底水,注意对船首、尾的观察,采用优良船艺避开浪峰直接正面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