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汉华在2013年全省公路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切实加强干线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打造放心工程,今年重点要推行“10+5”工作举措,即“10项质量举措”、“5项安全举措”。
“10项质量举措”包括“5项管理措施”和“5项技术措施”。“5项管理措施”即:强力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促进施工工艺标准化;实行关键工序开盘令制度,促进监理程序标准化;全面实行考勤机考勤制度,促进履约管理标准化;实行关键指标省级抽查制度,促进监管体系标准化;开展工程质量执法大行动,促进监管工作法制化。“5项技术措施”即:推广路基检测季节修正技术;推广沥青路面层间结合技术;推广钻孔桩保护层控制技术;推广桥梁智能张拉压浆技术;推广拌合站场实时监控技术。“5项安全举措”即:全面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推行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推行高危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推行交通维护文明施工标准化;强化干线公路项目安保工程建设。
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夏涛结合多年干线公路建设管理经验,在干线公路项目业主监理培训班上对质量安全“10+5”工作举措进行了解读。
1、强力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促进施工工艺标准化
首件工程认可制是指对每一类单项工程,在开工前,从技术培训、技术交底、材料进场、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艺技术要求先完成样品工程,随后对样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再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正式批量生产。
2010年8月,省局发布了《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实施“首件工程认可制”指导意见》(湘路工建〔2010〕241号)。制度推广两年多来,张家界、永州、郴州、衡阳等市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还存在一部分项目管理人员根本不知道、一部分知道但未执行、一部分执行但流于形式等情况。
省局要求所有干线公路建设项目都必须实施首件工程认可制,监管部门应将该项工作纳入对项目的考核评比中,业主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按照省局《指导意见》切实认真做好该项工作。
2、实行关键工序开盘令制度,促进监理程序标准化
开盘令是指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同意开机搅拌(水泥混凝土、基层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工作指令。该指令签发之前施工单位不得开机,擅自开机搅拌所生产的混凝土或混合料不得用于实体工程,由施工单位用于临时工程或废弃。
实行开盘令制度的关键工序包括隐蔽工程覆盖、水泥混凝土浇筑、水泥混凝土摊铺、沥青混合料摊铺、基层和底基层混合料铺筑等永久工程实体成型工序。
推行关键工序开盘令制度,是为了解决关键工序施工现场监理失控问题,增强监理人员现场控制力,提升质量监理的操作性和有效性,促进监理程序标准化。
3、全面实行考勤机考勤制度,促进履约管理标准化
考勤机考勤是指对施工单位的关键人员(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试验工程师、路基路面工程师、结构工程师、专职安全员)和监理单位的关键人员(监理处长、专业监理工程师),采用考勤机进行考勤。推行考勤机考勤,是为了规范干线公路建设市场秩序,防止关键人员挂靠和重复任职等情况发生,确保人员履约到位,实现履约管理标准化、管理手段硬件化。
2011年11月,省局发布了《湖南省干线公路施工现场关键管理人员考勤机考勤实施办法》(湘路工建〔2011〕380号),要求所有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实行该项制度,关键人员每日考勤两次,月出勤天数不得少于22天,考勤机由市州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格型号,项目业主集中购置,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4、实行关键指标省级抽查制度,促进监管体系标准化
关键指标省级抽查是指对于上一年度交工通车的公路工程项目,由省局组织检测单位进行关键指标抽查。关键指标是指路面各结构层厚度、路面宽度、路基宽度、水泥路面面层强度、结构物尺寸、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安保工程设施等重要指标。
对于省级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工程,除返工处理外,还将层层追究市州质安监督机构、交工验收检测单位、项目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的责任。
实行该项制度是为了强化各从业单位特别是监管单位的责任意识,通过省级行业监管相对较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的投入,使整个监管体系自动、协调、有序、高效、持续地运行起来。
5、开展工程质量执法大行动,促进监管工作法制化
针对部分从业单位违法违规、部分执法单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省局要求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开展工程质量执法大行动。
最重要、最常用的两个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各市州交通运输局(特别是分管领导和基建科)、各市州交通质安监督机构、各项目业主、各项目监理处、各施工单位都要组织学习和宣传这两个条例。
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各市州交通质安监督机构要积极执法、主动执法、严格执法,顶住各种压力,突破各种阻碍,实现主动执法处罚零的突破,并逐步实现行政执法处罚常态化。通过执法行动,促进质量监管法制化。
6、推广路基检测季节修正技术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有规定,若在非不利季节测定弯沉时,应考虑季节影响系数,但目前我省干线公路建设中,弯沉检测全部没有使用季节修正系数,使得弯沉检测不能反映路基路面真实质量情况。在没有进一步科研成果的情况下,可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97版第8.0.9条条文说明附表的“沥青”路面类型,区别不同“路基干湿类型”和“土质类型”进行选取季节系数,以2、3、4、5月为不利季节,12、1、6、7、8月为过渡季节,9、10、11月为干燥季节。
7、推广沥青路面层间结合技术
沥青路面层间结合包括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层间结合、基层与沥青砼面层的层间结合。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层间结合可以采用撒布水泥浆、流水作业两层铺压一次成型、大厚度摊铺大吨位碾压、底层表面采用特制羊足碾碾压、层间打毛等技术;基层与沥青砼面层的层间结合关键是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或液体沥青作做好透层。
8、推广钻孔桩保护层控制技术
桥梁钻孔桩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裸露使得局部钢筋不起作用,等效于无筋,危及桥梁安全。设计上应控制净保护层不小于100mm,施工中最好的方法是采用“钢管导控法”,确保保护层厚度。
9、推广桥梁智能张拉压浆技术
智能张拉是指不依靠人工手动控制,而利用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通过仪器自动操作,完成钢绞线的张拉施工并记录施工控制数据。
大循环智能压浆是指通过将出浆口连通到拌浆桶,让浆液在后张预应力管道和拌浆桶中持续循环,将管道内的空气和积水完全排出,保证管道所填充的浆液内没有气室,并且避免浆液被积水稀释导致管道高端泌水。该项技术不仅仅起到监控效果,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项根本性的工艺改进,可以真正解决压浆不饱满不密实这一老大难问题。
10、推广拌合站场实时监控技术
通过传感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应用等,把各拌和站生产的混凝土(沥青混合料、基层混合料)每一盘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无线传输、存储,为管理各方提供详实有效的数据基础,并利用信息手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质量数据跟踪。若发现偏差,则进行纠偏,包括对人的操作行为纠偏和对机械设备纠偏。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杜绝偷工减料,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工程质量。
11、全面开展“平安工地”建设
在省厅的统一部署下,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考核评价标准》的要求,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
12、推行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
省局将制定《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设置规定》,各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该项工作主要着眼于预防安全生产一般事故。
13、推行高危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
省局将制定《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高危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隧道工程、爆破工程、高墩大跨径桥梁工程、高填深挖及其防护工程等高危工程应按照统一要求进行安全管理。该项工作主要着眼于预防安全生产较大及以上事故,预防和杜绝群死群伤安全事故的发生。
14、推行交通维护文明施工标准化
为加强边施工边通车路段的交通维护和提升公路施工现场的文明形象,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应按照《关于加强我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规定》(湘路工建〔2012〕244号)的要求,推行交通维护文明施工标准化。该项工作主要着眼于在施工阶段如何切实保障公众利益和维护行业形象。
15、强化干线公路项目安保工程建设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落实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省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湘路工建〔2013〕40号),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应从设计、实施、交工验收等多方面入手,强化安保设施建设管理。
项目交工验收之前,业主应书面提请市州公路管理局对安全设施进行专门检查,如有达不到强制性条文要求或未按设计文件施工的情况,市州公路管理局应将情况书面告知业主和市州交通运输局,并抄送省公路管理局。安全设施未通过市州公路管理局检查的项目,业主不得进行交工验收。
该项工作主要着眼于在运营阶段保障公路用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