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交通运输>>正文

物流安全探讨

  
评论: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6日

1、引言

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简称PD),那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1935年美国的销售协会最早对PD下了定义:包含于销售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侧重于商品的物质移动,属于狭义的物流概念范畴。Logistlcs的本义为“军事后勤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着军事战时物资的供应管理,美军创立了“后勤管理”(Logistlcs Management)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安全地、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全球各地。二战结束后,这种军事物资供应理论被应用于美国企业生产,从而产生了所谓business logistics(商业后勤)的概念。business logistics的着眼点在于从理论性和系统性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原料与产品的供应、保管、运输、配送等全部流动过程,目的是把原料和产品以最低的成本、按客户要求的服务标准、适时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这时的logistics其内涵已脱离开“军事后勤学”的狭义局限,有了更广义的含义,即代表一种科学的物资流动与供应的方法。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广泛引入企业中,PD逐渐被Logistics取代。1985年,Logistics开始被美国物流企业运用;1985~1990年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加入WTO,运用Logistics物流理论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物流是以货主为服务对象,以材料和产品为中心而展开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配送等活动。物流服务过程的环节多,不测因素多,极易发生毁机沉船、翻车、伤亡、错收错发、货损、质变、遗失、错单、延搁等事故。我国物流业每年因包装事故造成的损失约15O亿元,因装卸、运输事故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储存事故造成的损失约30亿元。物流业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行业,物流业越是发展,这种风险就越大,更应该重视其安全问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在人类为维持生命、延续种族而产生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安全需要。安全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当人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就会考虑到安全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开发研制、使用和维护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过程中,逐渐萌发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把这种思想应用于研制民兵式洲际导弹的过程中,并异以此为契机,开始了系统安全方面的研究。系统安全工程首先在美国空军内应用之后,又推广到美国陆军和海军。1969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系统安全大纲要求》,即MIL-STD-882标准,详细规定了武器系统开发研究、生产制造和使用、维护的系统安全标准。1984年颁发了修订版MIL-STD-882B,1993年又颁布了新版本MIL-STD-882C。该标准对系统安全的实施和要求做了全面的规定,建立了系统安全的完整概念,给出了系统安全分析、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内容及要求,是系统安全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70年代以后,系统安全工程逐渐推广到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矿山工业等领域。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国际核应急专家领悟到,在事故原因的分析上,决不可以单纯找设计上的缺陷、人的可靠性模型或模拟问题,必须从安全文化的角度来考虑。为此,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便提出“安全文化”。并应用到核电厂和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91编写的75-INSAG-4评审报告中,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策略。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众多的物流企业,客户、货主有了可供选择的空间,在服务能力相差无几的前提下,服务质量有保证的物流企业就会受到青睐,客户、货主最大的希望是安全,一些物流企业为了抓住客户,抢到业务,容易“饥不择食”,犯急功近利的毛病,置安全和风险于不顾,一旦发生事故,信誉影响和经济损失是难以挽回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由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安全措施、安全经验构成的安全业绩才是物流企业竞争的核心。

2、物流与安全的关系

2.1 安全在物流活动中无处不在

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5。安全是人们最常用的词汇之一,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无不涉及安全问题,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定,都与安全息息相关,而物流业正是为满足人们这些方面的需要而提供服务的。二者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从各种物流活动中看,无一不与安全相关。包装活动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制成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在包装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包装用的材料、包装方式、还要考虑被包装物质的安全性,如食品要保证新鲜,采用保鲜膜;酸碱化学品要注意防腐蚀性;对有毒物质采取密闭包装等。装卸活动包括物质在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进行衔接的各种机械或人工装卸活动。在装卸过程中应注意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各种伤害以及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另外对玻璃制品需轻拿轻放,防止碰撞、破损,装卸危险物品时,操作人员不准穿带钉子的鞋,并根据危险性的不同分别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对有毒物质更要注意操作一段时间后,应当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发生中毒事故。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活动中也要考虑物质的安全问题,如食品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时间、地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放在一起,设专用库,仓库内采取适当通风排毒,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仓库,注意周围防护距离的要求;易燃品闪点在280C以下,气温高于280C时应在夜间运输等。在信息流动时,要采用加密技术,以保证网络安全。所以每一项活动都要抓好安全问题,防止事故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2.2 安全科学为物流科学保驾护航

物流科学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学是研究物质资料(广义的物质)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流转规律,寻求获得最大空间和时间效益的科学。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安全与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是: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消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物流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研究、分析、论证每一个物流问题,都要求从实际出发,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各种物流活动,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实现企业的“第三利润”。安全科学具有跨学科、交叉性、横断性、跨行业等特点。不仅包括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而且要包括基础科学理论以及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运用安全的思维方法研究实现安全目标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实现本质安全,即从本质达到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优化。因此,将安全科学应用于物流科学中,从思想上、技术上、管理上采用安全思维方式,可以提高各项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减少事故和人财损失,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良好的物流系统工程应该是安全的系统工程

所谓物流系统工程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设计制造或改造运行物流系统的综合性工程体系。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它又处于社会系统、国民经济系统等比之更大、更复杂的大系统之中。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技术成为物流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物流学成为一门物流系统分析的科学8。

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并从安全角度进行系统分析,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相对的,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体寿命期间9。早在一个新的物流系统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问题,制定并开始执行安全工作计划,把物流系统工程变成安全的系统工程。没有绝对的安全,也不可能消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性,系统安全所追求的目标也不是“事故为零”,而是宁可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地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一种实际可能的,相对的安全目标。

物流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即企业内物流和企业外物流。针对不同的物流系统采用不同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防止事故发生,实现系统安全工程,保证物流系统的良好运行,进而实现企业的“第四利润”(由于事故造成的损失费用)。

3、促进物流与安全协调发展的策略

3.1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意识

进入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人们感觉应接不暇,对好多新鲜事物还不是很理解和重视。物流概念是从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的,一直停留在理论研究上,直到21世纪才开始从理论应用于实践,社会许多物流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真正理解物流,能进行科学物流管理的企业却很少,社会上缺乏大量的物流人才,好多物流公司只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公司直接转型过来的,物流概念淡化,认为物流安全管理更是微不足道。而从事安全管理人员,对物流行业陌生,狭义的认为物流就是储存和运输,甚至根本没有听过。真正具备这两方面知识的人很少,能够科学运用这两种技术,协调管理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必须加强两方面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意识,使其采用安全的思维方式进行物流管理。重视安全不仅是表面现象,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的物流活动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创造出“第三利润”和“第四利润”。

3.2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本质安全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智能的自动化设备不断出现,为实现物流系统的本质安全提供条件。自动化物流系统是集光机电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典型的自动化物流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自动输送系统、自动导引车系统AGVS、机器人作业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10。自动化仓库的主体设备堆垛机能准确、高速的将物质送到指定位置,最高达50m,载重已达5000Kg,航空集装箱专用堆垛机的载重量已达到16.5t,工作人员只需控制计算机,即可完成装卸搬运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装卸中的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发生。自动分货系统是一种全自动分货设备,广泛应用于医药、卷烟、化妆品、汽车、电子等行业,大大提高拣选效率,降低误差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失误的机率,提高了系统安全性。自动导向小车(AGV)是一种自动化物料搬运设备,不需要人工干预,即可根据程序设定沿规定路线完成物料的搬运,应用于工作人员不宜进入的场所,如搬运有毒物质、地下煤矿等,可提高物流安全。对于物流的安全信息一是采用专用的网络加密机和主机数据加密设备,保证网络安全;另外是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它是一种保密性能最高的技术。除了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完成各项物流活动,实现了系统的本质安全,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系统,将各个企业、商店、物流园区、运输工具、仓库等都与消防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警察局联网,形成报警系统,一旦发生地震、火灾或盗窃事件,以上机构同时报警,保证物流系统的全程安全。

3.3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监管

我国围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从管理体制、法制建设、责任追究等方面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总纲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等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又针对运输、道路安全方面提出了《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以保障危险品运输环节安全。应在各领域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并将款项细化,立法同时应进行监督检查,依法行政,严格把关。从人治转向法治;从集中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督促企业建立安全质量 ,规范生产流程中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行为,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应急救援体系。另外,安全工作具有滞后性,所以必须坚持长时间的监督管理,不可松懈。

3.4 加强从业人员专项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物流活动中涉及的各项具体活动的从业人员,首先应该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掌握基本工作要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同时也应该对其进行相关的 ,加强安全意识,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的训练。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在企业内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尤其对危险化学品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法》规定必须进行专项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具有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面对突发事件能从容应急是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并且要认真作好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货物的全程运行安全。服务安全的能力和优异业绩就是物流企业的最大竞争优势,也是其利润的来源。

1、引言

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简称PD),那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1935年美国的销售协会最早对PD下了定义:包含于销售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侧重于商品的物质移动,属于狭义的物流概念范畴。Logistlcs的本义为“军事后勤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着军事战时物资的供应管理,美军创立了“后勤管理”(Logistlcs Management)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安全地、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全球各地。二战结束后,这种军事物资供应理论被应用于美国企业生产,从而产生了所谓business logistics(商业后勤)的概念。business logistics的着眼点在于从理论性和系统性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原料与产品的供应、保管、运输、配送等全部流动过程,目的是把原料和产品以最低的成本、按客户要求的服务标准、适时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这时的logistics其内涵已脱离开“军事后勤学”的狭义局限,有了更广义的含义,即代表一种科学的物资流动与供应的方法。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广泛引入企业中,PD逐渐被Logistics取代。1985年,Logistics开始被美国物流企业运用;1985~1990年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加入WTO,运用Logistics物流理论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物流是以货主为服务对象,以材料和产品为中心而展开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配送等活动。物流服务过程的环节多,不测因素多,极易发生毁机沉船、翻车、伤亡、错收错发、货损、质变、遗失、错单、延搁等事故。我国物流业每年因包装事故造成的损失约15O亿元,因装卸、运输事故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储存事故造成的损失约30亿元。物流业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行业,物流业越是发展,这种风险就越大,更应该重视其安全问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在人类为维持生命、延续种族而产生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安全需要。安全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当人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就会考虑到安全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开发研制、使用和维护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过程中,逐渐萌发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把这种思想应用于研制民兵式洲际导弹的过程中,并异以此为契机,开始了系统安全方面的研究。系统安全工程首先在美国空军内应用之后,又推广到美国陆军和海军。1969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系统安全大纲要求》,即MIL-STD-882标准,详细规定了武器系统开发研究、生产制造和使用、维护的系统安全标准。1984年颁发了修订版MIL-STD-882B,1993年又颁布了新版本MIL-STD-882C。该标准对系统安全的实施和要求做了全面的规定,建立了系统安全的完整概念,给出了系统安全分析、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内容及要求,是系统安全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70年代以后,系统安全工程逐渐推广到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矿山工业等领域。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国际核应急专家领悟到,在事故原因的分析上,决不可以单纯找设计上的缺陷、人的可靠性模型或模拟问题,必须从安全文化的角度来考虑。为此,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便提出“安全文化”。并应用到核电厂和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国际原子能机构在1991编写的75-INSAG-4评审报告中,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策略。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众多的物流企业,客户、货主有了可供选择的空间,在服务能力相差无几的前提下,服务质量有保证的物流企业就会受到青睐,客户、货主最大的希望是安全,一些物流企业为了抓住客户,抢到业务,容易“饥不择食”,犯急功近利的毛病,置安全和风险于不顾,一旦发生事故,信誉影响和经济损失是难以挽回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由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安全措施、安全经验构成的安全业绩才是物流企业竞争的核心。

2、物流与安全的关系

2.1 安全在物流活动中无处不在

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5。安全是人们最常用的词汇之一,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无不涉及安全问题,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定,都与安全息息相关,而物流业正是为满足人们这些方面的需要而提供服务的。二者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从各种物流活动中看,无一不与安全相关。包装活动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制成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在包装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包装用的材料、包装方式、还要考虑被包装物质的安全性,如食品要保证新鲜,采用保鲜膜;酸碱化学品要注意防腐蚀性;对有毒物质采取密闭包装等。装卸活动包括物质在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进行衔接的各种机械或人工装卸活动。在装卸过程中应注意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各种伤害以及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另外对玻璃制品需轻拿轻放,防止碰撞、破损,装卸危险物品时,操作人员不准穿带钉子的鞋,并根据危险性的不同分别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对有毒物质更要注意操作一段时间后,应当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发生中毒事故。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活动中也要考虑物质的安全问题,如食品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时间、地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放在一起,设专用库,仓库内采取适当通风排毒,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仓库,注意周围防护距离的要求;易燃品闪点在280C以下,气温高于280C时应在夜间运输等。在信息流动时,要采用加密技术,以保证网络安全。所以每一项活动都要抓好安全问题,防止事故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2.2 安全科学为物流科学保驾护航

物流科学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学是研究物质资料(广义的物质)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流转规律,寻求获得最大空间和时间效益的科学。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安全与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是: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消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物流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研究、分析、论证每一个物流问题,都要求从实际出发,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各种物流活动,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实现企业的“第三利润”。安全科学具有跨学科、交叉性、横断性、跨行业等特点。不仅包括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而且要包括基础科学理论以及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运用安全的思维方法研究实现安全目标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实现本质安全,即从本质达到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优化。因此,将安全科学应用于物流科学中,从思想上、技术上、管理上采用安全思维方式,可以提高各项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减少事故和人财损失,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良好的物流系统工程应该是安全的系统工程

所谓物流系统工程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设计制造或改造运行物流系统的综合性工程体系。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它又处于社会系统、国民经济系统等比之更大、更复杂的大系统之中。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技术成为物流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物流学成为一门物流系统分析的科学8。

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并从安全角度进行系统分析,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相对的,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体寿命期间9。早在一个新的物流系统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问题,制定并开始执行安全工作计划,把物流系统工程变成安全的系统工程。没有绝对的安全,也不可能消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性,系统安全所追求的目标也不是“事故为零”,而是宁可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地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一种实际可能的,相对的安全目标。

物流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即企业内物流和企业外物流。针对不同的物流系统采用不同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防止事故发生,实现系统安全工程,保证物流系统的良好运行,进而实现企业的“第四利润”(由于事故造成的损失费用)。

3、促进物流与安全协调发展的策略

3.1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意识

进入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人们感觉应接不暇,对好多新鲜事物还不是很理解和重视。物流概念是从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的,一直停留在理论研究上,直到21世纪才开始从理论应用于实践,社会许多物流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真正理解物流,能进行科学物流管理的企业却很少,社会上缺乏大量的物流人才,好多物流公司只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公司直接转型过来的,物流概念淡化,认为物流安全管理更是微不足道。而从事安全管理人员,对物流行业陌生,狭义的认为物流就是储存和运输,甚至根本没有听过。真正具备这两方面知识的人很少,能够科学运用这两种技术,协调管理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必须加强两方面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意识,使其采用安全的思维方式进行物流管理。重视安全不仅是表面现象,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的物流活动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创造出“第三利润”和“第四利润”。

3.2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本质安全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智能的自动化设备不断出现,为实现物流系统的本质安全提供条件。自动化物流系统是集光机电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典型的自动化物流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自动输送系统、自动导引车系统AGVS、机器人作业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10。自动化仓库的主体设备堆垛机能准确、高速的将物质送到指定位置,最高达50m,载重已达5000Kg,航空集装箱专用堆垛机的载重量已达到16.5t,工作人员只需控制计算机,即可完成装卸搬运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装卸中的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发生。自动分货系统是一种全自动分货设备,广泛应用于医药、卷烟、化妆品、汽车、电子等行业,大大提高拣选效率,降低误差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失误的机率,提高了系统安全性。自动导向小车(AGV)是一种自动化物料搬运设备,不需要人工干预,即可根据程序设定沿规定路线完成物料的搬运,应用于工作人员不宜进入的场所,如搬运有毒物质、地下煤矿等,可提高物流安全。对于物流的安全信息一是采用专用的网络加密机和主机数据加密设备,保证网络安全;另外是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它是一种保密性能最高的技术。除了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完成各项物流活动,实现了系统的本质安全,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系统,将各个企业、商店、物流园区、运输工具、仓库等都与消防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警察局联网,形成报警系统,一旦发生地震、火灾或盗窃事件,以上机构同时报警,保证物流系统的全程安全。

3.3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监管

我国围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从管理体制、法制建设、责任追究等方面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总纲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等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又针对运输、道路安全方面提出了《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以保障危险品运输环节安全。应在各领域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并将款项细化,立法同时应进行监督检查,依法行政,严格把关。从人治转向法治;从集中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督促企业建立安全质量 ,规范生产流程中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行为,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应急救援体系。另外,安全工作具有滞后性,所以必须坚持长时间的监督管理,不可松懈。

3.4 加强从业人员专项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物流活动中涉及的各项具体活动的从业人员,首先应该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掌握基本工作要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同时也应该对其进行相关的 ,加强安全意识,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的训练。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在企业内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尤其对危险化学品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法》规定必须进行专项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具有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面对突发事件能从容应急是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并且要认真作好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货物的全程运行安全。服务安全的能力和优异业绩就是物流企业的最大竞争优势,也是其利润的来源。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