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三年行动”涉及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40多个行业,为此,他们坚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一方面,市政府把企业等级评定工作按行业性质和职责分工落实到相关部门,由安委会统一组织协调;另一方面,注重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管作用,从行业级别评定标准的制定和细化到联合评审等各项工作,均采取由各级政府安办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特别是对于一些跨行业跨部门的工作,通过组织多部门联合检查、联合评审等形式,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聘请安全生产专家参与级别评定工作。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市安办编印“三年行动”《工作手册》1万册,分发到各企事业单位;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以政府(管委会)的名义,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印发了开展“三年行动”公开信和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应当、八项要求”宣传品。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通过各种媒体刊播“三年行动”的目的意义、工作步骤、政策措施以及警示性公益广告,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曝光各种违法违规生产行为。三是培训指导。为保证各级评审人员正确理解评定标准,客观准确地进行级别评定,按照行业类别和职责分工,全市共组织了1004期业务知识培训,参训人员近7.4人次,成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登记、评定的中坚力量。
(四)明确要求,分步实施。“三年行动”,三个步骤。第一步,企事业单位自查自评、自我整改。督促广大企事业单位按照行业分类,认真对照《级别评定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评。对照标准,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二步,乡镇(街道)初审、限期整改。企事业单位完成自查自评后,乡镇(街道)立即组织人员深入一线,根据企事业单位自查自评情况进行初审,对部分企事业单位自评中存在的差错或不妥之处予以纠正,重新定级。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资料档案,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企业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第三步,部门复核、强制整改。乡镇(街道)初审后,县级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初审结果组织现场复核确认。对复核为C级和D级单位,邀请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企事业单位安全隐患会诊,提供业务和技术指导,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约束措施,强制企事业单位进行整改。
(五)培植典型、示范带动。为使各基层单位和企事业单位行有标尺、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泉州市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抓好市级试点示范的同时,责成各县(市、区)分别选择1-2个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分别选择2-3家企事业单位作为示范单位,利用召开小型现场会、专题汇报会以及组织县域之间、乡镇(街道)之间、企事业单位之间互相参观学习等方式,及时推广各地具有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跟踪推进、确保实效。为确保“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市安委会先后组织6次由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队的40个督查小组,采取集中检查、重点抽查、随机访查、交叉互查等形式,深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改补充有关标准、规定,确保“三年行动”顺利开展。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三年行动”取得初步成果。截至2009年9月底,全市应参评的企事业单位初步统计为99397家,已完成复核确认96563家,复核确认率为97.15%,其中有21个行业部门完成或基本完成安全等级的复核确认。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29098份,向企事业单位开户银行等单位发出函告单4391份(函告率为87.6%),责令停产停业整顿790家,吊销(暂扣)有关证照176家,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整改无望的企业617家、取缔无证无照企业9999家,并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天益油墨发展有限公司等49家D级单位实施黄牌督办。
三、借鉴“安标管理”新思路,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
泉州市的实践证明,“安标管理”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企业查找安全生产工作差距提供了一面镜子。一套健全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标准”就是一面镜子。对照标准,企事业单位自己需要承担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了清醒认识,对自己在落实主体责任方面所存在的差距有了清醒认识、对自身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清醒认识、对落实整改的重点有了清醒认识。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在自评的过程中坚持自查自改,完善了规章制度,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截至2009年9月底,泉州市近10万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认真对照《级别评定标准》自查自评过程中,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07057条,整改安全隐患97623条,隐患整改率为91.2%。
(二)为政府考核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提供了一把尺子。过去,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标准”,政府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状况无法做出准确评价,难以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有了这个标准,政府就有了考核企业的“尺子”。按照标准对号入座,是什么级别就定什么级别,该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泉州市在这次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过程中,共有96563家企事业单位完成了安全生存等级复核确认,其中A级4682家,占4.8%,B级69954家,占72.4%,C级20783家,占21.5%,D级1144家,占1.2%,为有效实施分类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为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一架梯子。在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黄牌督办的总体要求下,很多企业既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加了提升安全水平的动力。不少企业老板认为,实行“安标管理”是安全服务于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模式,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在自评工程中,有不少企业自评得800多分,按规定只能B级,就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使企业得分达到900多分,成为A级企业。
(四)为安全生产部门联动搭建了一个台子。实行“安标管理”工作机制,涉及到政府多个有关部门。泉州市共有42个部门加入到创建“安标管理”工作机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的行列中。在“三年行动”中,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形成了安全生产“大合唱”,确保了“安标管理”各项措施的深入落实。
(五)为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管理提供了一条路子。通过开展“安标管理”,各类企事业单位在执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履行工作职责、具备安全条件、达到行业标准、承担法律责任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专家介入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高危行业、重点行业(领域)排查隐患、指导隐患整改,使整改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明显增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以推行“安标管理”为抓手,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使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目前,一个“专家查隐患、政府搞督查、行业抓监管、企业抓整改”的工作格局和有效责任机制在泉州初步形成,为不断提高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创造了更有力的条件。2008年,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与2007年同比分别下降22.75%、14.12%、21.27%,今年1-9月份三项指数与2008年同比分别下降13.20%、17.51%、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