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综合>>正文

浅议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作者:郑文清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7月04日

SHE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即通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能够在确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过程。实质就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事故灾害。有资料表明,占总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是不可预防的。在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假如片面强调投入,消除了所有工艺上的隐患,而不解决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也只能解决10%事故隐患。不抓人的因素,就不可能实现“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HSE目标。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时的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行为。系统安全理论认为:机械和环境的信息不断地通过人的感官反馈到人的大脑,人若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就能化险为夷,避免事故和伤亡;反之,如果所面临的危险未能察觉、认识,未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响应时,就会发生事故和伤亡。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不是完全受管理者控制的,往往人的行为也不是完全受自己的控制容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生理、心理状态不稳定,其安全可靠性比较差,再加之在生产过程中总有促使员工做出不安全行为的条件存在,往往会由于一些偶然因素而产生事先难以预料和防止的错误行为。根据行为主体人在行动之前是否意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主要是因为人的能力、生理心理因素而使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导致的行为,如误操作等;另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可以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主要是由于人的心理缺陷造成的,是安全意识差而导致的行为,如“三违现象、习惯性违章”等。人的不安全行为通过管理、监督、培训等的手段是可以有效的控制的。根据的实践我认为用下面的措施,可以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管理,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先进企业必然有先进的规章制度,培养优秀员工更需要先进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华北油田HSE手册规定三级单位作业管理手册内容应包括:三级单位各岗位HSE职责;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三级单位应急预案、操作规程等。队站HSE 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HSE检查表,其中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队站概况、岗位设置、属地划分及HSE职责、操作规程(操作卡)、应急处置措施。这些规定从制度上保证管理者和操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行为规范,若使企业建立的规章制度符合实际,被员工接受和严格实施,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建议做好如下几点:
        1、做好辨识危害因素和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结合的根源或状态。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作为制定公司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方案、操作规程的依据。危害因素辨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他任务量大,难点多。辨识时要根据本单位生产工艺规程确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对全部生产岗位的全部生产操作的全过程,主要应用伤亡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和系统安全理论进行危险、危害辨识,找出潜在的错误释放的能量(危害因素)。翻阅一些单位组织的第三方HSE体系审核和合规性检查发现,危害因素辨识问题较多,表现在条目过多,记录及描述不准确或与实际不符,员工参与度不够,认同度较低。为此,建议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成立由领导、技师和班组优秀员工、技术专家、设备专家、安全专家组成的、熟知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的辨识小组。
        (2)充分运用HSE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从作业层面、操作流程、关键部位、主要基层单位和重点专业等方面,全面梳理安全环保风险。采用工艺安全分析的方法,全方位、全流程、全过程开展危害辨识和评价。
        (3)以员工的操作顺序或工作的时间顺序,适当划分作业单元和操作步骤,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和第一危险源(能量、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人、物、环)进行识别。
        (4)对辨识的危害因素正确的评价后,按危害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类管理记录并形成清单。针对每步操作中危害因素的要按一定的规律描述,让清单使用者看到规律,以便形成工作习惯。
        (5)将识别的危害因素经过与此有关的全体员工的讨论后,做到全员参与,再形成清单,根据持续改进的原则,每年辨识一次,及时整改不符合项。
        2、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
        要在已确定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在进行了危险、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使所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科学合理、有安全性,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实施以后能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确保避免伤亡事故;确保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因设备损坏而导致伤亡事故。
        要吸取事故(包括本单位曾发生的事故和尽可能搜集到的同行业、同类型单位曾发生的事故)教训,把处理事故时制定的防止重复性事故的措施中有关规范、约束操作者行为的措施写进安全操作规程。  
        不能以制定约束人的行为的安全操作规程取代按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具备的 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操作规程不能只作原则性或抽象的规定,不能只明  确“不准干什么、不准怎样干”而不明确 “应怎样干”,不能留有让从业人员“想当然、自由发挥”的余地。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要求和规定不能突出了重点而放弃了次点,要具体详尽,宜细不宜粗,能细则细,应有可操作性,应明确操作中必须的操作、禁止的操作、必须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以及出现异常时的应急措施。涉及设备(设施) 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如何正确操纵设备(设施),以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设备设施)损坏事故的规定(《设备(设施)的技术操作规程》)。文字表述要直观、简明,便于操作者理解、掌握和记忆。
        在HSE 运行中发现,企业及“两书一表”中安全制度确实不少,但有多少制度员工能认可和接受,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要对安全制度进行整合,取其精华、去其不适,使员工能够认同,执行到位。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地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要及时地修攺、补充直至制定新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保持其健全、完善、有效。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考核,通过先进制度的落实和刚性考核促进员工良好安全行为的养成,做到不违章、不蛮干。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