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行业安全>> 综合>>正文

安全防范的概念和意义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7月18日

(一)安全防范的概念
安全防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防范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维护社会安全,对可能影响社会安全的各种因素、原因和条件进行的预防和控制活动的总称。狭义的安全防范是指治安基层组织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依靠社会力量,对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依法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活动。
(二)安全防范的原理
(三)安全防范的特征
本教程研究的是狭义概念上的安全防范工作。理解狭义概念上的安全防范工作因应把握以下几个特点:
1、是由治安基层组织组织实施的
安全防范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同层级的公安机关在安全防范中居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基层的安全防范工作,是由公安机关的治安基层组织特别是公安派出所来具体组织实施的。
2、安全防范的主体是多种社会力量
社会治安问题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多变性、随机性等特点,从理论上讲,可以发生在人们能够进行社会活动的各种时间和空间,必须依靠社会的各种力量,才能实现有效的防控。
3、安全防范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保障社会安全
治安问题是指受刑法和治安管理法规所保护,而被违法犯罪行为所侵害,通过治安管理客体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治安的非正常状态,包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群体性违法事件、犯罪行为、治安灾害事故四个方面。治安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安全的基本因素。治安基层组织,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手段和方法,加强安全防范,努力减少、控制、消除可除导致治安问题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保障社会安全。
(四)安全防范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各种违法犯罪大幅度增长,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严重的危害。尽管近几年来公安机关狠抓了“严打”整治,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为有效地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把严厉打击与积极防范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贯彻“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从根本上去明确公安机关进行安全防范工作的意义,从而提高安全防范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安全防范是预防、制止违法犯罪的重要前提
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充分认识打防之间的辨证关系。要看到打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法,两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好,既能减少发案,又能使公安机关把精力集中在有限的案件上。
首先,通过治安防范,可针对犯罪分子犯罪活动的规律,发动、组织、指导辖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的群众,努力做好人防、物防、技防工作,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从而减少犯罪发生。其次,通过对安全防范教育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既增强人民群众敢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使公安机关及时和有效地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同时又增强人民群众辨别是非、抵制不良风气的能力和安全意识,从而更利于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及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第三,通过加强安全防范教育与管理,既可以帮助有不良倾向的人群,使其不良行为尽早得到纠正,改变其向犯罪发展的方向;又可以掌握重点人口,防止其重新犯罪;同时还可以掌控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的情况,防止犯罪分子利用这些场所进行犯罪活动。总之,在打防之间“防”是治本,“打”是治标;“防”是目的,“打”是手段,“防”是主动出击,“打”是被动反应。通过“防”能避免问题,通过“打”能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不如避免问题。因此,搞好安全防范是预防、制止违法犯罪的重要前提。
2、安全防范是治安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谓“治安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公共秩序、物种行业、危险物品、实有人口、交通、消防、出入境等进行的治安行政管理活动。公安机关通过强化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安全防范工作则是指公安机关预防各种违法犯罪案件,治安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而履行职责的活动。是治安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防范存在于治安管理的各项主要业务工作环节中。譬如,经济文化保卫、警卫、治安秩序管理、户政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等业务工作,主要都是安全防范方面的工作。而在派出所、巡警、治安联防、内部单位保卫组织的日常工作中,也主要是体现于安全防范。治安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既直接参与社会管理,为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又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注意发现不安全征兆,依靠群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思想疏导、调解和转化工作,使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得到解决,约束和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教育挽救违法犯罪人员,从而清除不安定因素,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防范的目的。这些工作又都是安全防范工作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
3、安全防范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治国理想,又是治国实践;既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又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政治稳定。稳定是和谐的条件。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涌现,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利益矛盾突出、深层矛盾凸显、矛盾性质复杂,虽然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是国家、集体、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往往容易使矛盾激化,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高度重视,抓实抓好。稳定从来都是相对的,衡量稳定的标准也是变化和发展的。影响稳定的老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会产生。因此,公安机关要树立科学的稳定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把维护稳定的着力点,从集中处置群体性事件向推动预防、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转移,努力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水平,减少社会对立,增加社会对话,加强社会沟通,密切社会联系,寻求理解支持,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要求治安秩序良好。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很难顺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遏制犯罪的高发态势;和谐社会要求健全的治安防控体系。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必须依靠有效的社会控制,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离不开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是社会和谐的内容和前提,社会和谐是社会治安的目标和方向。社会治安保障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治安。而有效的防范可以减少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减少对社会的危害,因而预防是对人民群众更有效的保护。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减少犯罪、减少社会损失是公安机关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预防为主,就要在工作中将“预防”摆在为主、为重、为先的位置,抓实抓好。通过整合警力资源,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强化治安防范,遏制案件发生,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安定有序。力争使处于违法犯罪边缘的人不敢想、不敢做;使进入违法犯罪实施过程的人难做成;使作案既遂的人逃不掉;使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抓得快,进而实现对社会治安局面的有效控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