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感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优劣的主要指标,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安全感”,实际上是一种信任感,也就是人们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基本评价。社会治安差的地方,群众的安全感就弱;社会治安好的地方,群众的安全感就高。同时,群众的安全感又和幸福感息息相关,存在因果、递进关系。目前,我区“五区”发展战略中的“宜人和谐幸福区”建设,要求全区政法综治系统必须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强化交通、生产等安全工作及流动人口、高危人群服务管理,努力营造政治安定、社会安全、群众安宁的良好环境。归根结底,“宜人和谐幸福区”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点还是建立在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上。本文对我区当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当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
(一)侵财类违法犯罪比重居高不下
违法犯罪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根本因素,尤其是以“两抢一盗”为主的多发性侵财案件对群众安全感的负面影响最为突出。近年以来,虽然全区刑事案件总体发案稳中有降,但侵财类案件发案比重居高不下,负面效应波及范围颇广。其中,“两抢”案件侵害方式直接,甚至造成人身严重伤害,往往给被害人及其家人带来难以修复的心理“阴影”;入室盗窃案件和机动车、非机动车盗窃案件可能导致整个小区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下降;而街头抢劫、诈骗等案件则往往发生在公共场所,周围群众感受更是真切和直观,直接影响群众对社会治安的评价。
(二)社会防控体系不够健全
构建严密有力的治安防控体系是有效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警方是社会防控的主力,但是由于现阶段警务工作较为繁重、警力较为有限,社区民警在走访、联系基层做得不够,部分社区警务室处于闲置状态,社区和农村警务没有做到关口前移,群众的见警率依然不高。同时,受经费、装备限制,各乡镇(街道)治保会巡逻队员待遇不高、工作强度较大、工作装备陈旧,并且充当着乡镇(街道)众多工作的灭火队员,致使防控工作疲于应付,队伍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其次,社区“三防”建设滞后。治安防控软、硬件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脱节,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物防设施少,很多社区单元楼门多为敞开式,尚未安装防盗铁门;停车场、停车棚等基础设施远不能满足安全防范的需要。尤其是新型社区(农民集中安置区)以及老旧住宅小区在“三防”建设的相对滞后,给违法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地区发案呈现上升趋势,人民群众意见较大。
(三)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集中凸显
随着市场经济转型、企业改制和大拆大建诱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也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企业改制及工资、福利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加之就业困难、贫富差距过大、食品药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交叉碰撞,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突出,成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群众即使满意当前社会治安状况,但因为其他矛盾,也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提升。
(四)公共安全有待加强
公共安全是否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也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涉及面极广,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新闻媒体曝光的部分安全事件,使部分老百姓产生了恐慌、担忧心理,对群众安全感建设造成不良影响,而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易消失。
(五)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压力较大
流动人口管理是治安防控工作的重点环节。目前,流动人口的动态掌控和租赁房屋治安管理,仍然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日渐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在功能和需要上虽然存在互补与互利行为,但对于本地居民传统生活环境和生活秩序有较大影响,潜伏着较为明显的冲突意识。与此同时,对刑释解教、社区矫正、闲散青少年以及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对群众安全感建设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六)信息传播相对滞后
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对群众安全感的提升不可忽视。目前,绝大多数市民对安全感的感受来自道听途说或互联网信息,缺少及时、有效、准确的传播媒介。同时,部分单位在平安创建宣传工作上缺乏主动性、经常性,宣传工作仅停留于参加区综治办集中开展的综治宣传,缺乏进门入户的宣传深度,没有发挥出宣传的优势与作用,群众法制意识仍显薄弱,防范意识不足,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尤其是已经安置的拆迁群体,由于对我区拆迁政策不够理解,在治安防控工作上配合度不高,普遍存在上热下冷现象,造成很多综治工作只停留在村干部手中,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二、目前提升群众安全感的一些做法
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区综治办立足工作职责,从加强严打整治斗争、强化宣传教育、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入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出一些有益的工作做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加强严打整治斗争
区公安分局始终坚持“以打促防”、“重典治乱”,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施以重拳、绝不手软。今年1-11月,全区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XX起,同比下降XX%,刑事案件发案总量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牢牢掌控了治安大局。一是打黑除恶,除恶务尽。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打黑除恶”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工作方针,积极组织全区政法力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二是攻坚克难,命案必破。牢固树立“命案必破”意识,全面落实命案侦破机制,充分运用各种侦查手段,强化破案攻坚克难,“快、准、狠”地向严重暴力犯罪发起了凌厉攻势,破获“命案”率达到100%。三是精密巡防,严打盗抢。组建了打击方面性犯罪的特(巡)警大队,专司街面巡防、先期处警等工作,推行了“民警带队、协警为主、社会参与”的巡防模式,严厉打击了现行“两抢一盗”犯罪活动。今年1-11月,全区共受理“两抢一盗”方面性案件XX起,同比下降XX%。四是重点整治,热点降温。围绕铁路护路联防、“三电”整治、校园及周边治理工作,部署开展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行动,组织力量深入产业园区、铁路、校园、城乡结合部和治安复杂部位、场所,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对一些治安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热点部位,推行了“挂牌督办”、“领导包案”等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整治一处、巩固一处、安定一片。截止目前,全区11处重点整治部位、路段取得明显效果,共发刑事案件XX起,同比下降XX%,市公安局挂牌整治的大同镇一心村发案XX起,同比下降XX%。
(二)增强综治宣传力度
目前,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和区电视台在XXX区电视台联合开设了“平安XXX”栏目,该栏目旨在宣传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增强群众的法律观念,提高群众的防范水平,促进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提升。“平安XXX”栏目设置了“警方播报”、“老鲁说防”、“教你一招”、“综治曝光台”和“综治视线”等板块,已于XX月底正式开播。同时,为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我区还在腾讯网建立了“平安XXX”官方微博,现已发布广播XX条,目前微博固定粉丝量总计已接近XX万人。通过网言网语发布治安形势、传授防范技巧、展示整治成果、发布权威信息、及时交流互动,树立了较好的亲民爱民为民形象,扩大了综治工作的正面宣传影响。
(三)健全治安防控体系
针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发案上升,影响安全感的情况,区综治办提请介入,确立了“物业专业管理+居民自治管理”的模式,积极引导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专项资金投入居住区警务、治保和大调解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平安建设“1221”工作体系。同时,区综治办还联合公安、房管部门,将治安管理的情况作为物业资质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区物管小区建立物业管理和治安管理连带考评机制,按照“高风险小区、中等风险小区和平安小区”三个标准确立治安等级,实施分类指导和重点防控。并依据考评情况,在物业管理企业信用记分档案上作扣分处理,降低和取消其资格。通过健全农民集中居住区和物管小区治安防控体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
区大调解办坚持把深入推进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的平台和载体,在全区建立健全了三级管理“1·5·11”大调解工作平台,抓实了乡镇(街道)大调解协调中心、村(社区)调解室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督导和公安接访的职能作用,通过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矛盾排查预警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及时掌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截止目前,全区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0%以上,有效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提升群众安全感的的工作建议
提升群众安全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区综治办的工作任务,也需要各乡镇(街道)和各相关单位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工作合力。现针对查找出来的薄弱环节,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以下建设:
(一)在立足打击破案,增加社会平安度上下功夫。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和有效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继续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更加关注侵财性案件的侦破力度。要加强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的行政管理,加大黄、毒、赌和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整治力度,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扎实开展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和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整治等专项工作,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同时,要加强社区民警的业务培训和管理考核,开展基层民警大走访活动,提高见警率,了解群众对社会治安整治的期盼和要求,确立整治重点,沟通民情,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有效促进警务工作和队伍建设。
(二)在提升防控管理水平,确保居民安全无忧上下功夫。一是强化技防。公安机关要继续加强“天网系统”建设,房管部门要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技防设施管理维护,建设部门要把新开楼盘技防设施安装到位情况纳入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审查范围,各乡镇(街道)要全力推进新型社区(农民集中安置区)技防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视频监控网络。二是落实人防。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治保会巡逻队的职能作用,规范教育培训和严格管理,增强责任心培育,推动巡防工作深入开展;要加强“红袖标”、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对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同时,区财政要进一步完善群防群治队伍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是巩固物防。房管部门要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对居民小区、单位内部的重点要害部门增加门禁、防盗伞等物防设施;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要规划建设一批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点),加强临时公共占道停车场(点)建设,增加中心城区夜间泊车车位;城管部门要在人员复杂、地势偏远的地区和路段安装路灯等设施,实施“亮化工程”;各乡镇(街道)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老旧无物管小区的物防设施改造。四是加强联防。基层村(社区)要组织巡逻队员、群众进一步加强治安巡防力度,真正起到守楼护院的作用;工商部门要组织商铺开展户户联勤活动,增强“红袖标”队伍建设;企事业单位要健全内保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看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
(三)在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要着力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产生。要着力推进大调解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对接工作,扩展专业调解工作领域。尤其是国资、建设、国土、人社、卫生、环保、司法、信访等部门要重点排查、攻坚化解一批涉及企业改制、规划建设、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患纠纷、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及涉法涉诉、涉军、涉稳等重点、专项领域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在加强公共安全监管,提升平安创建绩效上下功夫。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要以深化“平安XXX”为载体,大力加强对社会公共领域安全的监督管理。交通部门要落实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规范运输安全行为。卫生部门要对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收治,对涉案艾滋病人、涉案传染病患者要协助转上级医院治疗。质检部门要加强食品质量日常监管和专项抽查,定期公布抽查结果,确保食品安全。安监部门要加大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公众场所、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管理,防止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同时,要做好应急处置预案的演练,进一步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五)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对重点人群管理服务上下功夫。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域成都户籍制度改革。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推进常态化管理,拓展基础信息运用,重点做好“无业可就、居无定所、无正当生活来源”的流动人员管理工作。司法部门要健全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衔接机制,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必接必送措施。加强安置基地建设,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就业。要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管,严防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加强对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医治和管控。公安机关要对吸毒人员、“法轮功”等邪教人员等重点人员,建立重点高危人员信息库,逐一落实教育、管控和防范措施。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和救助工作,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六)在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增强舆论和谐度上下功夫。各乡镇(街道)和区级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新闻单位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纸、互联网络等载体,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开展平安创建的好做法好经验,展示整治成效,传授防范技能,并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营造平安创建宣传的浓厚氛围。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可开展一次赃物集中返还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积极评价。要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集中宣传造势,不断扩大平安创建的覆盖面和宣传面,彻底消除宣传死角和空白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群众平安创建知晓率、参与率,真正使平安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个个参与,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