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产条件及状况的变化:如果生产条件及状况发生变化,管理者就要对改变了的生产条件及状况重新进行预测、分析,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生事故。
(3)人员变动的变化:人员变动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隐患,如果我们在人员变动时,不对他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知识进行预测,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另外,还有时间上的变化、劳动组织的变化、劳动工序的变化、操作规程的变化等,安全管理人员应时时处处以变化的观点,有意识地对待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变化,做到事先预测和分析,以消除事故隐患。
事故预防技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3)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事故预防技术在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
1 管理标准化方面
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及各级业务部门、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和原始记录,明确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检查内容和考核办法,对不按制度规定进行各项安全工作的单位和人员,严格按制度考核。这些制度的建立落实,为事故预防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危险源点的预防、控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如制定了安全检查表、专业技术检查表、三点监控制度、事故因果分析图等,使制度、标准实施起来更加具体化、明朗化。同时规定了检查周期,使检查形成了制度化、经常化,使事故预防技术在管理、应用的过程中真正起到了作用,从而有效地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到了“事前预防型”上来,达到了预防效果。
2 现场标准化方面
以加强现场管理为主,针对现场定置管理、安全标志标语、设备的防护设施、保护装置、作业环境、文明生产、消防及通风防尘等方面进行细化管理。如针对设备本质安全化、防止人为失误提出了“四有”,即:有台必有栏、有口必有盖、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且防护设施必须安全可靠,以防止坠落、轧伤、卷缠等事故的发生。
3 操作标准化方面
以人为本,规范操作人员行为,给每个工种岗位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特殊工种要经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其他工种要经过岗位培训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本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