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忘记:1984年12月3日发生在印度博帕尔一家农药厂的爆炸事故,爆炸后由于异氰酸甲酯气体的泄漏,当即导致2500人丧生,3000多人濒临死亡,12.5万人不同程度中害,约10万人终身致残。2003年12月23日位于重庆开县的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发生特大井喷事故,造成243人死亡,近400人入院治疗,转移群众4万多人。2005年11月13日下午1点45分,吉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的硝化单元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5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事故还造成企业周边居民被迫在初冬的严寒中疏散;更为严重的是,事故还造成松花江污染,致使下游千万居民受到影响,尤其是哈尔滨数百万市民正常生活被打乱。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化学工业在带给人们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的同时,也不断给人们带来灾难。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公共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越来越凸现出来。
从2003年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重点开展了危险化学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事故的发生。但长期以来遗留的隐患,时刻威胁着企业生产、职工的生命甚至社会的公共安全。因此,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石油化工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是保证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
目前,石油化工企业存在三大问题,严重威胁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
企业安全投入不足,设备老化
2004年4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约15万人紧急疏散。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是一家老企业,每年设备基本维护费至少需要2000万元,但由于企业运转艰难,每年实际提取的设备维护费用只有300万元左右,缺口巨大。这样的企业,只要坚持生产,发生事故就很难免,而一旦发生事故,对社会造成的灾害就是巨大的。
就在重庆氯气泄漏事故前后的4月16日至21日,吉林、广东、浙江等全国各地就出现了7起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氯气、炼油、氰化氢等。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称,这些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生产设备老化。
安全投入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一些老企业由于历史欠账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期内整改到位。设备带病运转,终会“积劳成疾”,导致事故的多发。因此,安全投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但要还老账,更不能欠新账。
2.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小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极力降低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投入。这些企业抱有侥幸心理,重生产,轻安全,舍不得在安全方面投资,造成了“有钱买棺材,没钱治隐患”的现象。
3.现行财会制度已将过去用于确保安全投入的“安全措施经费”项目取消,作为责任主体的企业在没有相应约束的情况下,便可以尽量减少安全投入。虽然《安全生产法》对企业的安全投入已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尚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各地方的执行情况仍不乐观。
职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事故突出
据统计,在我国发生的事故中有85%是由于职工违章操作造成的,刚刚发生的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就是由于职工操作失误导致的。又如重庆开县的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发生的特大井喷事故,也是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
近年来的化学事故,因违章作业引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企业改革、改制,优秀的操作工人出现了断档。近年来一些企业实行了内部退养制度或是内部竞争上岗制度,很多40多岁的有着多年操作经验的操作工人离开了生产岗位,这部分人或是因为年龄、工龄到了内退的界线,或是因为文化程度偏低,不具备竞争力,但是他们却有着年轻的操作工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工作严谨,一丝不苟,而且由于多年来他们一直陪伴着生产装置,对它的脾气禀性就像熟知自己的孩子一样。因此,让他们早早离岗,让年轻人大量的走上生产岗位,实际上在生产一线形成了一个断层,造成违章操作现象的大量出现,为事故的萌发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