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事故类别和原因构成关系的分析
4.1 事故类型
从事故类型分析,高处坠落占第一位,其次是机具伤害及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不当。
4.2 事故原因
从事故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属于个人原因的违章作业占事故原因的第一位,属于管理原因的占第二位,主要指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缺乏指导,设施存在缺陷,不懂得操作技术知识等。属于物质原因的占第三位,主要指防护、保险信号、设备器具、附件等有缺陷,光线不足、工作地点及通道条件不良等。
5 事故发生的特性分析
5.1 事故的比率
事故的比率即致死伤害(含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即未遂事故)发生的概率之比。国际劳工组织调查统计的比率为1:20:200,即小事故是一定数量的未遂事故孕育的结果。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不完善,事故隐患多,则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5.2 事故发生的潜在性
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发生的机率是相当低的。事故隐患常常引发未遂事故,而未遂事故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故要求把未遂事故当作事故来处理,就是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只要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隐患不消除,施工现场就潜伏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5.3 事故发生的偶然性
事故的发生是多种隐患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但时间、地点和人员以及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具有较大的偶然性。事故的偶然性寓于事故隐患的必然性之中。
5.4 事故发生的周期性
事故频率与单位第一安全责任者对安全文明施工的认识有关,领导对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视程度不同,安全施工管理广度、深度和力度不同,职工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就有所不同。事故频率与单位的综合情况有关,如新开一个工程点时,各种条件均处于不利状态,是事故发生的高峰期。而在事故的低潮期或没有发生重大事故之前也容易丧失警惕,只是在事故发生的高潮期或发生重大事故时,大家才对安全生产引起高度重视,无论是宣传、教育、事故隐患整改、安全设施的投入,还是管理力度、安监人员配备、安监工器具的装备等方面才会得到加强。
5.5 事故发生的条件性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事故隐患的存在,而事故隐患的产生、发展和转化为事故需要一定的条件,即人的违章行为。因此,加强 提高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三不”,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认真检查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6 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6.1 落实各级安全施工责任制
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在管辖范围内建立有系统、有层次的责任制,建立起能独立、有效地行使职能的安全监察机构。第一责任者应掌握本单位的安全情况,定期听取安监部门的汇报,制定整改计划;亲自主持对事故、未遂事故和事故隐患的分析和处理;保证安措经费的投入;切实执行《建筑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及《建筑现场施工管理规定》中安全施工职责的规定。
6.2 强化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事故大多是由于人员的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造成的,而违章行为又是由于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技能低下等引起。因此一定要从三级 入手,严格掌握学习的时间和内容。每年的“安规”学习考试要认真扎实,学习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知识不得走过场。每周的安全活动要保证时间,要有针对性。同时,结合安全漫画、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广播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职工对事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