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正文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系统控制研究

作者:张承东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1月15日

  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初步危险分析法(AH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法(FMA)、故障树分析法(FT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概率风险分析法(PHA)及环境评价中的作业流程法(APJP)。对建设工程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可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及概率风险分析法。根据上述方法,确定风险值(常用R代表风险值,L代表可能性,S代表严重程度,R=L×S,按照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进行分级。

  2.3 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构建施工项目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制度及应急救援体系,对每一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对于给定的地域、施工项目以及施工条件的建设工程,应能确定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性质、分布、规模、事故关联和后果,提出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控制危险源的技术对策

  3.1 运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 首先,通过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计算工作单元中各个工序的浮动时间,通过浮动时间的调整来均衡协调单位时间内的各类资源数量,避免某些时间段内资源使用过于集中,导致危险性值骤增,系统危险性加大;其次,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危险性值超过容许范围的工序,对这些工序引入专门的前导安全防护工序,或者对该工序进行拆分,突出工艺防护的部分作为前导工序,从而引入安全防护工序或通过增加安全防护资源,起到降低系统危险性值的目的;另外,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进行危险预警;最后通过技术措施或组织措施,对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改进,从源头来控制风险,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或消除危险源。

  3.2 运用工艺技术降低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危险性 运用恰当的工艺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或消除施工项目危险源。在施工项目中,工艺技术还体现在恰当的工艺组合和必要的组织间歇时间。工艺组合通常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形式,将某些在工艺上和组织上有紧密联系的施工过程,归并为一个有机的集合。这些集合内的几个施工过程在时间上、空间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搭接起来,自成一体,与其他工艺组合相对独立,一般是一个工艺组合中的大部分施工过程或全部施工过程完成之后,另一个工艺组合才能开始。同时,完成一个工艺组合通常需要交给一个有机搭配形成的专业作业队,甚至是专业施工企业来完成。对工作单元的确定,需要和工艺组合的分析和划分结合,特别是工作班组的综合危险性评价中,一个合理工艺组合及一个相匹配的专业施工班组将极大地降低工作单元的综合危险性。

  施工项目的资源自然特性和技术工艺特点决定了一些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认识这些规律并遵照执行,否则就会出现危险隐患。如基础混凝土浇捣以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才能继续后道工序,墙基础的砌筑,门窗底漆涂刷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干燥时间,才能涂刷面漆等等,这些由工艺原因引起的等待时间,称为工艺间歇时间。这些工艺间歇时间的确定和改变,必须在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其进行任意的缩短或延长工艺间歇时间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使得系统的危险性增加。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