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正文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1月27日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a.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辨识内容
        (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叉运输等。
        (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5)工艺过程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从根本消除的措施、预防性措施、减少危险性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几方面考查;
        b.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c.根据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典型的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6)生产设备、装置:工艺设备从高温、高压、腐蚀、振动、控制、检修和故障等方面;机械设备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误操作等方面;电气设备从触电、火灾、静电、雷击等方面进行识别。
        (7)作业环境:存在毒物、噪声、振动、辐射、粉尘等作业部位。
        (8)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方面。
        对于重大危险源,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进行识别。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