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正文

“八步法”掌控危险因素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28日

        在开展职业安全健康 过程中,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实现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但风险无处不在,单靠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如何做到控制住每一个危险因素,特别是作业行为中大量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所以,把班组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考虑到员工的心理、生理、技术和安全意识的差异,结合员工的作业流程,将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细分为八个步骤,引导员工实现自我风险辨识与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第一步: 。 是开展危险源辨识的基础,危险源辨识的充分与否多数跟基础教育有关, 形式主要包括:接受公司、厂、车间、班组“四级” 。进行日常 、转岗复岗教育、“四新” 、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培训。其内容主要是了解工作环境和设备的工艺性能,有关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和事故案例等,同时,了解其他成员的性格、脾气等个人特点,以便和谐其处,联保互保。
        第二步:明确作业任务。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流程和职责,划分作业区域,特别是了解前后工艺流程,交接班、生产和施工等边界情况,并熟悉相应及相关的岗位作业标准。进入生产现场,了解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设置情况,对作业范围内涉及到的人、机、物、环都要能熟记于心,其间的关系也应了解清楚,不能有含糊不清、捉摸不定的地方。
        第三步:辨识危险源。根据所学的知识(包括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阅历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尽可能详尽、深入,必须涵盖作业区域内人员、机器设备、物料和环境,特别是区域边界更应关注; 必要时,应涵盖涉及到的邻近区域。在无法确定时,可与班驵成员或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以确保其充分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注意必须以自己看到的事实为依据,不能过多依赖间接得到的信息。
        第四步:预测产生的后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逐项进行分析,可能对人、对物、对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和范围、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以及怎样产生影响等,同时考虑其能否触发其他危险源,进而产生二次影响。
        第五步;分析产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后果的危险源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误操作、设备老化、缺乏警示标志、施工质量问题、设计缺陷、管理不到位、组织不合理等。原因分析要要全面、详细,有根有据,尽自己最大能力分析到每一个方面。因为原因是后面采取相应措施的关键。
        第六步:确定预防措施。首先根据自身或员工的心理、生理和技术素质,衡量巳有的措施是否具有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作业是否可以保证安全;还有什么不足之处,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满足要求等。其次是针对危险源存在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措施应可靠、有效,应充分满足作业的需要。预防措施可能不仅是一级、而是二级、三级或四级,对每一级措施都需要进行有效性评估。采取的措施必须以人为中心,做到“四不伤害”。如果无法保证,就证明措施是无效的,需进行更正。
        第七步:进行对比。记录下来,与好的经验进行对比,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辨识需要将整个辨识过程及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查证或作为资料进行保存。在随后的辨识中。只需要把自己认为是关键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这类问题包括:1、有疑义的问题。2、自己无法解释或新发现的问题。3、对预防事故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4、需提醒其他人员注意的问题;5、需要上级部门或同事帮助、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把辨识结果与班组其他成员、其他班组、车间、分厂、公司或同行业先进的经验进行对比交流,补充完善,并借以评价自己的工作是否令人满意、辨识的充分性如何、采取的措施是否到位等。
        第八步:落实措施。根据辨识结果,一条条地落实防护措施,并严格遵照执行,决不能忽视前面所做的工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