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仓储部危化品库房保管员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包括各类生产使用的批量危化品保管,不包括气瓶库保管岗位,车间少量化学品品存放点保管岗位、试验部化学试剂和剧毒品保管岗位。
2 术语和定义
2.1 危险化学品:
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2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是一份关于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其安全信息包括: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危险性概述、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资料、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其他信息。
2.2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和编码的组合形式表示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的标签,贴于化学品包装物上;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内容、格式和制作等事项的内容如下:名称、分子式、化学成分及组成、编号、标志、警示词、危险性概述、安全措施、灭火、批号、提示向生产销售企业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应急咨询电话。
2.3 闪点
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0~1s)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点是可燃蒸汽与空气构成的混合物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因此,闪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
2.4 燃烧条件
是指燃烧的基本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着火源,通常称为“燃烧三要素”。
2.5 化学爆炸
是指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燃气泄漏遇到静电、火花引发的爆炸,包括易燃易爆化学品爆炸、粉尘爆炸等。
2.6 爆炸极限
是表征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2.7 隔离贮存
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2.8 隔开贮存
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2.10 分离贮存
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2.11 禁忌物料
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3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4 岗位人员培训取证和能力要求
5 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作业活动 |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 可能造成的事故/伤害 | 可能伤害的对象 |
危化品入库和验收 | 危化品入库未进行验收,不合格的危化品在储存时引发事故 | 火灾、中毒、腐蚀等事故 |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
入库时未识别危化品性质,未根据特性分类分区储存,导致不同特性的危化品发生反应 | 火灾或中毒、腐蚀等事故 |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 |
危化品储存 | 保管易燃易爆化学品,违章带入明火,化学品泄漏未及时处置等,导致起火爆炸 | 火灾爆炸 |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
保管有毒化学品,不慎造成丢失,导致人员中毒; | 中毒 |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 |
危化品未分类储存,或未实行禁忌储存,导致危化品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导致发热或其他现象 | 火灾或中毒、腐蚀事故 |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 |
危化品出库 | 出库未办理手续,导致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化品流向社会 | 火灾、中毒、腐蚀等事故 |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
出库时未检查出库物资是否在有效期内,导致危化品失效引发事故 | 火灾、中毒、腐蚀等事故 | 操作人员和周边人员 |
6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6.1 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6.2 搬运或分装腐蚀性危化品时,应戴口罩、防酸手套、穿防护鞋。
6.3 装卸和分装粉末状危化品时,应戴防尘口罩;接触有毒防尘的,应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7 入库作业安全要求
7.1 危化品入库用向供应商索取MSDS,并在库房现场保存
7.2 危化品入库应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包括:
7.3 各类危化品的容器和包装均应封闭严密,完整无损,具体验收内容执行附录1《化学品内外包装验收标准》。
7.4 各类危化品的物品质量感官检查,主要方法包括:
7.5 危化品检查验收的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7.5.1 危化品数量少的应逐件查验,量大的至少应按入库物品的1﹪开箱验收;在验收中发现有渗漏、冒烟等危及安全的物品,应当拒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向库房主管人员报告。
7.5.2 检查验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7.6 检查验收情况,记录在《危化品入库检查验收记录单》内,并有检查人签字;记录单格式如下:
入库 序号 | 入库日期 | 危化品名称/型号 | 数量 | MSDS 提供情况 | 安全标签 验收情况 | 合格证 验收情况 | 包装方式/完好情况 | 其他 情况 | 检查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危化品储存安全要求
8.1 岗位作业人员建立本岗位负责保管的危化品安全特性和储存台账,具体的分类要求如下。
8.1.1 本库房的危化品包括以下类别:各岗位人员依据附录2《危险化学品分类》,根据特性具体确定其项别。
8.1.2 根据确定的类别和项别,建立危化品安全特性和储存台账,并及时更新;台账格式如下:
类 别 | 项 别 | 最大储存量 | 库存危化品名称/实际数量 | 储存方式/库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 危化品的基本储存安全要求
8.3 根据危化品分类特性,具体确定储存方式和库位,具体要求如下。
8.3.1 首先应按附录3《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混存性能互抵表》,确定本岗位保管的危化品之间的积极存储要求,并符合以下要求:
8.3.2 根据确定的禁忌存储要求,确定各类危化品的储存方式,包括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三种方式,并符合下表的间距、储存量等要求:
贮存类别 | 露天贮存 | 隔离贮存 | 隔开贮存 | 分离贮存 |
贮存要求 | ||||
平均单位面积贮存量,t/m2 | 1.0~1.5 | 0.5 | 0.7 | 0.7 |
单一贮存区最大贮量,t | 2000~2400 | 200~300 | 200~300 | 400~600 |
垛距限制,m | 2 | 0.3~0.5 | 0.3~0.5 | 0.3~0.5 |
通道宽度,m | 4~6 | 1~2 | 1~2 | 5 |
墙距宽度,m | 2 | 0.3~0.5 | 0.3~0.5 | 0.3~0.5 |
与禁忌品距离,m | 10 | 不得同库贮存 | 不得同库贮存 | 7~10 |
8.3.3 根据确定的储存方式和储存量要求,储运部采购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每类危化品的最大储存量;最大储存量,不得大于表的数量:
危险化学品类别 | 危险化学品存储量 |
易燃液体 | ≤3t |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 ≤1t |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 ≤0.5t |
有毒品(不包括剧毒化学品) | ≤0.5t |
腐蚀品 | ≤10t |
8.3.4 根据本库区库房分类和库位,确定每类危化品的存放库位。
8.3.5 最大储存量和储存方式、存放库位填入本岗位的危化品安全特性和储存台账,并及时更新。
8.4 按照确定的最大储存量和储存方式、存放库位,储存保管各类危化品;物品堆码应符合以下要求:
9 危化品在库养护作业安全要求
9.1 对危化品的日常安全检查要求包括:
9.2 温湿度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0 危化品出库作业安全要求
10.1 危化品出库时,应认真核对出库单上的品名、规格、数量,还应与提货人进行复核。
10.2 外单位提货时,应验看物品的提货证明,避免误出造成事故。
10.3 危化品出库要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出、接近失效期先出。
10.4 出库危化品应保证包装完好,标识清楚完整。
10.5 危化品出库时,及时更新相关危化品台账。
11 岗位应急要求
危化品库房应执行本公司的《危化品库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将预案主要内容制作看板,张贴在库区;现场的紧急情况处置的基本要求如下:
11.1 库房发生设备和电气线路漏电时,应立即关闭设备配电柜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不得用肢体接触触电者,首先应关闭电源,来不及关闭时,应使用绝缘物体将带电物挑开。
11.2 库区、库房或周边发生火险时,应立即立即停机断电,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同时报告车间当班带班人员;处置无效时立即撤离现场,按现场疏散指示标识到工厂东北大门处集合。
11.3 发生易燃气体、液体泄漏时,应采取黄沙堵漏等方法,应立即报告当班带班人员;不得在泄漏现场使用手机和其他产生静电或火花的设备工具,并立即开启通风装置进行通风。
12 附录
附录1《化学品内外包装验收标准》。
附录2《危险化学品分类》
附录3《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混存性能互抵表》
附录4《各类危险化学品温、湿度条件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