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管理>>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正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02日

1.工作程序

1.1程序描述:控制风险,首先要辨识危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判定其风险级别,据此考虑风险控制的措施及降低风险的优先顺序。

1.2危险源的辨识:安环部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1.2.1在辨识危险源时可按以下单元或业务活动,辨识危险源:

1.2.1.1工作区域内(外)的地理位置;

1.2.1.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

1.2.1.3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

1.2.1.4确定的任务;

1.2.1.5不经常发生的任务。

1.2.2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

1.2.2.1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1.2.2.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1.2.2.3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部门所有或租赁使用的)。

1.2.3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询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

2.危险源分类

2.1按能量分类: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因素(生理、心理)。

2.2参照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分类。

2.2.1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2.2.1.1设备、设施缺陷;

2.2.1.2防护缺陷;

2.2.1.3电危害;

2.2.1.4噪声危害;

2.2.1.5振动危害;

2.2.1.6电磁危害;

2.2.1.7运动物危害;

2.2.1.8明火;

2.2.1.9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2.2.1.10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2.2.1.11粉尘与气溶剂;

2.2.1.12作业环境不良;

2.2.1.13信号缺陷;

2.2.1.14标志缺陷;

2.2.1.15其他。

2.2.2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2.2.2.1易燃、易爆物质;

2.2.2.2自燃物质;

2.2.2.3有毒物质;

2.2.2.4腐蚀性物质;

2.2.2.5其他。

2.2.3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2.2.3.1致病微生物;

2.2.3.2传染病媒介物;

2.2.3.3致害动物;

2.2.3.4致害植物;

2.2.3.5其他。

2.2.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2.2.4.1负荷超限:体力过渡紧张、其他;

2.2.4.2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

2.2.4.3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

2.2.4.4健康因素异常。

2.2.5行为性危害因素:

2.2.5.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

2.2.5.2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

2.2.5.3监护失误。

2.3参照GB6441-19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害因素分为20类:

2.3.1物体打击;

2.3.2车辆伤害;

2.3.3机械伤害;

2.3.4起重伤害;

2.3.5触电;

2.3.6淹溺;

2.3.7灼烫;

2.3.8火灾;

2.3.9意外坠落;

2.3.10坍塌;

2.3.11放炮;

2.3.12爆炸(分为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

2.3.13中毒和窒息;

2.3.14其他伤害。

3.风险评价

3.1方法一

3.1.1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D、E级共5个级别。

3.1.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3个级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的为“可能”,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小的为“极不可能”,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不可能”。

3.1.3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级别:将会出现多人伤亡的为“严重伤害”,出现轻伤为“轻微伤害”,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伤害”。

3.1.4后果和可能性的结合结果对应可得到风险级别:

后果可能性
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
轻微伤害EDC
一般伤害DCB
严重伤害CBA

表中:

3.1.4.1 A级风险(不容许风险),即: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

3.1.4.2  B级风险(重大风险),即: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危险以及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III、IV级者;

3.1.4.3  C级风险(中度风险),即: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以及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II级者或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III、IV级者;

3.1.4.4  D级风险(可容许风险),即: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以及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II级者或粉尘、噪声、高温、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员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

3.1.4.5  E级风险(可忽视风险),即危险性小,不伤人的风险。

3.2方法二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D=LEC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每月一次暴露
1每年几次暴露
0.5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后果
100大灾难,多人死亡
40灾难,数人死亡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严重重伤
3重大、致残
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危险等级划分(D)


D值危险程度
D1大于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D2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D3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4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D5小于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定量评价在160分以上列为重大危险源,在70分以上为需要重点控制风险。

3.3风险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以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即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

3.4优先选用直接判断法,也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等方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位较高级别的风险:

3.4.1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3.4.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3.4.3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3.4.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3.5风险控制策划

3.5.1风险控制策划包括:

3.5.1.1目标和管理方案;

3.5.1.2运行控制;

3.5.1.3应急程序;

3.5.1.4培训;

3.5.1.5监测和测量。

3.5.2对应风险评价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见《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各单位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填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信息表》中,由分公司统一汇总,组织核实、修改和确认,并报安环部备案,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

风险级别措施及时间期限
D1不可容许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若即使以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D2 重大风险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的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降低风险。
D3 中度风险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如现有条件不具备,可考虑长远措施和当前简易控制措施。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实施。
D4 可容许风险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检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D5 可忽视风险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纪录

3.6各单位在工艺、设备、产品、法规等发生变化时要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3.7安环部每年对危险源和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和评审。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