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组成员: | 日期: - - |
项目/ 设备/区域 | 检查内容及要求 | 检查结果 |
|
符合 | 不符合及主要问题 | 整改要求 |
安全 管理 |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健全,并上墙张挂。 |
|
|
|
2、安全管理人员足额配备并及时调整 |
|
|
|
3、事故应急救援机构和方案(流程)落实。 |
|
|
|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于相关岗位上墙张挂 |
|
|
|
5、安全目标(员工知晓) |
|
|
|
6、安全活动有开展 |
|
|
|
7、按规定召开例会 |
|
|
|
安全 教育 | 1、有培训教育计划 |
|
|
|
2、
档案健全,有记录 |
|
|
|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证件有效 |
|
|
|
4、车间负责人、班组长和安全员经
(达到上岗要求) |
|
|
|
检查整改 | 1、是否按照安全检查制度进行检查,并保存记录 |
|
|
|
2、班组每班自检并记录(可与生产记录兼容) |
|
|
|
3、隐患下整改(有签字、有措施、有限期、有责任人)或上报 |
|
|
|
整改有反馈和复查(按期完成整改工作) |
|
|
|
事故预防与处理 | 1、是否对危险源实施监控,并建立档案;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
|
|
|
2、发生的事故是否建立了档案 |
|
|
|
3、事故原因调查清楚 |
|
|
|
4、事故违规者或事故责任人受到处罚 |
|
|
|
5、事故防范措施落实 |
|
|
|
6、开事故现场分析会 |
|
|
|
7、应急通讯器材是否完好;保证通讯24小时畅通。 |
|
|
|
人 员 | 1、作业人员是否熟悉并遵守作业规程(抽查) |
|
|
|
2、从业人员是否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抽查) |
|
|
|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
|
|
|
4、无酒后作业;无嬉戏、打闹、吃食物等 |
|
|
|
5、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工具 |
|
|
|
6、易燃易爆场合禁火、禁烟区无烟火、烟头、无流动吸烟 |
|
|
|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踏台、护栏) |
|
|
|
8、在起吊口/吊物下作业、停留;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
|
|
|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非允许部位)、焊接、清扫等工作 |
|
|
|
10、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攀高无防护) |
|
|
|
1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留长发者未戴护发帽 |
|
|
|
12、员工劳保用品穿戴齐全、规范 |
|
|
|
机 械 设 备 设 施 | 1、无防护罩、无护栏或护栏损坏;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或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
|
|
|
2、无安全标志;危险作业场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
|
|
|
3、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机械强度不够;制动装置有缺欠 |
|
|
|
4、设备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
|
|
|
5、维修、调整不良或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
|
|
|
6、设备设施是否按规定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与检修 |
|
|
|
7、检修施工作业是否遵守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检修传动设备要先停电 、取挂牌;试转要站旁边) |
|
|
|
8、特种设备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检验、检测合格证(查设备管理台账和现场) |
|
|
|
9、生产、储存操作记录是否齐全 |
|
|
|
10、监测、监视装置(仪表)有效,合格。 |
|
|
|
11、有档案、有安全操作规程且上墙。 |
|
|
|
12、维修有计划,维护有记录。 |
|
|
|
13、认真执行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润滑、包机等落实到位。 |
|
|
|
14、备用设备状况良好,定期检查维护,达到随时启用。 |
|
|
|
15、现场无跑、冒、滴、漏现象,卫生状况良好。(特别是液压站) |
|
|
|
16、机泵泵体、阀门、法兰、压力表、温度计等完好。无杂音、无振动,暴露在外的传动部位有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罩。 |
|
|
|
电 器 设 备 | 1、接地、接零 |
|
|
|
2、绝缘不良;绝缘强度不够 |
|
|
|
3、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
|
|
|
4、开关、插座、接触器等有无因接触不良而发热或变色 |
|
|
|
5、保险丝有无以铁丝等物品替代。 |
|
|
|
.6、塑料电线未用固定装置固定使用 |
|
|
|
7、是否超过线缆额定电流量(最大负荷) |
|
|
|
8、线缆是否乱拉乱接(架设符合规范) |
|
|
|
9、特殊环境(潮湿、粉尘、腐蚀性、易燃易爆)的照明(密封、防爆式);使用安全电压;选用合适的漏电保安器。 |
|
|
|
10、设备设施有档案、有安全操作规程且上墙。 |
|
|
|
11、设备设施维修有计划,维护有记录。 |
|
|
|
环 境 | 1、照明光线良好(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 |
|
|
|
2、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物品堆放不整齐、不安全) |
|
|
|
3、通道的配置不安全(楼梯有无变形及损伤;出入口是否可以使用、附近是否有障碍物) |
|
|
|
4、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其它易滑物) |
|
|
|
5、井、洞、沟的盖板齐全;危险区设有遮拦。 |
|
|
|
6、工作、材料储存场所是否有避雷系统 |
|
|
|
消 防 | 1、消防应急训练是否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
|
|
|
2、是否已建立动火工作票制度来管辖危险场所动火 |
|
|
|
3、有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和消防栓/带、消防水源 |
|
|
|
4、每个人都知道灭火器布置地点 |
|
|
|
5、灭火器和消防栓/带的放(布)置地点能使任何人都易马上看到 |
|
|
|
6、通向灭火器和消防栓/带的通道畅通无阻 |
|
|
|
7、每个灭火器上都有有效的检查标志 |
|
|
|
8、操作人员都熟悉灭火器和消防栓/带的操作 |
|
|
|
危 险 物 品 | 1、员工是否受过有关适当处理和使用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质的训练? |
|
|
|
2、易燃液体在未被使用时是否全部放在密封被认可的容器内 |
|
|
|
3、在使用或贮存易燃或可燃物质的地方,消防设施齐全并张贴出 “禁止吸烟”之类的警告标识 |
|
|
|
4、是否及时并适当地清除所有溢出的易燃或可燃液体 |
|
|
|
锅炉压力容器 | 1、锅炉/压力容器本体及其附件有无损伤 |
|
|
|
2、安全附件(压力表、水位表、安全阀、温度计)符合要求,灵敏可靠。 |
|
|
|
3、操作/司炉、水质化验员经培训考核有操作证。 |
|
|
|
4、有建档,技术资料齐全。 |
|
|
|
5、给水自动控制系统正常否 |
|
|
|
6、安全电源正常否 |
|
|
|
行 车 | 1、主要受力构件不得有明显可见的连接缺陷和腐蚀、变形、开裂等缺陷。 |
|
|
|
2、吊钩转动部位灵活、表面光洁,无裂纹、剥裂等缺陷;有缺陷不得焊补,并有防止钢丝绳脱出的部件。 |
|
|
|
3、钢丝绳端固定牢固,钢丝绳不允许有扭结、压扁、弯折、笼状畸变、断股、波浪形、绳芯挤出、绳芯损坏、锈蚀。 |
|
|
|
4、制动轮摩擦面与摩擦片间应接触均匀,且不得有影响制动性能的缺陷或油污。开闭灵活,制动平衡可靠。制动轮应无裂纹或破损,凹凸不平度不得大于1.5mm;不得有摩擦垫片固定铆钉引起的划痕。 |
|
|
|
5、大、小车行程限位器,大、小钩高度限位器灵敏可靠。 |
|
|
|
6、轨道压板螺栓齐全、完好、无锈蚀。 |
|
|
|
7、在检验期内,安全装置齐全可靠;电器设施完好。 |
|
|
|
8、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
|
|
|
9、连接轴防护罩、栏杆完好 |
|
|
|
10、配备灭火器完好 |
11、吊钩有保险装置,不准补焊、钻孔。截面磨损不超过10%,扭曲变形不超过10度。 |
|
|
|
12、索具不得有严重磨损、断丝、锈蚀、变形;吊绳编结及卡子的使用符合规定。 |
|
|
|
13、供电主滑线在适当的位置装设安全标志或指示灯;吊车轨道两端必须设接地装置。 |
|
|
|
14、行车控制器须设有紧急停车开关; |
|
|
|
配 电 室 | 1、变电所、控制室、配电室等电气专用建筑物,密闭、防火、防爆、防雨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
|
|
|
2、各类保护装置的完整性、可靠性检查,包括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整定记录、避雷针、避雷器的保护范围,技术参数,接地装置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各种保护接地、接零是否正确可靠,是否合格; |
|
|
|
3、电气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是否配备齐全 |
|
|
|
4、室内整齐、卫生、不得存放食物、杂物。 |
|
|
|
5、值班人员持证,熟悉业务、正确穿用防护用品。 |
|
|
|
6、单人值班时,不得干高压清扫、检修、装地线工作。 |
|
|
|
7、安全用具齐全有效、存放合理。 |
|
|
|
8、配足标志牌、警示牌 |
|
|
|
9、安全技术资料齐全(验收、检查表、测试、运行、值班、维修记录)。 |
|
|
|
手 持 电 动 具 | 1、手持电动工具安全防护措施齐全、完好。 |
|
|
|
2、按照用电要求进行连接,保持手持部位绝对绝缘良好,电源部位接漏电保护器。 |
|
|
|
3、使用时,旋紧部位必须按照要求达到旋紧力进行紧固,不得出现松懈甩出、用力过大紧固变形或者裂损。 |
|
|
|
4、电源软线按规定架空,不挂在锋利的棱边上或放置在油、热的表面和化学品上,防止线路腐蚀老化出现漏电。 |
|
|
|
5、手持电动工具工作部位工作时,严谨朝着他人或自己进行作业,防止飞溅物造成意外伤害。 |
|
|
|
6、旋转部位旋转时严谨手摸或者强制进行停止,防止发生意外。 |
|
|
|
7、工作时,工作人员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
|
|
|
电 、 气 焊 设 备 | 1、电焊机必须摆放在防雨、防水环境中,导线端裸露部分在屏护罩内。 |
|
|
|
2、电焊机一次、二次电气线路绝缘良好,装有独立的专用电源开关,一次线不超过3米 |
|
|
|
3、电焊机有可靠的接地、接零装置,外壳接地良好,焊钳绝缘可靠,隔热层完好。 |
|
|
|
4、电焊机使用场所无严重粉尘,周围无易燃易爆物。 |
|
|
|
5、禁止连接建筑金属构架和设备等作为焊接电源回路。 |
|
|
|
6、电源线或电缆线应与焊机有可靠的连接。 |
|
|
|
7、氧气、乙炔气瓶要在检验期内充装压力不超标,并有安全标签; |
|
|
|
8、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保持5米以上,氧气瓶和乙炔瓶与动火点的安全距离保持10米以上。 |
|
|
|
9、气瓶的防震圈、防火帽齐全,气瓶所用压力表标识清楚、有效。 |
|
|
|
10、乙炔气瓶装有阻火器;气焊、割矩完好,胶管耐压能力符合要求。 |
|
|
|
11、不可把氧气、乙炔气瓶放在有油污、严重腐蚀、日光暴晒、明火、热辐射等易引起瓶温过高、压力剧增的环境中;乙炔瓶不能倒放。 |
|
|
|
12、要有防弧光辐射、通风防尘措施。 |
|
|
|
电 气 设 备 | 1、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电压、电流、油压、温度等指标是否正常,有无违反标准现象; |
|
|
|
2、电气设备完好情况,包括年度绝缘预防性试验情况;主要设备的绝缘试验报告,缺陷和处理意见档案; |
|
|
|
3、各种电气设备是否完好; |
|
|
|
4、充油设备、检查油位正常与否,漏油情况 |
|
|
|
5、瓷绝缘部件是否有裂痕,掉碴情况; |
|
|
|
6、临时设备,临时线是否有明确的安装要求,使用时间和安全注意事项; |
|
|
|
7、高、低压架空线有无断股,低压架空线是否有裸露现象,塔杆、拉线是否完好,是否过负荷运行 |
|
|
|
厂房建筑 | 1、各建筑构筑物的墙体无、倾斜、裂纹,基础无塌陷、房顶及框架无腐蚀、开裂、倾斜、漏雨等现象。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间距不够的采取了防范措施。防雷设施完好,防腐处理完好,通风、防汛设施完好。地沟及地沟盖完好无损。 |
|
|
|
加 热 炉 | 1、煤气固定式报警器装置配备完好、灵敏有效 |
|
|
|
2、建立应急预案,每年演练、评审、修订。 |
|
|
|
3、煤气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是否做到持证上岗; |
|
|
|
4、空气呼吸器是否摆放合理,便于取用,定期检验,并建立台账。存放压力是否满足要求 |
|
|
|
5、设备、管道上的防爆安全装置完好,各种水封可靠,并能定期检查与校核 |
|
|
|
6、各种仪器、信号、报警、自控、连锁、监测装置及事故照明齐全、准确,并定期检查与校核,各种安全色标清晰 |
|
|
|
7、定期化验煤气发生炉的上段煤气含氧量应小于0.6%,作业环境一氧化碳浓度必须小于30mg/m3 |
|
|
|
8、带有水夹套的煤气炉及其汽水系统应符合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 |
|
|
|
9、运行及检测记录齐全 |
|
|
|
10、运行和检修人员是否熟知煤气安全规程和有关煤气安全常识,煤气中毒急救常识 |
|
|
|
11、岗位人员是否能够熟练掌握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 |
|
|
|
12、煤气管道支架、基础是否完好,有无倾斜、下沉现象 |
|
|
|
13、煤气管路下部有无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
|
|
|
14、煤气管道应采取消除静电荷防雷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测。 |
|
|
|
15、管道附属平台、梯子、护栏是否完好 |
|
|
|
16、煤气危险区域和部位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
|
|
|
17、煤气易泄漏部位是否进行定期巡检、记录 |
|
|
|
18、煤气设备高低压报警装置是否完备 |
|
|
|
19、煤气设施检修作业是否认真执行检维修安全确认制 |
|
|
|
20、煤气作业制定作业方案,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
|
|
|
21、在煤气区域工作,是否按规定执行动火票安全票证制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