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会计报表制度
各车间统计员每月3日前按时向成本会计提供以下月报表①投入产出表;②物资盘点表;③内部故障成本表;每周向成本会计提供:材料领用明细汇总表。每十天向成本会计报入库及下转产品汇总表。每月25日前报送水电费、辅助材料及制造费用预算表,按设定格式填写,字迹工整、清晰。注明报表时间和报表人。
生产制造部每月25日前向成本会计报送各车间及相关部室所需的工装、模具、器具、自制设备、检具等制造费用预算表。
成本会计要积极、主动地收集、催收各种报表资料,认真,细致地做好报表的核对、核算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工作。若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而影响成本核算的责任人,每项次考核罚责任人50元。
四、成本分析
一个月份结束,由财务成本会计人员会同各车间统计员、车间主任等对所负责的车间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做出成本分析。每月10日前将上月成本完成情况分析报财务部进行综合财务分析。
1、成本分析的任务:
(1)正确计算成本计划执行结果,计算产生的差异。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应先计算出实际成本资料,将其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这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在计算时,要收集实际成本资料、计划成本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按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可采用编制“成本差异计算表”等形式将各种差异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出来。
(2)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其中影响成本高低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影响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因素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等。在进行分析时,应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计算出各种不同因素对成本升降的影响数额,并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对于影响成本升降的每个因素,都应计算出具体的数额。根据数据变化的情况,找出成本升降规律,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
(3)正确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在正确计算成本差异及找出差异原因的基础上,应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执行过程中的成绩,应总结经验,在下一个成本计划执行时予以巩固,并对取得较好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以调动各单位及个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也应查出具体承担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并进行必要的处罚。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免由于评价不准确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4)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成本分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降低成本。应结合各车间、部门的具体情况,找出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成本分析的原则:
成本分析的原则是指组织成本分析工作的规范,是发挥成本分析职能作用,完成成本分析任务和成本分析方法的准绳。成本分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原则:全面分析是指对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所进行的分析,应从企业的范围来进行。重点分析则是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所进行的分析,采用例外的原则,即对产生差异的较大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将主要问题分析清楚,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使全厂的成本水平不断降低。
(2)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原则:纵向分析主要对企业各个时期的成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将本期实际与上年实际、本期计划、历史先进水平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各个不同时期成本升降的幅度,总结出成本升降的规律;横向分析是本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其他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这种横向分析,有助于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学习先进,找出差距,做好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3)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成本分析时,主要是进行事后分析。同时,应将其与事前、事中的成本分析结合起来,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共同组成了成本分析体系。在事前进行成本分析预测,在成本形成过程当中进行成本控制,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才能找出成本升降的真正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3、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
(2)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的程序如下:
A、将要分析的某项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和材料费用变动的真实原因。
B、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量差和价差),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C、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D、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期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请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E、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F、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广大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3)相关分析法: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五、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本着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设定考核指标,以利于调动各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生产成本管理考核指标归纳起来有下列:
(1)生产产品成本指标:用于考核生产产品的提供劳务的单位和部门。各车间、各单位每月材料成本按预算成本考核的各项预算数即为成本指标,为各月成本考核的依据。
A、采用成本降低率来进行考核,即用实际总成本与预算总成本的差额除以预算总成本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降低率=(实际总成本-预算总成本)/成本降低率
预算总成本=本期产品总量*预算单位成本
实际总成本=本期产品总量*报告期实际单位成本或等于实际生产消耗的费用
某产品预算单位成本完成率=预算单位成本/实际产品单位成本
各车间上述指标的考核标准,每月由企管部下达指标。财务部成本会计根据企管部下达的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企管部进行奖罚。车间主任是车间成本管理控制及考核的第一责任人。
(2)其他非财务指标的考核:
各车间报送的各种报表的期初数额必须与上期期末数额相符,对因多报、少报或错报、迟报而影响成本核算的责任人,每项次考核处罚50元,责任主管(或车间主任)处罚100元。
各车间每月应报出的报表,凡依规定时间提报者,各项报表分别依下列之得分规定按月由成本会计根据其当月之收文时间纪录,分别核计月份单位报表提报之总得分,并依得分情况,分别编列名次呈报公司企管部核定后于每月十日前公布;凡连续2个月均列最优的前3名者,则单位负责人及报表负责人均分别予以奖励;反之连续2个月均列最差的后3名,则单位负责人及报表负责人均分别接受处罚:
入库单及下转产品汇总表:5分,逾时1日不予给分,逾时2日扣1分、3日扣2分;
对于故意不报,经成本会计多次催促仍不报表者,财务部可提请公司领导决定对车间主任进行全厂通报批评,给予车间报表负责人扣发工资、调岗、待岗等处罚。车间统计员由财务部成本会计根据实际业务进行考核。
(3)财务部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考核: 对财务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考核,是对成本会计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工作状况、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及其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采用考核评分的形式,每个岗位以100分为满分,达到70分以上为达标及格,不足70分为不及格。具体见下表:
成本会计岗位考核标准
序号 | 考核标准 | 评分标准 |
1 | 认真贯彻执行成本核算的相关规定,正确掌握成本核算标准,划清本期产品和下期产品的成本界限,不得任意摊销费用。不得虚报产品成本降低额,凡是制度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开支,不得计入产品成本。 | 10 |
2 | 积极会同有关车间、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正确计算成本,为加强成本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 7 |
3 | 正确组织成本核算,及时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组织审查总产品生产成本,按时编报成本报表,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和考核。 | 13 |
4 | 负责成本费用的事前审核,严格控制材料领用、制造费用的开支,确保成本预算的完成。 | 7 |
5 | 按照费用指标进行核算和管理,定期考核各车间各单位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定期做好投入分析。 | 8 |
6 | 按照下达的材料消耗计划,及时掌握各车间领用材料情况,防止超计划领用材料,月底做好应耗和实耗的对比分析工作。 | 10 |
7 | 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和质量成本管理,根据已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落实。 | 8 |
8 | 组织在制品、半成品核算与半成品稽核工作,建立在制品明细帐,对库存物资进行定去盘点,发现盈亏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 10 |
9 | 经常深入车间,解决车间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协调车间之间有关成本计算的问题。 | 8 |
10 | 定期组织各车间统计员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领导报告,每半年进行一次互检。 | 8 |
11 | 保管好有关陈本核算资料,防止丢失或损坏。 | 6 |
12 | 完成各项零时性工作。 | 5 |
| 序号 | 指标名称 | 考核标准 | 赢得分 | 考核办法 | 备注 |
计划指标 | 1 | 直接材料 | 按成本每月预算计划 | 10 | 超出N%,扣N | |
2 | 辅助材料 | 按成本每月预算计划 | 10 | 超出N%,扣N | |
3 | 动力费用 | 按成本每月预算计划 | 5 | 每超千元扣1分 | |
4 | 工装费用 | 按成本每月预算计划 | 5 | 每超千元扣1分 | |
5 | 劳保费用 | 按成本每月预算计划 | 5 | 每超千元扣1分 | |
6 | 废品费用 | 按预估报废率 | 5 | 超出N%,扣N | |
7 | 物资库存额 | 按成本每月预算计划 | 5 | 超出N%,扣N | |
成本管理及日常工作 | 1 | 成本控制 | 按企管部下达的在产品存货定额计划 | 10 | 超出N%,扣N | |
2 | 账目管理 | 账目齐全、记录完整、真实准确 | 5 | 没抽查一次不实者扣2 | |
3 | 下转产品汇总表 | 每月1、11、21日前编制上报单据齐全,数据准确。 | 5 | 逾1日扣1分 | |
4 | 材料领用表、辅助材料、工装模具预算表 | 每月一号前编制材料领用计划、25日前动力费用、备件工具、制造费用预算表 | 5 | 缺1项口1分 | |
5 | 物质盘点 | 月末按时进行,数据准确 | 10 | 预期1日 | |
6 | 投入产出、内部故障成本 | 每月三号上报各类数据 | 15 | | |
7 | 临时性工作 | 按临时下达计划 | 5 | 没完成1次加一分,最多5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