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管理资料>> 技术交底>> 建筑施工>>正文

地下隧洞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03日

  三、构架支护
  1构架支撑包括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及混合支撑,其架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1)应严格检查支撑材料质量。
  (2)支撑立柱应放在平整岩石面上,应挖柱窝。
  (3)支撑和围岩之间,应用木板、楔块或小型混凝土预制块塞紧。
  (4)危险地段,支撑应跟进开挖作业面;必要时,可采取超前固结的施工方法。
  (5)预计难以拆除的支撑应采用钢支撑。
  (6)支撑拆除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2支撑应经常检查,发现杆件破裂、倾斜、扭曲、变形及其它异常征兆时,应仔细分析原因,采取可靠措施进行处理。
  四、地下洞室施工照明
  
1每一段地下工程应提供连续运行的照明装置。除了一般照明系统外,还应当为正在进行施工的开挖面提供专用照明,这种照明装置应当采用泛光灯、荧光灯或其他满足施工需要的照明装置。不允许电线或者灯泡紧靠作业面。除非出于特殊的工作条件需要,不允许在隧洞的任何部分使用明火照明。
  2所有的动力线和照明线应当保持绝缘状态。
  3动力线和照明用线应当在隧洞的一侧布置,引爆用电线则应布置在隧洞的另一侧,并与电话线或通信线路保持适当的距离。
  4所有的线路应当使用具有绝缘能力的绝缘子将线牢靠固定在洞壁上,且不会受到爆破影响而损坏。一般照明系统的最低亮度应当满足规范DL/T5099-1999第13.3节中的规定。
  5照明系统电压不得高于220V
  6在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应按所制定的临时安全用电方案实施,设置漏电保护器,并有断、停电应急措施。
  五、施工安全监测
  1施工安全监测在于掌握围岩动态,判断围岩稳定性;验证施工方法及支护效果,指导设计与施工并及时发现险情,为施工安全提供预测预报。
  2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设计文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具体的安全施工监测方案。
  3施工安全监测布置重点:
  (1)洞内:Ⅲ~Ⅴ类围岩地段、地下水较丰富地段、断层破碎带、洞口及岔口地段、埋深较浅地段、受邻区开挖影响较大地段及高地应力区段等。
  (2)洞外:埋深较浅的软岩或软土区段。
  4施工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
  (1)洞内:围岩收敛位移、围岩应力应变、顶拱下沉、底拱上抬、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爆破振动、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5)洞外: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及开裂、地下管线破裂受损等。
  5洞室安全监测重点:
  (1)垂直纵轴线的典型洞室断面。
  (2)贯穿于高边墙的小型隧洞口及其洞口内段。
  (3)岩壁梁的岩台(尤其下方有小洞室)部分。
  (4)相邻洞室间的薄体岩壁。
  (5)不利于地质构造面组合切割的不稳定体。
  6施工时应做好仪器设施的保护。
  7监测仪器钻孔注浆后20h内不允许近区爆破作业。重新爆破前应做好仪器的保护措施,以免飞石破坏。
  8监测重点巡视地点:
  (1)爆破后隧洞掌子面围岩及前沿支护状态。
  (2)大小洞室群体的交叉段、洞口段、洞室岩壁及拱座地段。
  (3)软弱围岩地段及支护结构状态。
  (4)外洞口边坡与不稳定山体,洞上方地面与受影响建筑物,洞口防汛设施等。
  9监测中趋向稳定的初步安全判别:在一般情况下,当围岩与支护结构具备以下变化特征时,将趋向稳定:
  (1)随着开挖面的远离,测值变化速率有逐渐减缓趋势。
  (2)测值总量已达到最大回归值80%以上。
  (3)位移增长速率小于0.1mm/d~0.3mm/d(软岩取大值)。
  10监测中发现下述任一情况时,应以险情对待,须跟踪监测,并及时预警预报。
  (1)开挖面在逐渐远离或停止不变,但测值变化速率无减缓趋势,或有加速增长趋势。
  (2)围岩出现间歇性落石的现象。
  (3)支护结构变形过大过快,有受力裂缝在不断发展等。
  11监测中设计警戒值的初步判别:当测值总量或增长速率达到或超过警戒值时,则认为不安全,需要报警,需要撤退人员和设备。
  12在施工安全监测管理中应建立监测信息反馈流程,提高信息化施工水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