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管理资料>> 技术交底>> 建筑施工>>正文

基坑支护技术交底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1月05日
6.2重大危险源的应急处理
1)支护边坡渗水与漏水处理措施
①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的情况。当局部止水效果较差而坑壁渗水时,可遵循“宜疏不宜堵”的原则,面层设置φ40PVC管将水引出,在基坑内集中抽排。
②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沙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取“引流-修补”方法。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打入一根引水管,将水引出,然后将管周边的薄弱处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的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将引水管出口堵住。
③对渗漏水很大的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可在护坡上采用压力注浆或高压喷射注浆的方法堵漏;浆液中适当加入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
2)基坑水平位移过大和局部失稳时的应急措施
①基坑水平位移超过设计要求报警值时,可采取在边坡后挖出部分坡顶土体卸载、或灌浆加固土体、或回填反压边坡、或设置内支撑等措施;然后应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处理,如增加锚杆、增设坑外降水井减压等。
②若发生局部失稳时,应迅速组织力量,采取不透水填料(甚至包括混凝土)填实基坑失稳缺口,稳住基坑边坡。
③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抢险器材和人员。如编织袋、钢支撑、水泵、电焊机、压力注浆机或喷射机;水泥、砂、石料,脚手架钢管及扣件,钢筋、钢管,速凝剂等。
④因地下障碍物而无法按设计孔位或设计长度进行成孔施工,可适当调整土钉入射角度、间距和位置,以避开地下障碍物。当土钉间距调整幅度超过0.5m或成孔深度比原设计孔深少2.0m以上时,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3)市政管网的应急措施
基坑设计前应了解基坑周边名种市政管网的埋设分布情况,开挖支护前应查清管网的位居,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其损坏。当出现危险状太时,立即拔打水、电、气等救援电话等待救援。
4)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应急措施
①当出现大风、雷雹、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应停止施工作业,人员撤到安全地带,并做好自身安全防范措施。
②在强降雨时,迅速关闭施工总电源、水源,遮盖防雨设备。专人巡查坑口防、排水情况,防止雨水浸泡基坑。
5)用水、用电的应急措施
①现场用电应没总、分开关,线路架设要安全合理。
②现场用电应由专职电工操作,遇紧急突发事件时,先关闭电源,由安全、专职电工进行危险性排查处理。
③生活、生产用水应有专人管理,定时检查水管、笼头,防止跑、冒、滴漏。
④对雨水,坑口要设截水沟,坑底要设集水坑,防止雨水对基坑的浸泡。
6)事故报告及现场救援
当施工现场发生基坑塌方、人员伤亡、机械设备事故时,不论任何层面的工作人员,一旦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救援组织机构,在现场没有比自己更高的管理人员在场时,自己就是总指挥,就有权指挥其他人进行应急工作。应先组织人员撤离,拉设警戒线,拔打救援电话:急救120、火警119、煤气96777、电力95598、自来水88612362等,逐级上报事故,启动救援预案,组织现场自救,并配合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6.4基坑的监测、监控措施
在边坡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将引起基坑边坡土体应力的变化,必须对边坡进行同步变形观测,实时提供预报,以便控制和调节基坑开挖的部位、数量与速度,控制边坡变形,确保基础施工安全及临近建筑物不受损害。
1)精度要求
本项目变形观测仅指基坑边坡,监测内容为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
观测的精度、允许限差见表下表:
 
 
 
 观测的精度、限差       

 

限差名称
限 差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
±1.0
变化速率(mm/d)
2.0
2)监测内容
支护结构顶的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升降;既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及沉降。
3)变形观测
①设立4个基准点,组成闭合环作为首级控制,基准点布设应远离边坡,位于基坑变形影响区范围之外,埋设砼标石。
②变形观测点应布置在基坑坑口混凝土面层上,布设观测点30个点。
③采用全站仪按极坐标法定期对各变形点进行监测,分别计算出各点的变化速率。
4)变形观测周期
①开挖前先进行2次基准测量,取得变形的初始值。
②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至-4..0m标高前,每7天观测1次。开挖-4. 0~-9.5.0m标高时,每2天观测1次。
③边坡开挖完成后7天内,每天观测1次,7天后每5天观测1次。
④当边坡变形速率明显增加时,应连续观测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审核: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