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管理资料>> 技术交底>> 建筑施工>>正文

框架结构模板安装拆除技术交底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2月29日

 

    3.3.2  单块安装柱模板施工要点:
    3.3.2  首先以柱子外皮线为基准,用电动钻头在楼地面上钻好定位针孔,然后插入定位针。
    3.3.2.2  将柱子第一层四面模板就位组拼好,每面带一阴角模或连接角模,并将模板校正,和柱子外皮线重合。
    3.3.2.3  使模板四面按给定柱截面线就位,并使之垂直,对角线相等。
 3.3.2.4  以第一层楼板为基准,以同样方法组拼第二、三层,直至到带梁口柱模板。用木枋50×100,间距每150一道、加Ø48x1200mm竖直方向每500mm一道、柱边均为三道对拉螺杆,竖向间距对拉螺杆Ø12@500×500,对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对角钱、扭向等全面校正。
    3.3.2.5  安装定型斜撑,或将一般拉杆和斜撑固定在预先埋在楼板中的钢筋环上,每面设两个拉(支)杆,与地面呈45°。以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的模板。检查安装质量,最后进行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刀支杆的固定。
    3.3.2.6  将柱根模板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
 
4 模板拆除施工工艺
    4.1  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4.1.1  侧模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4.1.2  底模及冬季施工模板的拆除,必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局部修订)的有关条款。作业班组必须进行拆模申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拆除。
    4.1.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模板的拆除,除执行4.1.2条的规定外,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4.1.4 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4.2 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4.2.1  拆装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4.2.2 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其好处是,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情况,易找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4.3 楼板、梁模板拆除工艺:
    4.3.3  工艺流程: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力撑
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板
 
 
 
 
下调楼板模板支柱顶翼托螺旋2~3m,使模下降
 
 
 
 
 
 
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钢 (木) 楞及支柱
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4.3.2 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4.3.2.1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而后拆除梁与楼板模板的连接角模及梁侧模板,以使两相邻模板断连。
    4.3.2.2 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后,先拆钩头螺栓,以使木平模与木枋脱开。然后拆下木枋,再用钢钎轻轻撬动木模板,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切不可用钢管或铁锤猛击乱撬。每块木模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翼托螺杆再下调相等高度,在原有钢楞上适量搭设脚手板,以托住拆下的模板。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4.3.2.3  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再按4.3.2.2条要求做后续作业。拆除梁底摸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4.4 柱子模板拆除工艺:   
4.4.1  分散拆除工艺流程:

 

 
拆除拉杆或斜撑
自上而下拆掉 (穿柱螺栓) 或柱箍
 
 
 
 
 
 
拆除竖楞,自上而下拆木模板
模板运输维护
 
 
 
 
 
               

 

       4.4.2 柱模拆除要点:
    4.4.2.3  分散拆除柱模时,应自上而下、分层拆除。拆除第一层时,用木锤或带橡皮垫的锤向外侧轻击模板上口,使之松动,脱离柱混凝土。依次拆下一层模板时,要轻击模边肋,切不可用撬根从柱角撬离。拆掉的模板及配件用滑板滑到地面或用绳子绑扎吊下。
    4.4.2.2 分片拆除柱模板时,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连接角模,使之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或在柱上口留一个松动穿墙螺栓,以防整片柱模倾倒伤人。
5 质量标准
    5.1 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士,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检查方法:对照模板设计,现场观察或尺量检查。
    5.2 基本项目
    5.2.1  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5mm。
    检查方法: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
 5.2.2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模板上粘浆和满刷隔离剂的累计面积,墙板应不大于1000cm2;柱、梁应不大于400cm2
    检查方法:观察和用尺量计算统计。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    
                                  4-3

 

 
 
 
 
 
允许偏差 (mm)
 
 
单层、多层
高层框架
多层大模
高层大模
 
墙、梁、柱轴线位移
5
3
5
3
尺量检查
   
±5
+2 -5
±5
±5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墙、柱、梁截面尺寸
+4 -5
+2 -5
±2
±2
尺量检查
每层垂直度
3
3
3
3
用2m托线板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2
2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5
2
2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3
3
3
3
 
 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
3
3
3
3
 
 
中心线位移
2
2
2
2
拉线和尺量检查
 
外露长度
+10 0
+10 0
+10 0
+10 0
 
 
中心线位移
10
10
10
10
 
 
截面内部尺寸
+10 0
+10 0
+10 0
+10 0
 
每层垂直度
3
3
3
3
用2m托线板检查

 

 
6 成品保护
    6.1  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整夯实。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6.2  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椅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
    6.3  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碰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7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1 梁、板模板: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涨模:防治的方法是,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7.2 柱模板:
    7.2.1  涨模、断面尺寸不准:防治的方法是,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
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坚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7.2.2 柱身扭向:防治的方法是,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7.2.3 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防治的方法是,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项技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7.3 墙模板:
    7.3.3  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防治方法是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
    7.3.2 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防治方法是,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
    7.3.1 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产生的原因是,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
    7.4 木胶合板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支、拆模及运输时,应轻搬轻放;发现有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模板分类分规格码放,对木胶合板的侧面、切割面、孔壁,应用封边漆封闭。
8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8.1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8.2  模板工程预检记录。
    8.3  模板工程质量评定。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