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管理资料>> 技术交底>> 建筑施工>>正文

锤击桩施工技术交底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11月02日

交底内容:
        一、 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在桩基础施工前,技术人员对设计施工图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并进行了相关工程量计算。
        (2)在施工前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编制打桩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认真解读并签字确认。
        2、施工前技术培训
        (1)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每个施工人员应熟悉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
        (2)加强旁站人员的岗位培训,包括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认真做好旁站记录;施工时必须提前通知监理工作人员现场旁站,严格执行监理报验程序。
        3、施工测量准备
        项目部测量员在试桩前根据设计图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高程进行相关内业计算,测放桩位。
        4、 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沉桩前必须处理空中和地下障碍物,场地应平整,排水应畅通,并应满足打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
        5、 机械设备准备
        JW-DD63步履式打桩机、水准仪、全站仪、电焊机、卷尺等。
       
        二、 施工工艺
        锤击桩施工流程为:测量放线→放桩位→桩机就位→方桩起吊、对桩位→桩顶放置桩垫→套桩帽→桩帽放锤垫→打冷锤2-3击→复查桩垂直度→正式打桩→收锤、测贯入度→移至下一根桩。
        1、锤击沉桩施工流程的主要环节的实施方法
        (1)测量放线定桩位
        测量放线必须严格把关,反复校核,务求不出任何差错。
        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室内计算,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控制点进行校对,在图纸上标明。然后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放线,复核基准水准点和控制点,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定出控制网,并将复核结果和自己设立的控制网交监理审核。
        (2)预制桩的堆放与验收
        预制桩从桩厂运输过来卸至现场堆放,地点选择要根据打桩的情况进行堆放。堆放现场地要求平整,根据地面的坚实情况,可用枕木作支点,进行两点或三点支垫。方桩最高堆放层数三层,根据用桩计划,先用的桩应放上面,避免翻动桩堆。
        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计划负责人根据当天桩机的施工情况统计出第二天可能施工的工作量及配桩要求以确定当天晚上的进料量。桩每天进一批,现场施工计划负责人及施工管理人员要准确确定每天的进料量并报监理人员。
        桩进场后,材料员与质检员根据规范要求严格检查桩身的外观尺寸和外观质量,防止断桩、严重裂缝的桩用于施工,同时要收集与每批桩数量相对应的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及出厂证明等资料。如发现不合格的桩严禁使用。
        方桩进场时,如有要求需监理人员在场接收,质检员需会同监理人员一同验收。
        2、锤击桩打桩的顺序宜按下列原则确定:打桩顺序可采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一侧向另一侧施打。
        3、锤击桩施工控制
        在正式打桩之前,要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份的性能,以保证正常运作。另外,打桩前应在桩身一面标上每米标记,以便打桩时记录。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并用长条水准尺或其他测量仪器校正,偏差幅度过大必要时,要拔桩出重插。
        施工过程中,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应重合,当桩身倾斜率超过0.5%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4、桩的收锤
        当桩施打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或达到设计要求的贯入度值时,则可收锤。贯入度值的测量以桩头完好无损、柴油锤跳动正常为前提。贯入度的测量采用收锤纸进行收锤测验绘出管桩收锤时的回弹曲线,以测出最后贯入度值及回弹值,以便真实记录和反映收锤情况,有助于保证和提高打桩质量。
        5、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措施
        (1)桩身断裂
        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2)原因
        ①桩节的细长比过大,沉入又遇到了较硬的土层。
        ②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③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④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⑤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⑥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拉应力作用,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
        ⑦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3)预防措施
        ①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进行探测。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40。
        ②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③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2)桩顶碎裂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2)原因
        ①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过小。
        ②桩预制时,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
        ③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
        ④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⑤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破碎。
        ⑥沉桩时,桩顶未加层垫或层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⑦锤重选择不当。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桩锤大,打击力过大,桩顶混凝土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碎裂。
        3)预防措施
        ①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网片。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宜有1~3个月的自然养护,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
        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
        ③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④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及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方能施工。
        ⑤稳桩要垂直,桩顶要加层垫,如层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要更换。
        (3)沉桩达不到要求
        1)现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2)原因分析
        ①探测点不够或勘察资料不足,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
        ②勘察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③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得出贯入度。
        ④桩锤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
        ⑤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
        3)预防措施
        ①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
        ②防止桩顶打碎或桩身断裂。
        (4)桩顶位移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2)原因
        ①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②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③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3)预防措施
        ①清理障碍,及时纠正。
        ②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③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需待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宜两周左右。
        三、 质量要求
        1、 施工前应检查进入现场的成品桩,接桩用电焊条等产品质量。进场桩体首先检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保证资料。
        2、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
        3、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加设硬木、麻袋、草垫等弹性衬垫。
        4、桩锤、桩帽或送桩帽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
        5、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6、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m。
        7、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应及时送桩。
        8、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参考相同条件下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度并修正。
        9、送桩后遗留的桩孔应立即回填或覆盖。
        10、当送桩深度超过2.0m且不大于6.0m时,打桩机应为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或步履式柴油打桩机;桩帽和桩锤之间应用竖纹硬木或盘圆层叠的钢丝绳作“锤垫”,其厚度宜取150~200mm。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