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管理资料>> 安全手册>>正文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手册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2月20日


        4. 二甲苯
         物质名称:二甲苯  英文名:dimethyl benzene; xylene ;分子式:C8H10 
        危规编号及分类:易燃液体,GB3.3类33535;  UN NO:1307
        理化特性:沸点(℃):144.4;熔点(℃):-25.5;闪点(℃):30;自燃点(℃):463;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密度(空气=1):3.66;临界压力(MPa):3.7; 临界温度(℃):357.2;爆炸上限%(V/V):7;爆炸下限%(V/V):1。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吸入:刺激鼻和喉(超过450ppm),头晕头痛、精神混乱、疲倦、恶心和醉感(700ppm以上)。严重病例:惊厥昏迷和死亡,饮用含酒精饮料会增加其影响。
        眼睛接触:蒸气会刺激眼睛,液体导致严重刺激,发红肿胀和灼伤。通常影响是暂时性的。
        皮肤接触:液体产生灼伤感、干燥和皲裂。液体被皮肤缓慢吸收后会产生与吸入相同的症状。
        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神经系统会受损害,还会使肾和肝受暂时性损伤。
        最高容许浓度:40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环境影响:其环境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和大气中,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在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度低得多,挥发到大气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
        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操作处理方法: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泄漏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毒工作服。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 瓦斯
            物质名称:  瓦斯  干气
            理化性质:无色有臭味的气体,多种危险化学品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氢气、甲烷、乙烯、丙烷、乙烷等。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温有燃烧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长时间处于本品中或短时间处于高浓度本品中均有生命危险。
            消防方法: 灭火剂为雾状水、干粉。
            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就医。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附近一切火源,大量泄漏时要立即划出警戒线,禁止一切车辆、行人进入,派专人负责控制所有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防护服。设法切断气源,喷水冷却罐体,用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6. 汽油(闪点-18~23℃)
             危规分类及编号:易燃液体;GB3.2类  32001。UN NO.1203、1257。
        主要成分:C4~C12脂肪烃和环烷烃。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
        理化性质:沸点(℃):40-200℃;熔点(℃):-60以下; 闪点(℃):-50;自燃点(℃):280-456;相对密度(水=1):0.7-0.79;相对密度(空气=1):3.5;  爆炸上限%(V/V):6;爆炸下限%(V/V):1.3。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中毒表现:吸入:大量吸入蒸汽可引起麻醉症状、兴奋、酒醉样,步态不稳并有恶心、呕吐等。吸入高浓度蒸汽后,很快出现昏迷。汽车司机加油时,误将汽油经口吸入肺内,则引起吸入性肺炎,当时就出现剧烈的咳嗽与胸痛。
        眼睛接触:接触高浓度汽油蒸汽出现流泪、结膜充血。
        皮肤接触:皮肤浸泡于汽油20-30分钟,可造成红斑、水疱等浅度灼伤。
        长期吸入汽油蒸汽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易兴奋,有的出现癔病症状,也称“汽油性癔症”。皮肤长期接触汽油,出现干燥、皴裂、角化性皮炎。妇女出现月经异常。
        最高容许浓度:300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环境影响: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泄漏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毒工作服。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
        7. 液化石油气
        物质名称: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
        危险分类及编号:易燃气体,GB2.1类  21053; UN NO:1075。
        理化性质:闪点(℃):-74;自燃点(℃):426;引燃温度(℃):426-537;爆炸上限%(V/V):33;爆炸下限%(V/V):5
        易燃易爆性:极易燃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侵入途径:吸入
        环境影响: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泄漏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火灾防护:穿防火防毒服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灭火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8. 石脑油
        物质名称:石脑油;别名:粗汽油,主要成分:主要为烷烃的C4~C12成份。
        危规分类及编号:易燃液体;GB3.2类32004。  UN NO 1256,2553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理化性质:沸点(℃):20;闪点(℃):-2;自燃点(℃):350;相对密度(水=1):0.78;爆炸上限%(V/V):8.7;爆炸下限%(V/V):1.1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环境影响: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泄漏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