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通过人工开挖而形成井筒的灌注桩成孔工艺,主要适用于桩直径800MM以上,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黏土、亚黏土、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层。具有占施工用场地少、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易于控制质量且施工时不易产生污染等优点。但因为施工过程中需要有人在井下挖孔,作业条件恶劣且相对比较危险,易出安全事故,所以2007年开始建设部把人工挖孔灌注桩列入“限制类”技术,但并非完全禁止,因此对于现在采用该技术的工程我们必须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的力度。而本文正是按照风险管理的原理和一般流程对人工挖孔灌注桩设计的一个风险管理方案,具有普适性。
管理对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分部工程中地基与基础工程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管理者:项目经理牵头,安全员负责
管理目标:安全目标(无死亡、无重伤、无火灾、无中毒、无倒塌)
1.风险识别
根据工程施工的经验,我们分析出人工挖孔桩的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人、坠物落掉入桩孔造成事故。
(2)孔内有害气体含量超标造成事故。
(3)触电事故。
(4)塌孔造成事故。
风险来源表 |
1 | 人·坠落物掉入坑内 | 1.1 | 桩孔周边人失足坠入孔内 |
1.2 | 桩孔周边土石块·工具·材料坠入孔内 |
1.3 | 垂直运输设备因各种原因坠入孔内 |
2 | 孔内有害气体含量超标 | 2.1 | 在桩内吸烟 |
2.2 | 土层内腐殖质产生有害气体或桩内通风不到位 |
2.3 | 中暑 |
2.4 | 因特殊地层含有CO,SO2,H2S等有毒气体 |
3 | 触电事故 | 3.1 | 电线破皮或未接地或缺少漏电保护器或失灵 |
3.2 | 用潜水泵抽水时边抽边挖 |
3.3 | 桩内照明大于12V 电压 |
3.4 | 孔内工作人员未戴工作手套,穿绝缘胶鞋 |
4 | 塌孔造成事故 | 4.1 | 因将挖出的土堆载离桩孔过近而塌孔 |
4.2 | 爆破导致塌孔 |
4.3 | 护壁不按规范浇筑使混凝土开裂导致塌孔 |
4.4 | 机械振动,车辆通行导致塌孔 |
4.5 | 涌水,冒砂导致塌孔 |
表1-1 风险来源表
2.风险分析与评估
对于人工挖孔灌注桩的风险评估,我们采用格雷厄姆提出的LEC评价方法。
2.1 LEC评价方法简述
LEC评价方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2.2 量化分值标准
如果要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具体如下: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10 | 完全可以预料 |
6 | 相当可能 |
3 | 可能,但不经常 |
1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0.5 |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
0.2 | 极不可能 |
0.1 | 实际不可能 |
表2-1 L值对应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
10 | 连续暴露 |
6 |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
3 |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
2 | 每月一次暴露 |
1 | 每年几次暴露 |
0.5 | 非常罕见暴露 |
表2-2 E值对应表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
100 | 10人以上死亡 |
40 | 3~9人死亡 |
15 | 1~2人死亡 |
7 | 严重,重伤 |
3 | 重大,伤残 |
1 | 引人注意,需要救护 |
表2-3 C值对应表
2.3 风险分析
根据公式:
风险D=LEC
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D值 | 危害程度 | 基本措施 | 风险级别 |
>320 | 极其危险 | 不能继续作业 | A |
160~320 | 高度危险 | 要立即整改 | B |
70~160 | 显著危险 | 需要整改 | C |
20~70 | 一般危险 | 需要注意 | D |
<20 | 有危险 | 可以接受 | E |
表2-4 D值对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