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74省道南延三门毛张至椒江二桥三门段第2标段施工承包招标文件、招标图纸、招标资料等;
(2)国家及浙江省、台州市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3)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规程等;
(4)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内部管理要求;
(5)74省道南延三门毛张至椒江二桥三门段第2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目的
为了满足预应力结构在张拉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3、适用范围
本方案仅用于74省道南延三门毛张至椒江二桥三门段第2标段承建的浦坝港特大桥预应力结构张拉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与控制。
1、74省道南延三门毛张至椒江二桥三门段起点位于三门县毛张村北面,与既有的74省道健跳至黄金坦段改建工程相接,向南穿越岙里山,经浬浦镇、胜利村,跨浦坝港,傍七头山,设桃峙隧道,经泗淋乡,终点为三门与临海交界处的金家峙村,与规划74省道南延临海段相接。
本合同段(即2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9+525~K11+740,全长2.215公里。在K10+500附近跨越浦坝港,设浦坝港大桥。浦坝港大桥桥梁全宽24m,左右幅结构分离,桥梁全长左幅为2212m,右幅为2202m。
2、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沿海丘陵平原区,总体地势北部与西南地势高,东部、南部地势低,地形起伏变化大。线路起点处地面高程为1.40m,终点处地面高程为2.0m。丘陵区山岭最高海拔为259.8m,路面设计高程在2.30~42.86m之间。勘查区地貌类型可划分堆积平原区、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区二个大区,细分为山前倾斜平原亚区、冲海积、冲洪积平原亚区及低山丘陵亚区三个亚区。
3、工程、水文地质
(1)地质
测区区域大地构造隶属华南褶皱系(I2)浙东南隆起区(II4)之温州~临海拗陷带(III9 )东部的黄岩~象山拗断束(IV9)。由于西部的温州~镇海断裂距本区较远,区内地层受构造影响轻微,断裂构造不发育,节理裂隙一发育一般。
测区外围的区域性大断裂主要有温州~镇海断裂与岱山~黄岩断裂,该两条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未有活动迹象,且距离测区较远,因此,区域断裂对拟建工程影响小。
(2)地震
本区地震特点是强度弱,震级小,频率低,根据史料记载及地震台站的统计和监测资料,测区及邻区地震很少,震级多小于4级,根据浙江省地震台记录,在评估区附近的现代地震只有一次,1975年4月28日在天台县北部发生的1.3级地震。 总体来看测区区域稳定性好,本场地作为拟建项目的建设场地是适宜的。
(3)气象
勘查区地处浙东沿海三门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具有冬夏长、春秋短的气候特点。
据统计,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7.3℃。全年七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27.9℃,全年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5.3℃ ,无霜期为242天。
区内年平均降水量1660mm,年均降水日数168.8天。降雨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3~6月的梅雨期和8~9月的台风雨期,二者合计约占全年降雨的60%以上。
(4)河流水文
勘查区地表水体主要为河流、水库以及浦坝港。河流一般发源于中部丘陵地带,为小型山溪性河流,一般宽10~20m,水位受大气降水控制,水深一般在1.5m~2.5m,水质一般较好。水库共4座,岙里山隧道西侧约为35m为在建毛张水库、里程K4东侧约54m为山嘴头水库,里程K12+180西侧约100m为泥湾水库及桃峙隧道,西侧约170m处为桃峙水库,水深3~6m,主要供应附近村庄村民用水。
拟建工程于K9+700~K11+500段 穿越浦坝港。浦坝港位于浙江省三门县东南部,港湾深入内地。东西长19公路,南北宽约5公。海域面积72平方公里,陆岸线长56公里,扩塘山将港口分割成南北两条水道。南侧白带门水道长5.5公里,宽1.2~2公里,水深4~10m,为出入浦坝港的主航道。北侧牛头门水道,长5.5公里,宽0.45~1.5公里,水深2.5~5m。港湾两侧干出滩涂与潮间带54平方公里。浦坝港属于感潮港,水位受潮汐影响,港内水流向东注入东海,区内潮汐属于规则半日性湖,多年最高高潮位4.52m,多年最低低潮位-3.60m,多年平均高潮位2.4m ,多年平均低潮为-1.73m,潮流为不规则半日浅海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
4、预应力施工部位
本工程引桥北岸10—25跨上部现浇箱梁孔跨布置为四联(4×40m)+(4×40m)+(4×40m)+(4×40m),左右幅对称;南岸29—54跨上部现浇箱梁孔跨布置为左幅六联(4×40m)+(4×40m)+(4×40m)+(5×40m)+(5×40m)+(4×40m),右幅幅六联(4×40m)+(4×40m)+(4×40m)+(5×40m)+(5×40m)+(3×40m+30m)。采用单箱单室断面,箱梁顶宽11.75m,底板宽6m,梁高2.5m,顶板厚0.28m,底板厚0.25m,腹板跨中段厚0.5m,横梁附近局部加厚至0.7m。箱梁连续墩顶设2m厚中横梁,端部设1.2m厚中横梁,跨间不设横隔板。
主桥上部结构为(68+120+68)m三跨PC变截面连续刚构,左右幅桥上部结构分离,主梁采用单箱单室箱型截面。单个箱体顶板宽11.75m,厚0.28 m,设2%的横坡;底板宽6m,厚度由0.28 m从跨中距主墩中心4m范围内按1.8次抛物线变化成0.8m,箱梁底板水平;箱梁根部梁高7.2m,跨中梁高2.5m,箱梁梁高从跨中至距主墩中心3m处按1.8次抛物线变化;腹板厚度1~8号梁段为0.7m,10~15号梁段为0.5m,在9号梁段范围内由0.5m按直线变化到0.7m;翼缘板悬臂长为2.875m,端部厚0.2m,根部厚0.6m。除主墩墩顶设置两道厚 1.2m的横隔板、边跨端部设厚1.5m的端横梁外,其余部位不设隔板。
三、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1、预应力张拉施工事故的主要类型
(1)锚具(或夹具)组装件破坏
(2)预应力钢绞线断裂或滑脱
(3)张拉设备故障
(4)不当操作事故
(5)施工机具伤人
(6)现场火灾或触电
2、引发事故主要原因
(1)预应力钢绞线与锚具(或夹具)组件的锚固性能差
(2)预应力钢绞线质量不合格
(3)张拉机具失效
(4)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下继续施工
(5)作业面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没有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6)机具使用前没有进行检修,或操作不当
3、危险源监控
(1)对预应力钢绞线的质量进行检查,对使用的机械、工具、
用具进行检查和监控
(2)预应力钢绞线与锚具(或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受力长度的总应变来确定预应力筋与锚具(或夹具)组装件的锚固性能,并应满足循环次数为200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
(3)对预应力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模板支撑体系的拆除时间进行明确的规定和监控。
(4)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环境和条件进行监控
四、预应力张拉施工安全措施
1、所有预应力筋张拉都应在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进行,且采用张拉吨位与延伸量双控,实际伸长量应在理论伸长量的±6%范围,张拉作业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顺序进行,即先纵向,后横向,再竖向的顺序,纵向顶板束,腹板束张拉按设计顺序左右对称张拉,底板束按照先长束后短束的顺序左右对称张拉。
2、初始张拉力张拉前由现场安全员检查张拉设备油路的可靠性,人员安全防护用品佩戴正确、作业位置安全,再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监控张拉作业人员开动油泵向张拉油缸缓慢进油,使钢绞线略为拉紧后调整千斤顶位置,使其中心与预应力管道轴线一致,以保证钢绞线的自由伸长,减少摩阻,同时调整夹片使其夹紧钢绞线,以保证各根钢绞线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匀造成夹片碎裂或钢绞线绷脱伤人。
3、现场技术负责人负责对张拉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配套检查。在下列情况下对千斤顶和油泵进行配套检验:
(1)设备标定期到期;
(2)千斤顶或油泵发生故障修理后;
(3)仪表受碰撞;
(4)张拉100次后;
(5)钢绞线伸长量出现系统偏差。
4、千斤顶加载和卸载时做到平稳、均匀、缓慢、无冲击。千斤顶在加载过程中如混入气体,在空载下将千斤顶油缸往返二至三次即可排出空气,保证千斤顶运行平稳。
5、张拉作业中,两张拉端使用对讲机保持联系。发生异常现象时及时停止,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6、张拉作业中,对钢绞线束的两端同步施加预应力,因此两端伸长量基本相等。若两端的伸长量相差较大时,现场技术负责人要求作业工人停止作业,查找原因,纠正后再进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