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符文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时加强检验。钢筋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
4、钢筋加工后应按规格、品种分开堆放,并在明显处挂牌标色,以防错拿;
5 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在同构件上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相互错开;
6、施工前应详细明确绑扎顺序,钢筋工长和质量员应层层把关,以防出现钢筋规格错项和钢筋根数错漏;
7、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设置垫块;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设专职钢筋工看护,对偏移钢筋及时修正。
四 钢筋工程质量标准
1钢筋施工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
(三)、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混凝土浇筑操作技术要求 :
①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必须在设施完善严格管理的砼商混站拌制。依据这一原则我们将混凝土的商混站用搭设的暖棚进行保温作业,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② 混凝土的运输
气温过低时加保温套和保温盖,确保混凝土出口温度不低于5度。
在管理上对预拌混凝土商混站所使用的外加剂,经工程监理或甲方应派驻专人监督其质量、数量和投料计量;最后复核掺入量应符合要求,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控制在5℃以上
③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由于地质条件与原设计严重不符导致排水管基槽开挖过深,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研究决定用C30混凝土对现挖基槽进行全断面充填。采用加长溜槽进行砼浇筑施工。分两次浇筑施工,第一次浇筑至垫层顶面下30cm,第二次浇筑至垫层顶面并进行整平施工
排水管混凝土的浇筑均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采用水平分段、斜向分层的方法浇筑,其浇筑方法如下:--浇筑方向是从管涵的一端循序进展至另一端。在将近另一端时,为避免管涵端混凝土产生蜂窝等不密实现象,改从一端向相反方向投料,在距该端4~5m处合龙。--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上层混凝土必需在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方能浇筑,以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密实性。2)振捣注意事项:--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捣时间控制在20s左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管涵高40cm面及105cm宜作为混凝土分层控制高度,以利排气;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方法振实。尽量避免浇筑上部混凝土时,启动附着式振捣器,导致下部即将结硬的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附着式振捣器安排1-2人人专门负责,每次开-关时间控制在22S-25S之间,严禁超时间振动。--在管涵体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指定专人检查模板、钢筋,发现螺栓及楔子、支撑等松动应及时拧紧和打牢。发现漏浆应及时堵严,钢筋和预埋件如有变化移位及时调整保证位置正确。
④混凝土硬化期的温度控制:
本工程采用的取暖设备为工业专用暖风机,每个施工段配备3台暖风机(最高温可到40度)分别设立在排水管俩侧外壁一端一台及管内一台。待砼强度大于等于设计强度40%时,梯次递减棚内温度直至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同。
a.温控方案选择:当棚内温度低于7C 以下环境施工,就要采取增加温度措施,来提高棚内温度。
b. :并加强对棚内温度检测,设置每施工段不少于6根温度计,其中3跟为埋入式温度计
(四)冬期施工的热工计算如下:
(1)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
式中 ---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C
、 、 、 ---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 、 、 ---水、水泥、砂、石的温度,°C
、 ---砂、石的含水率,%;
---水的比热容,kJ/(kg·K);
---水的溶解热,KJ/kg;
当骨料温度>0°C 时, ?=4.2 kJ/(kg·K), =0KJ/kg;
当骨料温度≤0°C时, ?=2.1 kJ/(kg·K), =335KJ/kg。
(2)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式10-2)
式中 ---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C;
---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C;
---搅拌机棚内温度,°C。
(3)混凝土拌和物经运输至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式10-3)
式中? ---混凝土拌和物经运输至成型完成时的温度,°C;
---混凝土自运输至浇筑成型完成的时间,h;
n--混凝土转运次数;
---运输时的环境温度,°C;
a---温度损失系数,h-1;
(4)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式10-4)
式中 ---考虑模板和钢筋吸热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C;
、 、 ---混凝土、模板材料、钢筋的比热容,kJ/(kg·K);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质量,kg;
、 ---与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钢筋的质量,kg;
、 ---模板、钢筋的温度(未预热者可采用当时环境温度)°C。
根据现场的材料实际温度进行换算。
现在现场水泥温度-5度、碎石-15度、工程砂2度、设定水温加热到80度:
搅拌温度:
T。[0.92×(488×-5+653×2+1065×-15)+4.2×80×(195-5%×653-1%×1065)+2.1×(5%×653×2-1%×1065×-15)÷[4.2×195+0.9×(488+653+1065)]=[0.92×(-2440+1306-15975)+336×(151.75)+2.1×(65.3-160)-335×43.2÷2084]=(-15740+50988-200-14505)÷2084=20723÷2084=9.9 C°
出罐温度:
T1= T0-0.16(T0- T1)、T1=9.9-0.16(9.9-4.5)、T1=9.9-0.16×5.4℃、T1=9.9-0.864=9.036
入模温度:T2= T1-(at+0.032n)×(T1- Ta)
T2=9.036-(0.25×1.5+0.032×1)×(9.036-5)\ T2=9.036-(0.375+0.032)×5.036
T2=9.036-2.05=6.986
(五)、测温方案
1、为了实时监控混凝土强度质量,随时调节混凝土养护温度。我们在每施工段设置悬挂温度计三支,成三角设置,悬挂三只,其中一只离地面50cm。埋入温度计三支。
2、测温的时间
砼浇注完6至10小时开始测温。2d内,每2h测温一次;
龄期3-7d内,每4h测温一次,7天后一天测一次,14天后结束测温,每次测温同时须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
3、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商品混凝土)并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六)、临界强度要求
1.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40%,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及以下时,不得小于5.0N/mm2。
注: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
2.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C时不得小于4.0N/mm2,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C时不得小于5.0N/mm2。
(七)、混凝土拆模
1、混凝土强度如满足以下要求就可拆模: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以下要求时方可拆模。
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度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拆除模板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采取覆盖措施,如覆盖草袋及彩胶布。
(八)、机械设备
为了保证工程正常进行,我们制定出以下机械设备冬季防寒、防冻、防火工作措施
1、在进入冬季前对所有机械设备做全面的维修和保养,作好油水管理工作,结合机械设备的换季保养,及时更换相应牌号的润滑油;对使用防冻液的机械设备确保防冻液符合当地防冻要求;未使用防冻液的机械设备要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采取停机后排放冷却水或进入暖棚车间内)
2、对各种车辆使用的燃油,要根据环境气温选择相应的型号,要求操作人员冷车起步时,要先低速运行一段路程后再逐步提高车速。
3、要求操作人员冬季车辆启动发动机前,严禁用明火对既有燃油系统进行淤热,以防止发生火灾。
4、原材料运输要求冰雪天行车,汽车要设置防滑链;司机在出车前检查确认车辆的制动装置是否达到良好状态,不满足要求时不得出车,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大雪大雾不良气候时停止运行。
5、严格执行定机定人制度,机械保管人员要坚守岗位,看管好设备,并作好相应的记录。严格执行派车单作业票制度
(九)、排水管回填土施工
1、由于N2-1塔至N2-2塔之间排水管基槽边坡为直立边壁且深度大于8m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所以待排水管及其抱箍砼强度大于等于设计强度40%时便对排水管两侧进行山皮土回填施工,在土方回填前,把基底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清除,排除积水,挖除冻块或淤泥。回填时应用人工同时从两侧仔细分层回填夯实,夯实密度不应小于90%。填土方要连续分层进行,并且采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以免地基土或已填土受冻,如果条件允许采用暖土回填。
2、排水管管顶用厚度不小于1m的松土覆盖,或者按设计要求覆盖其他松散物料,考虑到冬季边坡相对较为稳定,为了消除高边坡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所以继续回填至边坡顶部。在此期间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留置的试块比常温施工时多2-3组,以便推算及检验砼后期强度。
(十) 边坡支护
N2-1塔至N2-2塔之间排水管基槽边坡为直立边壁且深度大于8m,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对N2-1塔至N2-2塔之间排水管基槽边坡采用钢管支护,材料选用φ48壁厚5mm的钢管,在浇筑垫层时在其两侧埋入钢管桩,埋入深度不小于50cm,间距为1.5m,横向钢管间距1.5m与立杆采用十字扣件联接。立杆顶部设拉杆支撑,间距为3.0m,以保证钢管桩的稳定性。并加设防护网防止松石滚落到基底。同时设有专人负责看护,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并组织人员疏散撤离,防止坍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