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管理资料>> 施工方案>>正文

基坑支护与降排水工程安全施工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1月27日
 2、降水工程安全技术设计
1)一般规定
1)地下水控制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伯和环境条件并结合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方案综合分析、确定。井点数量和布置的确定应进行降水量和降水坡度计算。保证降水的适度,防止过量降水成为新的危险源。对井口的封堵、停泵和最后取泵堵井应在对上部结构压重进行计算复验基础上确定时间计划。
2)降低地下水及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详见下表:

 

方法名称
   
渗透系数(m/d)
降水深度(m)
水文地质
集水明排
填土、粉土、黏性土、砂土
<20(<0.5)
<5(<2)
上层滞水或水量不大的潜水
降水
真空井点
0.1~20
单级6多20
喷射井点
0.1~20
<20
管井
粉土、砂土、碎石土、可溶岩、破碎带
1~200
>5
含水丰富
截水
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溶岩
不限
不限
<0.1时电渗点井降水
回灌
填土、粉土、砂土、碎石土
0.1~200
不限
3)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的方法。截水后,基坑中的水量或水压较大时,宜采用基坑内降水。
4)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用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
5)集水明排法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会遇到地下水问题。若涌入基坑内的地下水不能及时排出,不但土方开挖困难,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使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竣工后的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为此,在基坑开挖时要及时排出涌入的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基坑涌水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
6)降水
①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井间距应大于15倍井管直径,在地下水补给方向应适当加密;当基坑面积较大、开挖较深时,也可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
②降水井的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确定。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内不宜低于0.5m。
③在降水漏斗范围内应降水引起计算沉降量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④抽水设备主要为深井泵和深井潜水泵,水泵的出水量应根据地下水位降深和排水量大小选用,应大于设计值的20%~30%。
⑤水泵应置于设计深度,水泵吸水口应保持在动水位以下。
2)构造要求
①管井出水量可按经验公式确定。
②井管过滤器长度宜与含水层厚度一致。
3)设计计算
管井应计算基坑涌水量、降水井数量、过滤器长度、基坑中心点水位降低深度;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
 
3、降水工程施工要求
1)施工准备
对于降水工程有一项重要的施工准备是备用电源,降水工程不可间断。
2)施工要求
1)管井井管直径应与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泵性能选取,且井管外径不宜小于200mm,井管内径宜大于水泵外径50mm。
2)沉砂管长度不宜小于3m。
3)钢制、铸铁和钢筋骨架过滤器的孔隙分别不宜小于30%、23%和50%。
4)井管外滤料宜选用磨圆度较好的硬质岩石,不宜采用棱角状石渣料、风化料或其他黏质岩石。对于砂土含水层,滤料规格为 D50=(6~8)d50,对于d20<2mm的碎石类含水层,滤料规格为 D50=(6~8)d20。滤料应保证不均匀系数小于2。
5)管井成孔宜采用清水钻井,若采用泥浆管井,井管下沉后必须充分洗井,保持滤网的畅通。
6、降水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成井后应进行单井试抽检查降水效果,必要时应调整降水方案。降水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测试含砂量,保证含砂量不大于0.05%。
7、降水工程安全管理与是常维护
对于重大工程,除设置井点外,还应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如下:
1)流量观测
一般可用流量表观测,若发现流量过大而水位降低缓慢甚至降不下去时,应考虑改用流量较大的离心泵,反之,改用小泵以避免离心泵发热并节约电力。
2)地下水位观测
可利用井点管作观测井,开始抽水时,每隔4~8h观测一次,以观测整个系统的降水功能,3d后或降水达到预定标高前,每天观测1~2次;降到预定标高后,可一周观测1次,但若遇到下雨须加密观测。
3)孔隙水压力观测
通常每天观测1次,如有异常现象出现,如边坡出现裂缝或基坑附近建筑物沉降较大或产生裂缝时,须加密观测次数,每日不少于2次。
4)地面沉降及分层沉降观测
观测降水工程的水准点应设置在井点影响以外的位置,以便用为降水过程中对附近地面及建筑物沉降的基准点。另外,对影响范围或降水工程附近的建筑的也应布置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次数与孔隙水压观力观测次数相同。
8、降水工程应急预案。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