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活动 | 危险点 (危险源) | 防范 类型 | 预控措施 |
未经三级
,不懂安全防护和安全操作知识 |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触电等 | 1、认真执行三级
制度,认真开展班组安全活动。 2、严格安全考试制度,禁止弄虚作假。 3、明确安全职责及必要的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 |
安全交底 | 无安全技术措施或未交底施工 |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触电等 | 1、应编制安全措施并经交底,履行全员签字手续后方可施工。 2、施工人员对无安措或未交底有权拒绝施工。 3、严格按经审批的方案和安全措施施工,若对方案或措施有疑问时,应征询审批人的意见。 |
安全作业 | 进入现场不戴或不正确佩戴安全帽 | 物体打击 | 1、进入施工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帽带要系紧。 2、严禁坐、踏安全帽或把安全帽挪作他用。 |
高处作业 | 高处作业不系或未正确安全带 | 高处坠落 |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且宜使用全方位防冲击安全带。安全带必须拴在牢固的构件上,并不得低挂高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安全带是否拴牢。 2、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 安全带(绳)断股、霉变、虫蛀、损伤或铁环有裂纹、挂钩变形、接口缝线脱开等严禁使用。 |
安全措施 | 安全设施不完善、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 |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触电、物体打击等 | 1、按要求完善安全设施,整治作业环境。 2、对一时难于完善和整改的问题,应采取临时措施,以策安全。 |
土方开挖 | 基坑开挖和基础工程施工中,未及时监测基坑及周边条件的变化 | 坍塌 其他伤害 | 应特别注意监测:支护结构变形、坑外地面沉降或坑底隆起变形、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塔机基础、周边建筑物及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沉降及变形,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和处理。 |
一次挖土深度大于4m | 坍塌 | 严格按挖土方案进行分层开挖,一次挖土深度不超过2m。 | |
雨后作业前未检查土体和支护的情况 | 坍塌 | 雨前对土体和支护进行检查并采取排水、防护措施,雨后作业前对土体和支护情况检查。 | |
石方开挖 | 未规定程序开挖或超挖或掏底开挖 | 坍塌滑坡 | 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开挖时预留岩石保护层,保护层开挖主要采用人工风镐进行施工。 |
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不规范 | 坍塌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其他伤害 | 1、脚手架搭设必须规范,绑扎应牢固,杜绝“探头板”。 2、钢管立杆(主杆)间距为2.0 m;大横杆间距为1.2 m;小横杆间距为1.5 m。 3、脚手板不应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与坡面距≤50 cm;脚手板搭接长度应≥20 cm;脚手板铺设平稳并绑牢,不平处用木块垫平钉牢,不得用砖垫;架子上放脚手板应由2人由里向外顺序进行,作业人应拴好安全带、下设安全网。 4、经施工及使用部门验收合格并挂牌后方可交付使用。 5、拆除脚手架时,必须设置安全围栏,确定警戒区域、挂好警示标志并指定监护人,应自上而下顺序,不得上下同时拆除;严禁将脚手架整体推倒;拆下的架材有专人传递,不得抛扔。 6、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带应挂在结实牢固的主材或物件上,并随时检查是否栓牢,不得低挂高用。 | |
脚手架的外侧、斜道、平台无安全防护措施 |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 脚手架的外侧、斜道、平台应设1.05 m高的栏杆和18 cm高的挡脚板或防护立网,在临街和靠近带电设施处应采取封闭措施。 | |
立杆基础未夯实平整 | 坍塌 | 立杆基础要夯实平整。 | |
拉结不标准、设置不牢固,不按规定标准设置剪刀撑 | 坍塌 | 脚手架应按工程施工需要和承载重量,按规程搭设。特殊脚手架单独设计搭设方法和安全措施。 | |
现场使用的密目安全网不符合产品标准,无检验合格证件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 现场使用的密目安全网应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并定期检查。 | |
暴雨、台风和汛期的前、后,未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塔吊、提升式井架、脚手架和施工电源等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加固 | 机械伤害 触电 其他伤害 | 按规定在暴雨、台风、汛期前、后,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小型吊车、脚手架和施工电源等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加固,确保安全使用。 | |
脚手架材质不符合标准 | 坍塌 | 脚手架搭设前应选好材料的材质和规格。 | |
搭拆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 高处坠落 其他伤害 | 搭设人员要求服装整齐,安全保护用品佩戴齐全。 |
工艺名称 | 工艺标准 | |
锚喷护坡 | 1、主控项目 (1)混凝土强度及试件取样留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喷射 50m²~100m²取一组。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2)锚杆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小值≥0.9KN 设计值。 检查数量:按锚杆数 1%,且不少 3 根做拔力试验。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3)喷层厚度平均厚≥设计厚,检查点的 60%≥设计厚, 最小厚度≥0.5设计值,且≥60mm。 检查数量:每10m 检查1个断面,每3m 检查1点。 检验方法:用凿孔或激光断面仪确定。 2、一般项目 (1)钢筋应无锈,钢筋网与锚杆或其他锚固装置连接牢固,喷射时钢筋不得晃动。 (2)钢筋网应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喷头与待喷面垂直,混凝土应密实。 (3)喷射前做好排水设施,对个别漏水孔洞的缝隙应采取堵水措施,确保支护质量。 (4)不允许钢筋与锚杆外露,不允许混凝土开裂脱落。 (5)混凝土表面外观密实,光滑整齐,不得有突然突变。 检查数量: 50m²应不少于 1个检测。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
序号 | 通病名称 | 原因分析 | 预防措施 |
1 | 砂浆强度不稳定 | 1、计量不准确; 2、水泥砂浆中掺量不准确、材质不好; 3、砂浆搅拌不匀; 4、砂浆试块制作、养护合强度取值不标准,缺乏代表性。 | 1、根据材质情况进行试配确定砂浆的配合比; 2、确保计量工作的准确性; 3、砂浆搅拌时,严格按照顺序进行加料; 4、试块制作要规范、标准。 |
2 | 喷射混凝土蜂窝、麻面、气泡和水析现象 | 1、混凝土骨料不合格; 2、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拌和时间控制不准确; 3、岩面已风化、浮石,喷射前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4、喷射混凝土没有分段进行; 5、没有养护。 | 1、混凝土使用级配连续、颗粒合理的骨料。 2、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拌和时间,根据砂、石含水量及时调整用水量,以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减少水泡气孔的形成。 3、岩面应无风化、无浮石,喷射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4、喷射混凝土应分段自下而上进行,分两次喷射,喷射厚度均匀,不得开裂脱落; 5、加强养护。 |
3 | 锚杆抗拔力不够 | 1、未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孔径、孔深和锚固段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砂浆、钢筋等原材料规格、质量不符合要求,未按规定的配合比拌制砂浆; 3、注浆管未随锚杆一起下入孔内,注浆管距孔底距离没有控制好; 4、锚杆插入深度小于设计长度,孔内砂浆不饱满。 | 1、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保证孔径、孔深和锚固段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2、砂浆、钢筋等原材料规格、质量应符合要求,并按规定的配合比拌制砂浆; 3、注浆管必须随锚杆一起下入孔内,且注浆管距孔底距离控制在30-50cm,压注水泥砂浆要保证注浆管一直处于浆液面以下,且应做到孔口溢浆方终止注浆; 4、锚杆插入深度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孔内砂浆应密实饱满。 |
工程名称 |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 |||||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 分项工程名称 | |||||
施工单位 | 项目经理 | |||||
强制性条文内容 | 执行要素 | 执行情况 | 相关资料 | |||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 ||||||
5.1.10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压力及锚杆抗拔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 设计要求 | 图纸卷册号: | ||||
强度、抗渗及抗拔力检测 | 试验报告编号: | |||||
工 程 编 号 | 工 程 名 称 | ||||
单位工程 | 子单位工程 | 分部工程 | 子分部工程 | 分项 工程 | |
07 | 围墙及大门(包括站外护坡、排洪沟) | ||||
02 | 站外护坡 | ||||
01 | 护坡地基 | ||||
01 | 定位及高程控制* | ||||
02 | 土石方工程* | ||||
02 | 护坡结构 | ||||
00 | |||||
01 | 锚固护坡 | ||||
锚固护坡 |
类 别 | 序 号 | 检查项目 | 质量标准 |
主 控 项 目 | 1 | 混凝土强度及 试件取样留置☆ |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2 | 锚杆拔力 | 平均值≥设计值,最小值≥0.9 设计值 | |
3 | 喷层厚度 | 平均厚≥设计厚,检查点的 60%≥设计厚, 最小厚度≥0.8设计值,且≥60 |
一 般 项 目 | 1 | 钢筋外观及 安装质量 | 钢筋应无锈,钢筋网与锚杆或其他锚固装置连接牢固,喷射时钢筋不得晃动 |
2 | 钢筋网铺设 喷头施工 | 钢筋网应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喷头与待喷面垂直,混凝土应密实 | |
3 | 岩面排水设施 及处理 | 喷射前做好排水设施,对个别漏水孔洞的缝隙应采取堵水措施,确保支护质量 | |
4 | 钢筋与锚杆及 混凝土面质量 | 不允许钢筋与锚杆外露,不允许混凝土开裂脱落 | |
5 | 混凝土表面外观 | 表面密实,光滑整齐,不得有突然突变 |
序号 | 控制点 | 控制方式 | ||
W | H | S | ||
1 | 锚固护坡 | ● | ||
注:W:见证点; H 停工待检点;S:旁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