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检查内容:
胡家湾子1号隧道支护安全检查记录表
序号 | 检查内容 | 状态 | 结果 | |
满足 | 不满足 | |||
1 | 是否发现有危石或塌方的征 |
|
|
|
2 | 运输车辆是否有混装和超载现象 |
|
|
|
3 | 作业台车上的栏杆是否符合要求 |
|
|
|
4 | 风、水、输料管线是否完好 |
|
|
|
5 | 检查是否有漏电现象 |
|
|
|
6 | 乙炔、氧气的使用是否正确 |
|
|
|
7 | 支护结构是否有起皮、开裂、掉块等 |
|
|
|
班组名称: 检查人: 日期: 年 月 日
四、衬砌
(一)、危险源:台架坠落、坠物、砼输送管爆管、爆模、漏电、运输车辆的安全。
(二)控制要点
1、衬砌台车、作业台架必须有专门设计,加工制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台架的安全稳定,防护栏杆的高度应大于1.2m。跳板、底板、梯子应安装牢固并进行防滑处理。
2、台架严禁超载堆放物品,工作台上、跳板上和脚手架上严禁乱堆乱放,应在台架上挂牌标明载重量,防止超载堆放物品,防止物品坠落伤人。
3、所有明火源必须与防水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免引燃防水板。钢筋焊接设备必须的隔离防护板供电线路必须与防水板保持一定距离。
4、所有通过衬砌台车的供电线路必须有绝缘措施,电焊机、振捣器、输送泵等用电设备闸刀、线路、漏电保护器、接地要联接完好,电线无破损、无漏电。
5、乙炔、氧气的使用、摆放距离和防护要满足国家的有关规定,防止爆炸。
6、砼输送泵用前应连接好管路,对管道进行检查并试压。
7、运送材料的车辆严禁人料混装,严禁超宽、超载、超高、超速,残料要捆绑牢固。
8、在衬砌混凝土灌注时,必须按设计要求支撑好,两侧灌注速度和混凝土面上升高度要对称,灌注时随时检查支撑的稳定,防止衬砌台车偏压造成的爆模。
(三)检查内容和检查记录
1、检查人:工班长和兼职安全员。
2、检查频率:每次必检。
3、检查内容:
胡家湾子1号隧道衬砌安全检查记录表
序号 | 检查内容 | 状态(简述) | 结果 | |
满足 | 不满 | |||
1 | 作业台车上的防护栏杆是否符合要求 |
|
|
|
2 | 台架上的工具是否按规定要求堆放 |
|
|
|
3 | 运输车辆是否有混装和超载现象 |
|
|
|
4 | 检查是否有漏电现象 |
|
|
|
5 | 衬砌的支撑否支撑完好 |
|
|
|
6 | 是否存在人、料混装 |
|
|
|
7 | 乙炔、氧气的使用是否正确 |
|
|
|
班组名称: 检查人: 日期: 年 月 日
6.2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不良地质主要包括:软弱破碎富水围岩、岩溶地质、膨胀岩地质、岩爆地质、涌水。
(一)危险源: 除了具有一般地质地段所具有的危险源以外,还存在坍塌、突泥、突水、岩爆、初期支护结构出现大的垮塌。
(二)控制原则
1、软弱破碎富水围岩、岩溶地段:必须根据设计提供的的地质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根地质预报获取的地质资料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修改施工参数。
2、膨胀岩地段:支护与围岩应紧贴,严格控制围岩变形。采用严防水、少扰动、早封闭的措施。施工期间应有专人监测,当围岩变形加速时,立即撤走人员。
3、在岩爆地段:可在掌子面钻孔、喷水释放部分应力,减弱岩爆危害。施工应有专人观测,发觉岩壁面发生响声,立即示警撤走人员。
5、施工中加强对围岩和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当发现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速率异常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严重时应将全部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6、在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必须有应急预案,储备足够的抢险急救物资设备,如准备小导管、管棚长钢管、双浆液注浆机、管棚钻机、型钢拱架、泥浆泵、水泵等。
(三)检查内容检查记录
1、检查人:工班长和兼职安全员。
2、检查频率:每班必检。
3、检查内容:
胡家湾子1号 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安全检查记录表
序号 | 检查内容 | 状态 | 结果 | |
满足 | 不满 | |||
1 | 有无针对性的地质预报 |
|
|
|
2 | 有无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
|
|
|
3 | 方案实施中有无检查 |
|
|
|
4 | 有无应急预案 |
|
|
|
5 | 有无物资的储备 |
|
|
|
班组名称: 检查人: 日期: 年 月 日
6.3辅助作业
辅助作业主要指供水、供电、供风、通风排烟、排水、道路。
(一)危险源:空压机的压力罐、风管爆裂、高压水管爆裂、供电线路和配电设备漏电、水泵漏电、风机漏电、风筒着火、供电线路着火、道路失修、结构超限、交通失控。
(二)控制要点
1、空压机压力罐必须定期标定,高压风管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完好,防止爆裂。
2、高压水管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完好,防止爆裂。
3、供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必须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洞内变压器和配电柜必须放置在设计指定的地点,变压器洞室需做好防水、防潮措施。
所有供电设备和线路必须定期检查维修维护。用电设备必须采用“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一接地”,防止漏电起火或漏电伤人。
4、供电线路和通风管分侧挂设,防止电路起火引起火灾。
5、排水沟要通畅,防止积水损坏道路。反坡施工时,必须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6、道路必须经常性检查和维护,确保平顺、畅通。
7、钻孔台架、喷锚台架、衬砌台车、压浆修补台架等必须留有足够的净空以利车辆通行,设置明显的限界标志,车辆通行时,机具材料及人员不得侵入。
(三)检查内容和记录格式
1、检查人:项目经理部。
2、检查频率:每班必检。
3、检查内容:
胡家湾子1号 隧道辅助作业安全检查记录表
序号 | 检查内容 | 状态 | 满足 | 不满 |
1 | 空压机压力罐是否定期标定 |
|
|
|
2 | 高压水管是否完好 |
|
|
|
3 | 供电线路是否定期检查 |
|
|
|
4 | 电气焊时有无隔离措施 |
|
|
|
5 | 道路是否平顺 |
|
|
|
6 | 台架等净空是否足够 |
|
|
|
7 | 有没有设置明显的限界标志 |
|
|
|
8 | 人员有没有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
|
|
|
班组名称: 检查人: 日期: 年 月 日
7、应急管理
项目部成立工程项目管理重大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隧道队组织一支80人的反应快速的应急救援队伍。项目部建立重大事件的应对处理机制,制订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综合应急预案、施工现场处置方案,配齐所需的应急设备和救援物资,定期组织演练。本项目隧道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详见有关各项预案,本方案不赘述。
7.1对可能发生突泥突水地段采取的处理方案
隧道内涌水突泥应采取综合治理与洞内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对洞内涌水应采取限量排放的办法,对洞内泥沙应采取封堵的办法。对地表大的溶洞口、落水洞要进行封堵,以避免地表水和泥砂大量填充溶洞。采取工程措施如下:
方案一:当隧道开挖或地质预报没有发现明显的溶洞管道,而开挖面又出现较大的涌水量(正洞掌子面涌水量>10m3/h,或单点出水量>3m3/h)时,采用帷幕注浆堵水。
(一)围岩注浆固结堵水圈
通过向围岩注浆,形成围岩注浆固结堵水圈,减少其渗透系数,以限制排水量。注浆方式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后注浆和局部注浆三种;注浆方案任选其一,或几种方式的结合。
(1)超前帷幕注浆:
当隧道开挖或地质预报没有发现明显的溶洞管道,而开挖面又出现较大的涌水量时(单点出水量>3m3/h)采用帷幕注浆堵水。
①注浆加固范围:以堵水为目的的注浆加固圈范围不宜少于开挖线以外5m。
②注浆长度及止水盘的厚度: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和目前国产钻机的性能,为保证注浆质量,可采用三环(注浆长度分别为11、18、27m)注浆,开挖后留足5m厚的岩盘作为止水盘。对于Ⅳ、Ⅴ级围岩地段,止水盘的表面喷射15cm厚 C20 的混凝土加强。
③注浆材料:注浆材料主要有普通水泥单液浆(简称C浆),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简称C-S浆)。可采用综合注浆材料,并按照由粗到细、由单液到双液、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三个准则进行调整。采用C浆时,水灰比W/C=0.6~0.8;
采用C-S浆时,注浆参数(根据现场工艺试验确定)如下:注浆终压3.0~3.5 MPa,浆液扩散半径1.0~1.5m,水泥浆浓度(水灰比)W/C=0.6~1.0,浆液初凝时间1~2min,水泥采用525号硅酸盐水泥,水玻璃的浓度为35Be′,水泥与水玻璃的配合比(体积比)1:0.6~1:1。
④钻孔布置:注浆孔沿隧道周边开挖轮廓线双排布置,孔距30~50cm。
⑤注浆压力:注浆压力以孔口压力表显示的值为准,通过注浆泵控制调节。一般注浆采用低压力中液量注入,初压为1.0~1.5MPa,注浆过程中压力逐渐加大,流量逐渐减小,当压力加至终压3.0~3.5MPa后,持续压注5min。
⑥注浆检查:注浆过程中随时检查孔口、邻孔有无串浆现象,如有串浆现象,应立即停止注浆,或采用间歇式注浆封堵串浆口。
⑦注浆效果:采用钻孔检查法,结合开挖取样分析法。根据注浆实施情况,选择可能存在的薄弱部位进行钻孔检查,以检查孔不涌泥、不涌水、不涌沙,当正洞掌子面涌水量≤0.72m3/h或单点出水量≤0.2m3/h时,可认为达到了注浆目的。
(2)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后注浆):采取了超前地质预报和预注浆堵水后,如在隧道开挖时仍然出现较大的渗漏水,则需要进行再注浆,注浆范围正洞为开挖轮廓线外5m。
①当有集中水流或岩溶管道出水时,首先要埋管将水流引出,降低地下水压,然后用快凝混凝土将原有出水口或岩溶管道封堵。在离出水口一定距离处,对出水裂隙或管道钻注浆孔,安装注浆管,注入C-S浆液。
②当开挖面渗漏面积和水量较大时,在渗漏处用钻机钻孔(孔深 3~10m,孔径75mm),找出渗漏水的主要裂隙,由钻孔引流,将面上的渗漏水变为点上的渗漏水。然后用凝胶时间1~3min的C-S浆进行低压注浆,一般效果较好。
(3)局部注浆: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探明的局部岩溶实际分布及开挖后地下水渗流状态分别采用超前局部注浆或开挖后局部注浆。
采取此“围岩注浆固结堵水圈”方案时,一般采用小导管(∮42热扎无缝钢管,长5~6m,在导管前端2~3m 范围内,呈梅花型布置,钻上直径为 6~8mm小孔,孔间距15~20 cm,以便浆液扩散)注C-S浆液;成孔采用凿岩钻孔,用锚固剂封堵管端孔隙,防止冒浆。
(二)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由C20喷砼、拱墙锚杆和18工字钢架或格栅钢架组成,其与注浆固圈共同组成限流体系,并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
(三)防排水网格系统
防排水网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证经注浆堵水圈、初期支护渗出的地下水通畅排出,以避免对抗水压衬砌产生过大水压。
其主要措施有:
方案一: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EVA防水板,背衬土工无纺布。在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防水板背后环向设φ50HDPE波纹管排水盲沟,在两侧衬砌边墙脚处纵向设置φ50HDPE波纹管排水盲沟,且沿隧道两侧全长设置,纵环向排水盲沟相连,通过边墙泄水孔将衬砌背后积水引入排水沟内。
方案二:当地质预报发现有比较准确的溶洞位置时,或开挖后出现空溶洞时,在对隧道工程有影响的范围内,要进行填充注浆。填充溶洞注浆的主要步骤是:
(1)对于超前钻孔预报的溶洞,保留5m厚的岩壁不再进行开挖。
(2)对于开挖后发现的溶洞,应探明溶洞的边界,尔后视溶洞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封堵措施。当溶洞有地下水时,应在隧道下方旁侧开挖排水排泥洞,旁泄后再挖主隧道。
(3)填充注浆一般采用单液注浆,以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为主。对于水量较大的溶洞先用C-S浆液注浆止水,然后用C浆填充。C-S浆液成分与帷幕注浆的成分相同。
填充注浆的注浆压力不宜过大,以填满空洞为目的,不大于1MPa为宜。注浆效果的检查。主要检查空洞的填满度.当注浆量达到空洞体积的95%以上时,可以认为注浆达到了目的。
方案三:在超前钻探中遇突水突泥情况,且地下水无后续补给通道(如地下河)时,可在掘进工作面,钻大直径的排水、排泥孔,畅泄后可小进尺掘进,大的涌泥则须待泄量稳定后,采用它法。
主要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表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数量 | 规格型号 | 现在何处 | 状态 | 备注 |
1 | 挖掘机 | 台 | 3 | PC220 | 现场 | 良好 |
|
2 | 装载机 | 台 | 2 | ZL50 | 现场 | 良好 |
|
3 | 机动翻斗车 | 辆 | 2 | FC-1 | 现场 | 良好 |
|
4 | 液压汽车吊 | 辆 | 1 | QY16 | 现场 | 良好 |
|
5 | 电焊机 | 台 | 2 | BX500 | 现场 | 良好 |
|
6 | 卷扬机 | 台 | 2 | JJ2-0.5 | 现场 | 良好 |
|
7 | 空压机 | 台 | 8 | FDR500 | 现场 | 良好 |
|
8 | 凿岩机 | 台 | 40 | YT-28 | 现场 | 良好 |
|
9 | 水泵 | 台 | 30 | 10SH-13 | 现场 | 良好 |
|
10 | 水泵 | 台 | 20 | 10SH-28 | 现场 | 良好 |
|
11 | 水泵 | 台 | 20 | 250JQC140*2 | 现场 | 良好 |
|
12 | 发电机 | 台 | 2 | 150KW | 现场 | 良好 |
|
13 | 对讲机 | 台 | 20 |
| 现场 | 良好 |
|
14 | 通风机 | 台 | 1 | DT125-F110 | 现场 | 良好 |
|
15 | 通风机 | 台 | 1 | DT180 | 现场 | 良好 |
|
16 | 注浆泵 | 台 | 3 | PH-250 | 现场 | 良好 |
|
17 | 注浆泵 | 台 | 3 | ZJB-35 | 现场 | 良好 |
|
18 | 混凝土喷射机 | 台 | 1 | MEYCOPotenza | 现场 | 良好 |
|
19 | 混凝土喷射机 | 台 | 1 | TK-961 | 现场 | 良好 |
|
20 | 救生衣 | 套 | 200 |
| 现场 | 良好 |
|
21 | 安全绳 | 条 | 150 |
| 现场 | 良好 |
|
22 | 沙袋 | 个 | 5000 |
| 现场 | 良好 |
|
23 | 工字钢 | 吨 | 10 |
| 现场 | 良好 |
|
24 | 钢拱架 | 吨 | 10 |
| 现场 | 良好 |
|
25 | 救生圈 | 套 | 200 |
| 现场 | 良好 |
|
7.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一)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较弱突水突泥现象,立即报告应急组织领导同志,现场施工人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迅速打随机排水孔,安置塑料弹簧软管进行排水(塑料弹簧排水管引入排水沟),释放水压力,并及时喷锚进行围岩封闭。如果围岩破碎,可在初喷砼结束后迅速安置钢拱架,然后再进行复喷砼封闭围岩,加强支护。
(二)施工过程中若发生高强压力突水突泥现象,应立即尽可能地撤离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安全。及时向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组织救护工作。准确记录水量的流量、流速、水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突水突泥控制。
指挥与控制:
①观测预警
由工程部技术干部和各工班指定人员加强日常观测,确保在第一时间确认涌水险情,提前发出预警提示。
a与当地气象台建立天气服务联系,根据天气预报和降水量统计,加强隧道涌水观测;
b注意观测隧道涌水流量及变化时间、流速、水压及扩拱处有无渗涌水;
c观测数据有变化时,及时向副经理汇报,以便组织施工抢险。
②施工报告
a赋存高压水段在开挖时,工人要身系安全带,安全带长度松紧适宜,如有涌水,应立即停止施工回到安全地带,并及时汇报;
b破拱处发现有水从拱顶渗涌时,施工工人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回到安全地带,并及时汇报;
c赋存高压水段要准备两台抽水机,保证不积水,水涌过急,抽不干时要向指挥部及时报告。
③安全撤离
当确认出现涌水时,由项目部领导下令,立即电话通知值班室,组织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将施工机械加以安置保护,洞内施工人员由班组长带队全部撤离。被困施工人员来不及撤离的,应选择衬砌台车等安全平台进行自我保护,等待公司组织救援。
④组织抢险
a各班组及时清点人员,确认有无被困人员,并集结待命,不得私自外出;
b组织抢险突击队,由各工班抽调精壮工人组成,负责安装挡护拱架,堆砌砂袋,规范水流方向;
c在配备充分照明、救生设备时,由项目部决定组织身体素质好、水性高的工人进洞执行搜索救援活动;
d卫生员做好准备,并视情提前与定点医院联系。
⑤供电和照明
a在涌水可能危及到洞内变配电设施时,应果断断电,防止个别线路漏电发生意外;险情排除后,经检查确认安全后可恢复供电;
b启动专用照明线路,保障隧道内必要的照明需要。
⑥设备
在发生涌水时,如设备不能撤离到安全位置,应使设备处于动力关闭、加固和适当防护状态,防止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三)通讯
各救援小组、医院、上级机关和外部救援机构,必须建立起畅通的通讯网络。
(四)警戒与治安
a在发生涌水险情时,保安应加强洞外巡视,隔离安全地带,禁止闲杂人员围观,禁止一切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b加强洞口看护,未经公司统一组织不得放入任何人员。
(五)人群疏散与安置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
目录
1、编制说明...........................................1
1.1编制依据.......................................1
1.2采用的标准规范.................................1
2、工程概况............................................1
3、安全 ........................................1
3.1安全目标........................................1
3.2安全管理机构....................................2
3.3安全生产责任制..................................3
3.4主要安全管理制度................................6
4、技术方案.............................................7
4.1施工组织方案.....................................7
4.2.监控量测.........................................7
5、风险策划和控制........................................9
5.1危险源种类........................................9
5.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9
5.3风险控制和管理....................................9
6针对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措施...............................10
6.1一般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10
6.2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19
6.3辅助作业..........................................21
7、应急管理..............................................23
7.1对可能发生突泥突水地段采取的处理方案.............23
7.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