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加入VIP
微信
客服微信 网站公众号
用户名:
密 码:
Cookie:
不保存
保存一天
保存一月
保存一年
忘记密码
安全法规
安全管理
安全技术
事故案例
操作规程
安全标准
新利18首页登录
环境保护
应急预案
安全评价
工伤保险
职业卫生
文化
|
健康
新利18体育18luck.com
文档
|
论文
安全常识
18luck新利app
安全文艺
18luck新利appios
管理资料
下载18新利体育客户端
化工
建筑
机械
电力
冶金
消防
交通
特种
论坛
活动
视频
问答
投稿
MSDS
签到
超市
招聘
动态
法规
管理
技术
案例
超市
标准
预案
课件
更多
教育
规程
评价
工伤
职业卫生
环保
健康
体系
文档
论文
常识
工程师
文艺
视频
导航:
>>
培训课件
>>
综合知识
>>正文
风险分级隐患排查
点 击 数:
更新时间:
2021年08月13日
下载地址:
点击这里
文件大小:
1.40 MB 共116页
文档格式:
PPT
下载点数:
21 点(VIP免费)
全屏查看
部分内容预览 [文件共116页]
本文件共116页, 只能预览部分内容,查看全部内容需要
下载
。
注:预览效果可能会出现部分文字乱码(如口口口)、内容显示不全等问题,下载是正常的。
文件大小:1.40 MB 共116页 文件格式:PPT
下载点数:21 点(VIP会员免费)
下一篇:
安全生产与隐患
上一篇:
安全隐患识别
文本预览
仅提取页面文字内容,供快速阅读使用。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则解读及示例 前 言1、发展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1 “东方之星”在长江湖北监利段沉船,442人死亡! 7.26 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常压装置渣油换热器发生泄露着火事故,3死4伤。 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仓库发生爆炸:173人死亡,千余人受伤,直接损失700亿。 8.31利津县滨源化学有限公司发生爆燃 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 9.2 首钢集团迁安钢铁分公司轧钢生产线冲渣作业,导致7人死亡。 12月25日,平邑石膏矿发生坍塌事故,1人遇难,17人被困井下。 2015年,多伤多难… 发生事故的根本症结!! 4 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 1 2 3 5 安全过程管理不系统 企业规章制度/规程不执行 企业自主安全培训极其薄弱 风险管控与应急管理流于形式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中国式安全: 重事故责任的追究,轻日常的安全监管 重事故整改和损失,轻日常的安全投入 重事故的抢险,轻事故的预防与过程控制 总之:企业的安全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治理是我们的短板,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习总书记的批示 2016年初,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五条要求: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保障安全发展,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要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四是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月中旬,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安全生产和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守土有责,敢于担当,完善体制,严格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源头治理。要加强城乡安全风险辨识,全面开展城市风险点、危险源的普查,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的发生。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2、山东省率先开展双体系建设: 自2016年3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以来,省安委会、省安监局强力推行双体系建设工作。经过反复的交流、讨论,制定了两体系通则和各行业的细则。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是实现事故的双重预防机制,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具体要求: 总体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力争到2018年,在全省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省、市、县、乡镇无缝隙对接,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方法步骤:企业层面 1.排查风险点。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 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 3.明确管控措施。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形成“一企一册”于。 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5.排查消除隐患。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 6.加强应急管理。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 7.防控职业危害。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一 双体系层级和框架 二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提纲 三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一、双体系层级和框架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要求 5 总体结构 5.1 标准层级 5.2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5.3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5.4 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风险判定准则 6.2 风险点确定 6.3 危险源辨识 6.4 风险评价 6.5 风险控制措施 6.5.1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6.5.2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 6.5.3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6.6 风险分级管控 6.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7 文件管理 8 分级管控的效果 9 持续改进 9.1 评审 9.2 更新 9.3 沟通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 工作程序和内容 7.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7.2 确定排查项目 7.3 组织实施 7.4 隐患治理 7.5 隐患排查周期 8 文件管理 9 隐患排查的效果 10 持续改进 10.1 评审 10.2 更新 10.3 沟通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要求 5 总体结构 5.1 标准层级 5.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5.3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5.4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6 隐患分级与分类 6.1 分级 6.2 分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体系标准的层级: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标准分三个层级: 1、通则:规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原则要求、任务目标、基本程序和建设内容。 2、细则:规定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对确定风险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与验收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确定本行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隐患排查方法、频次等。 3、实施指南:是标杆企业根据细则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同类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指导同类型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双体系与GB/T28001及GB/T33000的关系 二、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2-2016)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风险管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 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 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各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注:明确了标准的目的和地位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 术语和定义 3.1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注;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说明: (1)控制风险首要任务是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次是减弱事故后果。 (2)影响可能性大小的首要因素是管理状态,在未采取减弱事故后果的措施前,后果的大小往往是可以客观推定的。 (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大; 事故发生的频次高,而后果相对较轻,则风险很大;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趋向无穷小,即使客观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 但不论后果多么轻微,在风险控制上均应期望可能性趋向无穷小。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的分类 (1)固有风险—设备、设施、场所等本身固有(赋存、带有)的能量(电能、势能、机械能、热能等等);危险物质(氢气、煤气、油品、液氨等)燃烧、爆炸等产生能量或有害物质。 (2)现实风险—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 因素及安全管理缺陷。 (3)潜在风险— 不完善、不健全可能导致现实风险发生的各类因素;违背法规及标准规程,如各类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职业健康安全与消防投入及验收等。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2 可接受风险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注1:是否为可接受风险,对不同企业来讲,基于安全认知水平或理念不同,可接受的程度会有差异性,比如有的企业认为轻微伤害可以接受,而有的企业认为未遂事故都需要调查与处理。 2:是否可接受不是针对企业的风险损失“承受能力”来讲的,而是在能够满足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及企业期望达成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基础上仍然发生或存在的风险。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3 重大风险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注:风险是否为“重大”是一个相对概念。从风险管理的原则出发,企业宜构建符合自身安全风险特点的重大风险清单,目的是明确自身安全的关注重点。企业一般会将等级较高的风险确定为重大风险并实施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4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危险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源、状态或行为”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存在失控的潜在风险;二是“根源、状态或行为”处于缺陷状态,可能伴随着诱发事故的现实风险。 “行为”包括常规非常规的作业、巡视、巡检以及管理行为等诸多方面。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第一类危险源的类别 (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和设备。 如变电所、锅炉、电炉、转炉等。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起重提升机械,登高作业等。 (3)能量载体。 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吊起的重物、带电的导体等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液氧储罐、LNG储罐等。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5)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压力容器设备、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场所等。 (6)危险物质。 如可燃气体、液体、忌水性物质(高温物料)、混合性危险物质。 (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场所、装置或设备。 如燃料罐区、制氧车间等。(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释放的物体。 如锐利的毛刺、棱角等,人体行动中与之碰擦人体的 动能意外释放,将使人体受到伤害。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第二类危险源的类别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3)管理的缺陷 (4)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有害因素可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涉及人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23项;涉及物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87项;涉及作业环境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45项;涉及管理因素具体表现共计10项。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5 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注: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风险评价以及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如:液氨站、中央变电站、锅炉房、制冷装置、生产车间、储罐区、边坡等;倒罐作业、动火作业、高温金属液体运输等;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6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注:危险源的“特性”是指危险源状态、分布情况以及可能诱发事故类型等特有性质。 3.7 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注: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风险程度分析方法(MES法)、危险度评价法等。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8 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注: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风险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分别为重大、较大、一般、低,并依次对应一、二、三、四级。),企业采用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3.9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10 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注: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个体防护措施;⑷应急处置措施等。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11 风险信息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注: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3.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3.11)的集合。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4 基本要求 4.1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 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4.2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4.3 自主建设、持续改进企业应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4.4 系统规范、融合深化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 紧密结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 等安全 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 ,使风险分级管控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4.5 注重实际、强化过程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4.6 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5 总体结构5.1 标准层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5.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5.3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5.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 工作程序和内容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风险点、辨识危险源、开展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效果验证、实现持续改进、规范文件管理等八个关键控制环节。?(准备阶段)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准备工作: 1、 成立领导和工作机构,配备人员 2、明确总体要求、目标和原则 3 、明确职责分工、培训 明确工作机构及各部门、各单位应履行的风险辨识、评价、管控过程中以及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应负的责任。 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进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4、准备工作 主要内容: (1)学习《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及有关文件; (2)收集企业的有关资料; (3)讨论制定风险判定准则; (4)讨论确定危险源辨识、评价的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记录工作表格;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1 风险判定准则 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具体包括: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诉求等。 等级 等级 等级 划分标准 该危险源出现不可承受风险时 责任 一级 特别重大 A 一人以上死亡或 30万元及以上经济损失 立即停产、撤人,做好应急 公司 二级 重大 B 一人以上重伤或 10万元及以上经济损失 立即采取措施,做好应急 公司 三级 较大 C 一人以上轻伤或 1万元及以上经济损失 制定整改方案 车间 四级 一般 D 轻微伤或 5千元以下经济损失 下达整改指令 立即提醒、改进 班组 岗位 等级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停工 企业形象 1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3人以上死亡 100万元以上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重大国际影响 2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2人以下死亡 50万元以上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万元以上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4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元以下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6.2 风险点确定6.2.1 风险点划分原则6.2.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如加热炉、液氨站、成品仓库、生产车间、原料仓库、人员密集场所等。 6.2.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如有限空间、引送煤气、动火等特殊作业活动。同时,应考虑常规、非常规的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机,检维修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2.2 风险点排查6.2.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注:企业应组织专门力量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 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建立风险点排查统计表。 常规非常规,区域内外等。 序号 名称 类型 区域位置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风险控制 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 单位 责任人 备注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表B.3 风险点统计表 6.2.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 注:1、对生产流程长,工艺相对简单的工序,宜根据具体作业流程、生产工序、设备特点以及作业活动来划分风险辨识单元,具体划分办法为:先按作业流程划分作业区域(如轧钢:原料、加热、精整、公辅设施、公共部分);在作业区域的基础上,按照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点的排查。 2、对工艺复杂、危险性大、辅助工序多的工序,宜将工序、区域、设备、作业活动等结合起来划分风险点。(如炼铁单元先按照作业区域划分为:高炉区域、除尘、TRT发电、高炉冲渣、高炉供料、喷煤系统、热风炉、铸铁区域、鱼雷罐区域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点的排查)。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公辅系统可按照日常操作、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作业活动等方面进行风险点的排查。 如:(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4、在进行风险点的排查时,不要遗留管理活动,如:变更管理、应急管理等等。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作业活动清单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区域:煤气区域 区域:煤气区域 区域:煤气区域 区域:煤气区域 区域:煤气区域 区域:煤气区域 序号 作业任务、活动名称(风险点) 作业活动内容或步骤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1 煤气区域 巡检、点检作业 3#加压站、4#加压站、发电净化、巡检班、化验班、检修班、抽水班、 1次/每班 2 煤气管网 停送煤气 3#加压站、4#加压站、发电净化 根据检修计划 3 煤气管网 操作眼镜阀 3#加压站、4#加压站、发电净化、盲板班 根据检修计划 4 煤气管网 煤气设备设施吹扫 3#加压站、4#加压站、发电净化 根据检修计划 火车运输(机务段区域) 火车运输(机务段区域) 火车运输(机务段区域) 火车运输(机务段区域) 火车运输(机务段区域) 火车运输(机务段区域) 序号 作业任务、活动名称(风险点) 作业活动内容或步骤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1 交接班 列队上岗对口交接 交接班地点 每班2次 1 交接班 进入车间点检机车 交接班地点 每班2次 2 机、吊车点检作业 上下机、吊车 机务段、运输现场 每班4次 2 机、吊车点检作业 对机吊车油、水、风、电各系统进行检查 机务段、运输现场 每班2次 2 机、吊车点检作业 对机吊车进行自检自修 机务段、运输现场 每班1次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设备设施清单 区域:公辅系统 区域:公辅系统 区域:公辅系统 区域:公辅系统 区域:公辅系统 区域:公辅系统 区域:公辅系统 序号 区域、场所、设备、设施名称 类别 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1 煤气管道 其他设备 DN200-DN3000 3#加压站、4#加压站、6#加压站、8#加压站、9#加压站、发电净化 2 煤气排水器 其他设备 防泄漏型排水器 3#加压站、4#加压站、6#加压站、8#加压站、9#加压站、发电净化 462台 3 低压螺旋湿式柜 其他设备 5万m3煤气柜 8#加压站 4 低压螺旋湿式柜 其他设备 10万m3煤气柜 8#加压站 5 威金斯煤气柜 其他设备 8万m3煤气柜 6#加压站 2座 6 威金斯煤气柜 其他设备 15万m3煤气柜 9#加压站 7 稀油密封煤气柜 其他设备 16.5万m3煤气柜 发电净化 3座 8 电除尘 其他设备 ASWB28.0 6#加压站 9 脱硫塔 其他设备 DN3000 6#加压站 4组 10 脱萘塔 其他设备 DN1200 6#加压站 11 脱硫箱 其他设备 DN10.8*10.8 8#加压站 5组 12 脱萘塔 其他设备 DN2800 8#加压站 13 煤气加压机 其他设备 D300 3#加压站 5台 6.3 危险源辨识6.3.1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6.3.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危险源的含义: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注:1、一般推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辨识。即: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 鉴于工作危害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法进行辨识危险源的同时,企业还应针对设备设施(尤其是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要求的安全生产条件)等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将场所、设备或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 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辨识过程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应重点关注针对风险点覆盖或包括的危险源的辨识。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除与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相关的管理类危险源外,企业还应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对企业存在的其它管理类危险源进行单独辨识。其它管理类危险源辨识范围主要包括:(1)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2)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及落实情况;(3)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一线作业人员 培训及持证情况;(4)企业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安全与职业卫生“三同时”落实情况;(5)企业安全提取与投入合规性情况;(6)职业健康查体及职业病、检测防治情况;(7)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其它情况等。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4、危险源描述时宜将根源类和行为类的危险源有机的结合。如危险源“维修水泵时,未挂牌、未上锁及无监视,发生意外送电的误操作,导致维修工触电”这个危险源,应包含的内容:设备、装置或活动——“维修水泵”(根源类),“未挂牌、未上锁及无监视、意外送电”(行为类) 危险源辨识时应包含工贸行业在辨识的危险源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 在辨识过程中,既要考虑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的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又要考虑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的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R)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检查劳保穿戴 劳保不齐全 人身伤害 作业前检查 2 1 低 戴好专用防护眼睛 防护镜不齐全 人身伤害 作业前检查 2 1 低 现场确认 流程错误、阀门泄漏 财产损失 专人负责检查 2 3 低 现场确认 不确认、不懂流程 人身伤害 2 3 低 引瓦斯,高点放空;分析瓦斯氧含量≯0.5% 瓦斯中氧含量过大形成爆炸气体 人身伤害 专人负责检查 2 4 中 引瓦斯,高点放空;分析瓦斯氧含量≯0.5% 使用非防爆工具、设备泄漏可燃气体 财产损失 2 4 中 炉膛爆炸气样分析,烃+氢<0.2%为合格 炉膛中有爆炸气体 人身伤害 专人负责检查 2 4 中 炉膛爆炸气样分析,烃+氢<0.2%为合格 现场杂乱 财产损失 2 4 中 先点火后开燃料手阀 先开阀、后点火 人身伤害 专人负责检查 2 3 低 如一次点火不成,用蒸汽吹扫,再进行分析。 不吹扫、不分析 人身伤害 专人负责检查 2 3 低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加氢精制车间加热炉点火作业 (新例) 一般来说,对于静止的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 检查标准制定主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其他要求等。如:煤气发生炉检查标准制定可参考GB50195《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煤气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定。亦可借鉴、引用本行业(或本单位)的设备安全检查表。根据设备安全检查表导出可能存在的偏差,即违背安全检查表中相关检查标准、要求的内容为危险源。下面用安全检查表法对叉车进行危险源辨识,辨识结果如下表 : 安全检查表法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M E S R 风险等级 1 制动 车辆正常行使时无制动组滞、车轮抱死现象,制动时制动踏板动作应正常,响应迅速,方向盘无抖动,无跑偏现象,机动车配备的防抱死制动装置自检功能应正常 车辆伤害 管理措施:定期维护,检查更换刹车片、刹车油;限位车速,定期检测,叉车司机持证上岗。 应急措施:设置减速带,现场施救,拨打急救电话。 3 6 2 36 四级 2 灯光、喇叭 照明及信号装置应齐全,工作正常,各种灯光变换功能正常,对称设置、功能相同 车辆伤害 管理措施:定期检测灯光设施亮度、变 换正常,喇叭能够有效发声,检查使用 情况,损坏的禁止使用,叉车工持证上 岗。 应急措施:现场施救,拨打急救电话 3 6 2 36 四级 3 油、 线路 燃料箱固定可靠,不漏油, 燃料管路与其他部件不应有 碰擦,不应有明显老化,无 滴漏破损 火灾 管理措施:定期维保、检测,检查油、线路,叉车工持证上岗。 教育培训措施:学习如何使用消防器材。 应急措施:配备灭火器材,叉车工会使 用消防器材扑救,拨打火警电话 3 6 2 36 四级 4 轮胎 同轴两侧应装用同一型号、 规格和花纹的轮胎,轮胎螺 栓齐全、紧固,轮胎胎面、胎壁不应有长度超过 25mm 或 深度足以暴露出轮胎帘布的破裂和割伤及其他影响使 用的缺损、异常磨损和变形 车辆伤害 管理措施:定期维保、检测,检查轮胎 外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换,保证胎 压正常,叉车工持证上岗。 应急措施:发生爆胎事故应握紧方向盘, 减速直至停车 3 6 2 36 四级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R)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加热炉平台护栏 护栏无损坏腐蚀,要求牢固,外漆整洁 造成人员高空坠落 三级定期检查 2 5 中 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热炉平台板 平台板无开裂,无腐蚀减薄,要求牢固,外漆整洁 造成人员高空坠落 三级定期检查 2 5 中 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热炉平台接地线 在规定范围内 着火爆炸 三级定期检查 2 3 低 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热炉平台卫生 无杂物和废旧物品 造成人员碰伤 三级定期检查 2 2 低 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热炉平台支撑和支座 牢固、齐全、基础完整、无严重裂纹,无不均匀下沉,紧固螺栓完好 人员受伤,着火爆炸 三级定期检查 2 3 低 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炉体保温 保温完好,无破损 热量损失,能耗增加 三级定期检查 2 3 低 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热炉检查表 (新例) 6.4 风险评价6.4.1 评价方法企业应选择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危险指数方法(RR);--职业病危害分级法等。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矩阵评价法(LS) 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L——可能性;S——后果严重性;R——风险度。?R=L?×S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判定可能性,可从两个角度: 固有风险:指该危险源现实如果存在,该危险源导致后果发生的可能性。示例:皮带轮无防护罩导致人员机械伤害。可能性是指:如果在没有防护罩的情况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现实风险:是指现场实际状态下,该危险源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即:皮带轮无防护罩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注: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风险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分别为重大、较大、一般、低,并依次对应一、二、三、四级。),企业采用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其中:四级风险(蓝色风险):低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员工应引起注意。三级风险(黄色风险):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二级风险(橙色风险):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一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重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4.2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以下情形判定为重大事故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 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 在10人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4.3 风险点级别确定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注“风险点”的风险是区域、部位和场所风险,对企业来讲是宏观风险,是基于事故后果的风险考量。而针对作为风险点中的“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则是基于过程的风险考量。 因此:风险点的分析也可用定量、定性的方法综合评价。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5 风险控制措施5.5.1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相关法规、规程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风险控制措施的原则是按以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a) 消除;b) 替代;c) 工程技术控制措施;d) 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 个体防护装备。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消除或减弱危害;封闭;隔离;移开或改变方向;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警报和警示信号;安全互助体系;风险转移(共担)。培训教育措施包括:——员工入厂三级培训;每年再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其他方面的培训。个体防护措施:应急措施包括:——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能力等方面。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5.2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6.5.2.1 基本原则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6.5.2.1 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5.3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6.5.3.1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目标-方案”方式)6.5.3.2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6.5.3.3 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以上两条规定的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6 风险分级管控6.6.1 风险分级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6.2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注:企业应规定一级、二级风险由公司直接管控;三级可由车间(分厂)级管控;四级可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小可直接忽略。确保每一风险责任到岗到人。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点 风险点 风险点 作业步骤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评价级别 风险分级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控措施 管控措施 管控措施 管控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编号 类型 名称 序号 名称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评价级别 风险分级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工程技术 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1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2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3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4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5 风险告知: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 文件管理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8 分级管控的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 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9 持续改进9.1 评审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9.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9.2 更新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 变;--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更新:不论企业在规模、人员数量、产能、生产装置(车间)、工艺(工序)的变化大小,企业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系统性更新。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三 、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2883-2016)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 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持续有效进行排查确认、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方法。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行为,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3 术语和定义 3.1 事故隐患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隐患与危险源的关系 危险源 隐 患 根 源 —————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 组 合 (既有状态又有行为) 管理缺陷 (引发状态和行为的管理原因)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危险源、隐患与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 危险源失控会演变成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事故(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危险源 事故 安全措施 隐患 风险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示例: 1、该龙门吊是危险源,因为它带有能量(电能),同时它能使物体带有势能和动能。 2、完好的设备是危险源,但没有构成隐患。 3、但当钢丝绳出现断丝现象时,就出现了隐患,但断丝数较少时(尤其载荷小时),虽然存在隐患,但不会发生事故。 4、当断丝数目增加到一定的量,尤其是载荷过大时,就会发生断绳事故。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2 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3.4 隐患信息 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3. 3 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4 基本要求4.1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企业应根据实际建立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能够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4. 2 全员参与、重在治理 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治理为工作目标。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4.3 系统规范、融合深化企业应在安全标准化等安全 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形成一体化的安全 ,使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4. 4 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企业应明确每一个岗位都有排查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责任,同时应配套制定奖惩制度。 职责(主要负责人、安全部门、专业部门、生产单位、岗位)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5 总体结构5.1 标准层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体系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5. 2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5. 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5. 4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 隐患分级与分类6.1 分级6.1.1基本要求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6. 1. 2 一般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1.3 重大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 危害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2 分类6.2.1 基本要求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6.2.2 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及应急设施;--供配电设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动力系统;--现场其他方面。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6.2.3 基础管理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相关方安全管理;--教育培训;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 工作程序和内容7.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7.1.1 基本要求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注:编制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隐患排查依据是确保隐患排查质量的前提。隐患排查依据的编制应主要依托企业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制定的主要防范措施或典型控制措施,确保隐患排查的系统性、专业性和排查深度,做到逐条排查、精准排查。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1.2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责任单位;--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 7. 1 .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 ——基础管理名称; ——排查标准; ——排查内容; ——排查方法。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点 风险点 风险点 风险点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 ...... ...... ......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目) 作业步骤 (检查项目) 管控 措施 管控 措施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序号 名称 管控 措施 管控 措施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工程技术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管理措施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培训教育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个体防护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应急处置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2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3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 .. .....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序号 基础管理项目 责任单位 排查内容或标准 综合检查 综合检查 综合检查 综合检查 专业检查 专业检查 专业检查 专业检查 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 序号 基础管理项目 责任单位 排查内容或标准 每半年一次/公司级 每季度/部门 每季度一次/分厂级 每月一次/车间级 每季度一次/公司级 每季度/部门 每季度一次/分厂级 每月一次/车间级 每季度一次/公司 每季度/部门 每季度一次/分厂级 每月一次/车间级 1 资质证照 安全部、保卫部 按规定取得合法的营业执照、消防验收(备案)文件,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需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资质证照。 √ √ 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人力资源部 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含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 √ √ √ 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人力资源部、各单位 按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含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规定配齐注册安全工程师。 √ √ √ √ 4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部、各单位 按要求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委会成员及时更新,安委会应制定和执行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等。 √ √ √ √ 11 安全操作规程 各单位 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制定涵盖本单位生产经营全过程、全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 √ √ √ √ √ √ √ √ 12 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部、各单位 应定期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审、修订,及时更新和完善,确保有效和适用。 √ √ √ √ √ √ √ √ √ 13 安全操作规程 各单位 安全操作规程应人手一册,并组织进行培训,确保各岗位职工熟练掌握其内容。 √ √ √ √ √ √ √ √ √ 7.2 确定排查项目 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隐患排查可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或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可同时进行。 注: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3 组织实施7.3.1 排查类型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专业性隐患排查。是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 ——专项隐患排查。是指根据企业自身需要、上级政策要求以及事故发生后针对性开展的专项检查。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3.2 排查要求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7. 3. 3 组织级别 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3.4 治理建议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针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注:是指检查组给出的隐患治理的初步建议,即立即整改、限期整改两种方式。其中属于限期整改的,应通过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的方式督导整改。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4 隐患治理7.4.1 隐患治理要求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4.2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4.3 一般隐患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注:隐患治理应分类实施。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确定责任人组织立即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针对难以立即排除的事故隐患,企业应当按照省有关事故隐患评估的规定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4.4 重大隐患治理 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4.5 隐患治理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对政府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 注:企业应保持体现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的全过程记录,并建档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档案中应包括: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7.5 隐患排查周期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 注:企业进行隐患排查的频次应满足: (1)一线作业人员应进行班前、班中及班后现场巡检; (2)基层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天至少一次对生产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3)基层车间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4)企业各专业职能部门应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有针对性专业隐患排查; (5)企业至少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 (6)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险情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开展专项检查。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风险点 风险点 风险点 风险点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计划过程 计划过程 计划过程 计划过程 排查过程 排查过程 排查过程 排查过程 排查过程 排查过程 整改过程 整改过程 整改过程 整改过程 整改过程 验收过程 验收过程 验收过程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目) 作业步骤 (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标准) 管控 措施 管控 措施 排查类型 排查周期 责任单位 责任人 排查结果 隐患描述 隐患级别 排查人 排查时间 形成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整改责任单位 整改责任人 整改期限 资金额 验收时间 验收人 验收情况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序号 名称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标准) 管控 措施 管控 措施 排查类型 排查周期 责任单位 责任人 排查结果 隐患描述 隐患级别 排查人 排查时间 形成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整改责任单位 整改责任人 整改期限 资金额 验收时间 验收人 验收情况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工程技术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管理措施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培训教育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个体防护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应急处置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 ….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 ….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2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8 文件管理 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9 隐患排查的效果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10 持续改进10.1 评审 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应保存评审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10.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其它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10.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企业应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企业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掌握隐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效控制岗位风险,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谢谢,不当之处请多提意见!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通则解读
网友评论
more
综合知识最新内容
04-18
夏季“四防”知识培训
04-18
年后复工安全生产收心…
04-18
通用节假日安全提示
04-18
夏季四防安全知识
04-18
超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
04-18
从扁鹊三兄弟所想到的…
04-18
杜邦安全理念与海恩法则
04-18
杜邦公司承包商安全管…
综合知识热点内容
1318
安全区代表培训课件
713
2020年安全生产月主…
608
节后复工安全知识培训
588
2019年安全生产月活…
554
新员工厂级安全生产…
482
安全隐患查找培训
438
2022年安全生产月主…
398
2021年安全生产月主…
相关内容
夏季隐患排查工作方案
超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
用电相关隐患排查示例
安全、风险与保险课程讲义
隐患排查检查表
创想安科
网站简介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业务合作
提交需求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