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操作规程>> 机械加工>>正文

架梁机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3月26日


        3 架梁作业
            3.1  顶    梁
            3.1.1  顶梁过程中严禁发生下列事故:
            1  起顶过程中梁偏歪或翻倒。
            2  梁在千斤顶或砂箱顶面突然滑动。
            3  混凝土梁被顶裂,钢梁被顶出凹痕。
            4  千斤顶底部的支托结构受压损坏。
            3.1.2  成品梁的施顶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梗纵向:施顶中心至梁端的距离不得小于支座中心至梁端的距离,并不应大于设计允许的悬出长度。
            2  梁梗横向:两个同类型的千斤顶应在梁重心线两边等距离支放,千斤顶头部外缘距离梁梗混凝土外缘应保持100mm以上的距离。
            3  低高度梁如顶道碴槽板,应按设计支顶位置和应力分布长度加以控制,距梁端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0mm。
            4  除设计允许者外,横隔板处不应施顶。
            3.1.3  钢梁施顶位置应在支座处、钢板梁加劲角钢下的翼缘盖板中心处、桁梁主节点下面或专门设置的施顶横梁或牛腿处。不应直接顶在薄钢板板面、盖板边缘和角钢边缘等薄弱处所。
            3.1.4  选用顶梁千斤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选用液压千斤顶。当起落量较大时,也可用螺旋千斤顶。
            2  标记载质量宜选在实际受载量的1.5倍以上。
            3  梁每端应选用两个同类型的千斤顶同步起顶。
            4  千斤顶应经过检查。
            5  液压千斤顶使用的油类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保持清洁。
            6  落梁砂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用砂子应筛去石  子并烘干,砂子不应装得过多过满,铁芯应放正、校平,不可偏斜,并严禁压在砂箱边缘上。
            3.1.5  千斤顶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头部应垫有扩大传力面积的支垫(如硬木块、钢板等)。  混凝土与钢板、钢板与钢板之间以及砂箱顶面均应放置木片或麻  袋片。
            2  千斤顶底座应放在可靠的基础上。当为土质地面时应整  平夯实,上面密排枕木,并加垫厚度不小于16mm的钢板。
            3  千斤顶安放在平车上时,应放在平车纵向中心线附近,  甩短轨或枕木垫底,上加钢板分布荷载,并应将侧梁下部垫实。
            4  安放在有斜坡的混凝土表面上时,应用硬质木板或钢板  将斜坡垫平垫实,再安放千斤顶。
            5  当梁底与墩台顶帽间的净空较小,不便安放千斤顶或砂  箱,设计图又未提出顶梁方法时,可在墩台上预留放顶凹槽或托  架,架梁后再恢复原设计式样。
            3.1.6  千斤顶或砂箱顶落梁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顶落梁必须两端交替进行,严禁同时起落。两端高差不宜过大、未施顶一端的全部重量应落在稳固的支垫结构上。砂箱落梁应两端同时均匀下落,梁不应出现倾斜。同端两千斤顶-F落  应同步,严禁用交替下落的方法调整横向位置。
            2  顶落梁时应设置保险枕木垛,紧随梁起落加高或降低,  并用木板,木楔等调整间隙,梁底与垛顶间应保持不超过50mm的距离。中途停止工作时,应将空隙用木楔打紧。使用千斤顶顶梁安放支座时,顶起后应立即塞入支座。严禁长期用千斤顶支承梁体。
            3  T形成品梁或其他梁底窄、重心高的梁,应在不施顶的一端用木撑支护或有其他防护措施。
            4  如发现起顶困难,应查找原因,不应接长手把或增加人力强压。
            5  安全栓外露的千斤顶的前面,不应站人或抛掷工具。
            3.2  捆    梁
            3.2.1  捆梁过程中不应发生下列事故:
            1  捆梁位骨和方式不符合要求,起吊时使梁体受损或产生  裂纹;卷扬机受力不正常,部分卷扬机超载。
            2  梁受挤压发生局部破损或变形;千斤绳突然滑动、部分钢丝被轧断。
            3  抛落千斤绳或工具材料滑落时,打伤梁下工作人员。
            3.2.2  捆梁位霞应符合本规程第3.1.2条中对纵向限制的规定。
            3.2.3  捆梁千斤绳应采用6X(37)型、6X 37型或6X 61型交互捻制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小10。为适应各种类型的梁,应备有几种不同的千斤绳供选用,捆梁时应保持千斤绳每次均向同-方向弯折,避免受反复应力千斤绳与梁底面转角接触处必须安放护梁铁瓦。千斤绳与混凝土面接触处应垫木板防护。
            3.2.4  捆梁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千斤绳不应误用。各股千斤绳应受力均匀,不应有绞花和两股互压现象。
            2  护梁铁瓦及其他支榔物应在受力时进行调整,使其支垫牢实,不致小途脱落,
            3  于斤绳必须可靠地足挂在吊钩或铁扁担上,  有保险销日寸应插好。
            4  当发现千斤绳有扭结、变形、断丝和锈蚀等异常现象时, 应及时折减使用或报废。     
            5  受过超载的钢丝绳,应通过破断拉力试验鉴定后方可降级使用,否则不应再度使用。
            3.2.5  捆梁时,不应强力推动铁扁担就位挂千斤绳。
            3.2.6  吊梁应采用与梁型配套的专用吊具。
            3.3  吊    梁
            3.3.1  吊梁过程中不应发生下列事故:
            1  卷扬系统制动失灵,梁向一端或一侧不停下落或向下坡  方向不停溜动。
            2  滑轮无防止跳槽装置,钢丝绳发生跳槽后梁仍继续下落或提升;滑车组上升超过最大限度,导致部件被轧伤或钢丝绳被绞断。
            3  起落梁时左右侧或前后端高差过大,造成梁体混凝:上应力过大而出现裂缝;梁上配件或道碴下落;吊具或铁扁担被扭坏,并使各台卷扬机受力不正常。
            4  钢丝绳在卷筒上混缠,或钢丝绳固定端突然松脱。
            5  第二片梁下落时撞伤或碰动第一片梁。
            6  两端交替起吊时,梁的一端起落过猛引起另一端支垫失稳。
            3.3.2  卷扬用的起重钢丝绳应采用6X(37)型、6X 37型或6 X61型交互捻制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
            卷筒与引导钢丝绳进入卷筒的转向滑车之间的距离不宜过 短。因距离过短不能自行排绳时,应设置排绳器,否则应有专人协助排绳。卷扬系统中所有易发生跳槽处,均应设置防止跳槽的装置。卷扬机钢丝绳放出到最大限度时,卷筒上必须留有3圈钢丝绳。
            3.3.3  吊梁用卷扬设备必须在完全正常状态下使用。
            3.3.4  吊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持左右两侧卷扬机升降速度一致,受力正常。同时应检查钢丝绳有无跳槽和护梁铁瓦有无窜动脱落情况。
            2  梁体吊离支承面20-‘30mm时,应暂停起吊,对各重要受力部位和关键处所进行观察,确认一切正常后方能继续起吊。
            3  梁在起落过程中应保持水平。横向倾斜最大不得超过2%;纵向倾斜亦不宜过大。
            4  出梁时,梁的前后端下落落差不得大于500 mm,严禁梁的尾端碰擦机臂。
            5  单梁式或双梁式架桥机偏吊时,应调节几台卷扬机的升降量,严禁出现只有部分卷扬机受力现象。
            6  起重钢丝绳在起升过程中,梁被障碍物卡住或受其他外力猛烈冲击时,必须立即停车检查钢丝绳有无异常。当有损坏,必须更换。
            3.3.5  落梁就位时严禁无约束地横向顶、拉。
            3.4  拨道对位
            3.4.1  拨道对位时不应发生下列问题:
            1  由于线路拨道使梁或桥台托盘受到过大偏载而产生裂纹或受到内伤。
            2  前后轮组的拨道量不适当,梁落不到需要的位置;架桥机前端或后端在吊梁走行时受到阻挡(如信号机、隧道洞门等);侵入邻线限界。
            3  拨道后线路不圆顺,曲线半径过小,缺少线路加强设备等,以致发生掉道、挤钉等现象。
            3.4.2  拨道对位可采取单面拨道法或交叉拨道法。在梁上拨道时,拨道量必须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各种梁跨吊梁通过及拨道量计算见本规程附录Jo当设计允许的拨道量不能满足对位落梁的需要时,可适当选择拨道曲线形状,调整前后轮组的拨道量,并按设计有关规定进行检算。当检算不能达到所需的拨道量时,应采取其他的架梁措施,不应强行拨移。
            3.4.3  计算拨道量时,可采用叠加法。
            3.4.4  线路拨道后应有良好的平面条件,必要时应提出平面设计。拨道曲线长度宜取60~70 m。实际拨道量与计算拨道量的最大误差不得超过101Tim。拨道后曲线半径不宜小于250m,条件困难时不得小于200m。线路拨道后应按规定捣固密实。半径很小时应采用弦线法校正。曲线轨距一般按正线原状铺设,不另加宽;当半径很小并有机车通过时仍应按规定加宽。半径200m的曲线应在外轨加设轨撑。拨道前应算出曲线起迄点和中点位置,并在线路上作出相应标记。
            3.4.5  曲线上拨道可采用简易方法在现场直接测定。
            3.5  移    梁
            3.5.1  机上移梁应注意下列事项:
            1  移梁前应重新检查零号柱和架桥机主机前支腿支垫情况,移梁时观察墩顶支垫处变化情况。
            2  机上移梁不到位,需要少量斜拉时,宜选择低位进行,斜拉距离不得超过400mm,斜拉所用手拉葫芦起质量不得小于5 t。
            3  机上移梁就位前,应检查捆梁千斤绳抽取难易程度。
            3.5.2墩顶移梁不应发生下列情况:
            1  梁在落放或移动过程中翻倒。
            2  移梁设备破损,滑道下沉,引起梁倾斜或溜动。
            3  梁保护层及墩台帽边缘受压破裂。
            4  移梁时方向掌握不好,造成就位困难等。
            3.5.3  墩顶移梁可采取滚移,并应配有滑道、托盘、辊轴和手拉葫芦等移梁设备。移梁设备应轻便坚实。 移梁时,承托梁的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5.1.2条的规定。
            3.5.4  滑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滑道可用两根50 mm~50 mm方钢并列组成,间距宜为250mm。方钢每节长可为1~2m,每节两端宜制成斜坡。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方钢的最外端应设置止动木楔。
            2  滑道可安放在支承垫石上。当放在垫石外的泄水坡上时,应用硬质楔形木板垫平垫实,其木纹走向应与滑道相垂直。
            3  方钢滑道的外侧与墩台帽边缘应保持lOO mm的安全距离。托盘式或特殊设计的墩台,滑道安放位置应根据设计要求或通过检算决定。
            4  两股滑道应互相平行,其间距允许误差为±10 mm,并  应与梁移到正位时的方向相垂直。
            5  两股滑道顶面应在同-水平面上。
            6  滑道端部应向墩台外缘作成不大于2%的上坡道。严禁设置下坡滑道。
            3.5.5  移梁用的托盘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应便于安放砂箱和护梁支撑木。托盘顶面宜比砂箱底面宽出约100 mm,底面两端宜作成斜面以利吞吐辊轴。托盘至少应比梁梗底面两边各宽50 mm。不能与托盘一起移动的支护设备或保险设施,应在梁移动时能随时调整其位置或长度。
            3.5.6  移梁宜根据梁重选用直径30-70mm的实心钢辊轴,辊轴直径应大小-致,表面光滑,并应有足够的把持长度。
            3.5.7  移梁时应用梢径100nlFfl圆木或100 mmXl00 mm方木支护梁,上端支在梁颈部,下端支在托盘端的挡肩上。支撑木应在梁落实后安装。支护设备应有足够的强度。常备的支护设备应在梁顶面受到60kN左右的水平分力时不致受到破坏。
            3.5.8  墩顶移梁可用手拉葫芦、起道机、千斤顶或液压推顶器等作为推动力,其推动力应比计算阻力至少大50%。千斤绳必须固定在可靠的锚固物上,不应脱落。 用千斤顶、起道机和液压推顶器等顶梁移动时,其支点可设在滑道内,随梁挪动。
            3.5.9  墩顶移梁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下落接近砂箱或托盘顶面时,应检查托盘与滑道是否上下相对,辊轴方向、位置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