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操作规程>> 机械加工>>正文

铁路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5月05日

             1  总    则
    1.1  为统一铁路架桥机架梁的技术要求、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确保安全优质地实施,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在标准轨距铁路线上使用悬臂式架桥机、单梁式架桥机、双梁式架桥机和铺架机架梁施工作业。
    1.3  按本规程所架设的梁,除特别指明外,均为成品梁,即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预应力混凝土梁。
    1.4  架梁工作人员应熟悉架桥机的结构、性能、操作规程和机电设备状况,结合设计文件和桥梁结构特性,确定合理的方案和周密的组织,按照本规程的规定作业。
    1.5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严禁架梁:
    1  架桥机卷扬和走行系统的制动设备、机身稳定设备失灵,或架桥机杆件、吊具及设备有损坏未彻底修复时。
    2  架梁人员未经培训,或架梁人员之间分工不明确,指挥不统—、信号不一致时。
    3  气候恶劣(大风、大雾、大雨、大雪等)妨碍嘹望操作,或夜间照明不足,影响安全作业时。
    4  桥头路基或线路未按本规程进行处理时。
    5  架梁通过临时性桥梁未经检算又未采取措施不能确保安全时。
    6  架设新型梁,或在特殊的墩台、桥梁上架梁,无明确要求,又未经检算时。
    7  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梁表面受到损伤又未整修完好时。
    1.6  铁路架桥机架梁,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桥头作业
    2.1  架梁岔线
    架梁岔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悬臂式架桥机架梁时,除有较近的站线、岔线可资利用或采用桥头卸梁方式喂梁外,应设置架梁岔线。
    2  单梁式或双梁式架桥机可不设架梁岔线。
    3  铺轨架梁工程量很大或桥群地段铺轨架梁机械交替作业频繁时,宜在适当地点设置交会铺轨架梁列车的临时岔线。
    2.1.2  架梁岔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岔地点应靠近桥头,距桥台尾的距离应大于喂梁列车长度与拨道架梁时的拨移长度。受地形条件限制需要后移时,不宜超过300 m。
    2  岔线有效长度不应小于装一片成品梁的平车总长,另加机车或轨道车的长度。
    3  岔线与正线的线间距不得小于4.5 m;困难情况下可减至4.2m,小于4.2m时必须设人防护。
    4  在曲线上出岔时,应设在曲线外侧,线间距应保持5 m以上。当设在曲线内侧时,曲线半径应在500m以上,道岔前后应适当取直。
    5  岔线坡度宜在6%及以下,最大不得大于10%o。特殊情况应以计算确定,并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6  架梁岔线宜选用向桥头出岔的顺开岔,但也可视地形条件选用逆桥头方向出岔的倒开岔。当梁孔数较多,桥头距车站较远时,宜选用两端与正线接通的贯通式岔线。
    2.1.3  架梁岔线的修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利用桥头附近的平地或平缓坡地修建,有困难时,可采用加宽正线路基的办法解决。
    2  需在路堑内修建岔线时,可临时利用侧沟土台等空地,并适当拨移正线线路以满足线间距需要。
    3  岔线土方应与正线路基一同施工。
    4  岔线应有排水设施。
    2.1.4岔线道岔不得小于9号。扳动道岔宜用转辙器。
    2.1.5架梁岔线的轨道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架梁岔线:钢轨不得小于38 k8/m,配件齐全;枕木每千米不得少于1 440根;枕下至少应有10cm厚的道碴。
    2  需要吊梁通过的岔线:钢轨不得小于43 kg/m;配件齐全;枕木每千米不得少于1 600根;枕下至少应有20cm厚的道碴。
    3  岔线经过压道加固后,方可通行。
    4  道岔下部的道碴应充分捣固。
    5  其他岔线应达到Ⅲ级铁路标准。
    4.2  压    道
    2.2.1  架梁使用的压道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机压道时,其轴重应不小于190kN的机车。超重车压道日L其轴重不应小于架梁时计算最大轴重的1.1倍。
    2  当采用悬臂式架桥机架梁时,必须使用超重车压道。
    3  当采用其他类型架桥机架梁时,可用单机压道。当路基质量严重不良,宜用超重车压道。
    4  严禁使用已组装的架桥机压道。
    5  超重车宜使用E轴普通平车作为承载车辆。
    2.2.2  压道前应详细了解路基的施工资料、填筑情况和填筑后的沉落情况。
    2.2.3  压道范围、速度和次数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道范围:前方压上桥台1 m,后方压到大轴重最远停留处以远50m。采取拨道架梁时,除正线外应拨到计算拨道量一处压道。所有大轴重通过或停留地段均应压到。
    2  压道速度:可取1~3 km/h,最大不得超过5 km/h。对大轴重经常停留地段、桥台尾与线路衔接处和个别有疑问的薄弱处所,应放慢速度或较长时间地停在该处任其沉落。
    3  压道次数:压到无显著下沉,最后三个往返的轨道左右偏差不得大于2mm,总下沉量不得大于5 mm。压道不得少于三个往返。
    4  压道时应有养路人员配合整道,认真捣固。比较松软的路基,在变形地段应起道捣实后再压。压道后或架梁过程中,当遇大雨或长期阴雨浸泡路基,或压道后很长时间未架梁及架梁的间隔时间很长,或经过线路大抬道等情况,均应重新压道。
    2.2.4  压道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道尺和水平仪等观测线路下沉情况,作为采取措施的依据。
    2  应检查线路四周有无裂缝、下陷、边坡外坍或凸出、基底滑动和出水冒浆等现象。初始压道表面较好的路基,还应检查表面是否结有硬壳或受到冰冻的影响。
    3  对填筑在水塘上或有滑动可能的斜面上的路基,以及有橡皮土或翻浆冒泥现象的路基,应避免使用悬臂式架桥机,否则必须检算路基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4  有关的线下施工单位应派施工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与铺架单位一道进行压道观察,对压道时路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共同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4.3  桥头线路加固
    2.3.1  架桥机的大轴重作用地段和桥头正线的轨道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道床厚不得小于25 cm (枕下至少应有15 cm厚的道碴)。
    2  道床顶面宽不得小于350cm,并应在拨道范围内适当加停量轨距、水平、方向等应符合线路养护作业标准。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2.3.2 线路加固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轨道加固:临时增加铁垫板、轨撑、轨距拉杆道钉和
    2  单穿加固:每个枕木空加穿枕木1根。
    3  对穿加固:每个枕木空对穿枕木2根。
    4  特别加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一种方式,但所用人字枕木或扣轨等均应与桥台尾搭接。
    1)路基面密排人字枕木一层;
    2)密排人字枕木后再加扣轨束3~5组;
    3)在路基面或枕木垛上支托扣轨梁;
    4)专门设计的承托结构。
    2.3.3  选择线路加固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轨道类型为轻型或旧杂轨铺设的次要线路时,当架桥机轴重在400kN以上,应在全部走行地段采取单穿加固;未铺设垫板或道钉数量较少的线路应采取轨道加固;曲线半径在300m以下的线路尚应加钉下股护轨防止脱轨。
    2  大轴重停留地段应采取对穿加固。
    3  大轴重非停留地段的重型或次重型线路,经过压道已稳定时,道床厚在30cm以上可免予加固,否则应采取单穿加固。
    4  经压道后尚不能达到完全稳定的路基,当使用单梁式或双梁式架桥机时,可采取单穿加固,当使用悬臂式架桥机时应采取特别加固。
    5  跨过有水流浸润或其他有可能塌陷的地段以及在桥台尾与路基衔接地段,当施工时未分层夯实,又未砌筑锥体护坡时,应采取特别加固。
    6  为减少单梁式或双梁式架桥机运行和起动时的线路阻力,避免自行式架桥机的走行机械受到损伤,可在个别地段采取单穿或对穿加固。
    7  半填半挖地段路基软硬不匀,使用悬臂式架桥机时应采取特别加固。
    2.3.4  线路加固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固枕木应在线路轨枕捣实后方可加穿。
    2  所有加固枕木应保持水平,与钢轨间的间隙应用小手锤轻敲木垫片填实。
    3  拨道时,应将木垫片暂时退出后再行拨动。
                                 3 架梁作业
    3.1  顶    梁
    3.1.1  顶梁过程中严禁发生下列事故:
    1  起顶过程中梁偏歪或翻倒。
    2  梁在千斤顶或砂箱顶面突然滑动。
    3  混凝土梁被顶裂,钢梁被顶出凹痕。
    4  千斤顶底部的支托结构受压损坏。
    3.1.2  成品梁的施顶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梗纵向:施顶中心至梁端的距离不得小于支座中心至梁端的距离,并不应大于设计允许的悬出长度。
    2  梁梗横向:两个同类型的千斤顶应在梁重心线两边等距离支放,千斤顶头部外缘距离梁梗混凝土外缘应保持100mm以上的距离。
    3  低高度梁如顶道碴槽板,应按设计支顶位置和应力分布长度加以控制,距梁端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0mm。
    4  除设计允许者外,横隔板处不应施顶。
    3.1.3  钢梁施顶位置应在支座处、钢板梁加劲角钢下的翼缘盖板中心处、桁梁主节点下面或专门设置的施顶横梁或牛腿处。不应直接顶在薄钢板板面、盖板边缘和角钢边缘等薄弱处所。
    3.1.4  选用顶梁千斤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选用液压千斤顶。当起落量较大时,也可用螺旋千斤顶。
    2  标记载质量宜选在实际受载量的1.5倍以上。
    3  梁每端应选用两个同类型的千斤顶同步起顶。
    4  千斤顶应经过检查。
    5  液压千斤顶使用的油类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保持清洁。
    6  落梁砂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用砂子应筛去石  子并烘干,砂子不应装得过多过满,铁芯应放正、校平,不可偏斜,并严禁压在砂箱边缘上。
    3.1.5  千斤顶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头部应垫有扩大传力面积的支垫(如硬木块、钢板等)。  混凝土与钢板、钢板与钢板之间以及砂箱顶面均应放置木片或麻  袋片。
    2  千斤顶底座应放在可靠的基础上。当为土质地面时应整  平夯实,上面密排枕木,并加垫厚度不小于16mm的钢板。
    3  千斤顶安放在平车上时,应放在平车纵向中心线附近,  甩短轨或枕木垫底,上加钢板分布荷载,并应将侧梁下部垫实。
    4  安放在有斜坡的混凝土表面上时,应用硬质木板或钢板  将斜坡垫平垫实,再安放千斤顶。
    5  当梁底与墩台顶帽间的净空较小,不便安放千斤顶或砂  箱,设计图又未提出顶梁方法时,可在墩台上预留放顶凹槽或托  架,架梁后再恢复原设计式样。
    3.1.6  千斤顶或砂箱顶落梁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顶落梁必须两端交替进行,严禁同时起落。两端高差不宜过大、未施顶一端的全部重量应落在稳固的支垫结构上。砂箱落梁应两端同时均匀下落,梁不应出现倾斜。同端两千斤顶—F落  应同步,严禁用交替下落的方法调整横向位置。
    2  顶落梁时应设置保险枕木垛,紧随梁起落加高或降低,  并用木板,木楔等调整间隙,梁底与垛顶间应保持不超过50mm的距离。中途停止工作时,应将空隙用木楔打紧。使用千斤顶顶梁安放支座时,顶起后应立即塞入支座。严禁长期用千斤顶支承梁体。
    3  T形成品梁或其他梁底窄、重心高的梁,应在不施顶的一端用木撑支护或有其他防护措施。
    4  如发现起顶困难,应查找原因,不应接长手把或增加人力强压。
    5  安全栓外露的千斤顶的前面,不应站人或抛掷工具。
    3.2  捆    梁
    3.2.1  捆梁过程中不应发生下列事故:
    1  捆梁位骨和方式不符合要求,起吊时使梁体受损或产生  裂纹;卷扬机受力不正常,部分卷扬机超载。
    2  梁受挤压发生局部破损或变形;千斤绳突然滑动、部分钢丝被轧断。
    3  抛落千斤绳或工具材料滑落时,打伤梁下工作人员。
    3.2.2  捆梁位霞应符合本规程第3.1.2条中对纵向限制的规定。
    3.2.3  捆梁千斤绳应采用6X(37)型、6X 37型或6X 61型交互捻制的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得小10。为适应各种类型的梁,应备有几种不同的千斤绳供选用,捆梁时应保持千斤绳每次均向同—方向弯折,避免受反复应力千斤绳与梁底面转角接触处必须安放护梁铁瓦。千斤绳与混凝土面接触处应垫木板防护。
    3.2.4  捆梁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千斤绳不应误用。各股千斤绳应受力均匀,不应有绞花和两股互压现象。
    2  护梁铁瓦及其他支榔物应在受力时进行调整,使其支垫牢实,不致小途脱落,
    3  于斤绳必须可靠地挂在吊钩或铁扁担上,有保险销的应插好。
    4  当发现千斤绳有扭结、变形、断丝和锈蚀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折减使用或报废。      
    5  受过超载的钢丝绳,应通过破断拉力试验鉴定后方可降级使用,否则不应再度使用。
    3.2.5  捆梁时,不应强力推动铁扁担就位挂千斤绳。
    3.2.6  吊梁应采用与梁型配套的专用吊具。
    3.3  吊    梁
    3.3.1  吊梁过程中不应发生下列事故:
    1  卷扬系统制动失灵,梁向一端或一侧不停下落或向下坡  方向不停溜动。
    2  滑轮无防止跳槽装置,钢丝绳发生跳槽后梁仍继续下落或提升;滑车组上升超过最大限度,导致部件被轧伤或钢丝绳被绞断。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