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职业卫生>> 职业病案例>>正文

职业性哮喘6例临床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12月27日
 据国外资料报道,大约有250种化学物被认为是导致职业性哮喘的病因,职业性哮喘占职业性肺病的25%~50%,占全部哮喘病人的15%。1987年职业性哮喘已列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本文对我所近年收治的6例职业性哮喘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年龄28~42(平均35)岁,其中喷漆工4例,化验工1例,制药工1例。既往有过敏史3例,全部病例无慢支、支气管哮喘、心脏病史。
  1.2 化学物种类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4例,乙二胺1例,抗菌素1例。
  1.3 潜伏期及临床表现 潜伏期相差悬殊,有1例潜伏期较短,在接触后1周内发病,5例潜伏期较长,初次接触至发病平均54.5月。有咳喘6例,不能平卧4例,呼吸困难、胸闷、咳痰4例,发绀3例,心悸2例。白细胞总数升高4例,胸片示肺纹理增强3例,肺功能(哮喘发作期)检查:4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中有3例行职业型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A-BPT),2例阳性,1例阴性。
  2 治疗与转归
  6例患者出院时均诊断为职业性哮喘。经吸氧、抗炎、脱敏、解痉等对症处理,5例痊愈出院,肺功能大致正常。1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但肺功能仍示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调离接触化学致喘物岗位后,均未再发作。
  3 讨论
  职业性哮喘的诊断需要综合各项数据和资料。掌握肯定的职业性变应原接触史是诊断职业性哮喘的前提,同时根据病史、变应原皮试(ST)、生物学试验、呼吸功能测试、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等做出诊断。根据我所目前情况,受条件限制而未能开展免疫学诊断指标检查(如IgE的测定)及未行实验室内变应原激发试验。但笔者认为职业型变应原激发试验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在病因诊断上直接、可靠,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实用性。但缺点是该试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有些患者难以接受,故应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之密切配合,精神因素本身对这类病人非常重要。在试验进行过程中,从安全出发,要掌握好接触时间,一旦有咽痒、胸闷、刺激性干咳等哮喘先兆,应立即脱离。哮喘发作时应立即对症处理,同时做好肺功能记录,为后续治疗准备好第一手资料。
  职业性哮喘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根据国外最近资料报道中,Winter认为职业性哮喘关键处理方法是避免接触诱发疾病的致喘物质,脱离比用药物治疗更为重要;Kuschner认为早期诊断并脱离接触与症状改善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6例中有1例在工作环境中发生哮喘,未及时脱离原岗位,致哮喘反复发作,后导致在非发作期也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造成了持久的呼吸系统损害。要做到早诊断,笔者认为第一手资料在基层卫生单位,因患者初发时往往在工作场所。基层卫生部门应对该企业有毒有害工种的毒物及其危害了如指掌,掌握职业性哮喘的基本知识,并能及早送病人去专业机构进一步诊治,以便及时调离接触化学致喘物的工作环境。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