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职业卫生>> 个体防护>>正文

振动危害人体的五方面因素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2月20日

振动的频率:一般认为,低频率(20Hz以下)、大振幅的全身振动主要作用于前庭、内脏器官。振动频率与人体器官固有频率一致时,可产生共振,使振动强度加大,作用加强,加重器官损伤。低频率、大强度的局部振动,主要引起手臂骨关节系统的障碍,并可伴有神经、 肌肉系统的变化。如30Hz~300Hz的振动对外周血管、神经功能的损害明显;300Hz以上的高频振动血管的挛缩作用减弱,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1000Hz以上的振动,则难以被人体主观感受。据调查,许多振动工具产生的振动,其主频段的中心频率多为63Hz、125Hz、250Hz,容易引起外周血管的损伤。

振动的强度和时间:手臂振动病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振动的强度和时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振动性白指检出率随接触振动强度和接触时间延长而增高,严重程度亦随着接触振动时间延长而加重。

环境因素,包括气温、气湿。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振动危害的重要因素,低气温、高气湿可以加速手臂振动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全身受冷是诱发振动性白指的重要条件。所以手臂振动病多发生在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

操作方式:劳动负荷、工作体位、技术熟练程度、加工部件的硬度等均能影响作业时的姿势、用力大小和静态紧张程度。人体对振动的敏感程度与作业时的体位及姿势有很大关系,如立位时对垂直振动比较敏感,卧位则对水平振动比较敏感。有些振动作业需要采取强迫体位,甚至胸腹部直接接触振动工具或物体,更加容易受到振动的危害。静态紧张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并增加振动的传导,加重振动的不良作用。

个体因素:据研究,常温下女性皮肤温度较低,对寒冷、振动等因素比较敏感。年龄较大的工人更易发生振动危害,并且治疗效果较差,较难康复。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