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职业卫生>> 卫生基础知识>>正文

射频辐射的危害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01月10日
  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统称为射频辐射,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的波。波长1mm~1m的电磁波是微波;波长1m~3000m的电磁波是高频电磁场。

    任何射频辐射发射源周围均可区分为两个作用场,即感应场和辐射场。在高频及大部分超高频波段,工人操作岗位主要处在感应场中;对波长较短的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来说,因为波长较短,故作业人员都处在辐射场内。这些电磁辐射因能量太小,不产生电离统的功能紊乱;太强度辐射的组织中有产热作用;微波可能引起白内障。

    高频电磁场在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分两类;一是利用中长波波段的电磁场对导体及半导体进行感应加热,如钢制件的高频淬火、金属的高频熔炼及焊接、半导体材料的外延及区熔等,使用频率一般为200~800DHz,半导体区熔使用频率为2~5KHz。二是利用短波及接近短波的超短波段对非导体进行介质加热,如塑料制品的热粘合、棉纱及木材等的干燥、橡胶硫化等,使用频率多为10~40KHz。此外,多种波段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讯和理疗;高频技术还应用于光谱分析、热核反应等方面。微波主要用于无线电通讯和雷达探测。

    射频辐射到达机体后,可发生反射、散射、穿透和吸收现象,其情况随频率不同而异。机体本身是由正负离子组成的氨基酸的有机体,体内大量具有极性的分子、电解质的离子随高频电磁场的方向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组织致热的原因,体内较强的局部热作用可引起晶状体、睾丸的损伤。某些体液具有封闭回路性质,在较低频段作用下,可产生局部性感生涡流,引起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的紊乱。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常有头昏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多汗、消瘦等。长期较大强度的作用,可引起脑电图的改变、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常见的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出现窦性心率不齐、窦性心动徐级、阵发性心动过速,且大多为非器质性损害,一般脱离接触2~3月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其次,射频辐射还能影响内分泌功能,可出现月经紊乱、性欲减退等。在反复接触射频辐射的过程中,初期往往有适应性现象,即症状可趋缓解,以后症状又可再现。只有少数人,尤其是接触超高频和微波者,有明显的临床现象,以影响劳动能力。

    预防射频辐射的最有效方法是利用金属反射屏蔽网、罩屏蔽辐射源。对辐射源屏蔽有困难时,应考虑远距离操作或自动化操作;微波作业岗位的个人防护用品应使用镀有金属薄膜的防护眼镜、镀有金属的防护服、防扩帽;实行就业前体检以排除就业禁忌症;对作业人员实行定期体检,重点观察晶状体、心血管系统血象及内分泌功能,对有症状者,可暂脱离接触并予以治疗。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