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
|
中文名:二氧化硫;亚硫酸酐
|
英文名:Sulfur dioxide;Sulfurous anhydride;SulhroUs acid anhydride
|
|||
分子式:S02
|
相对分子质量:64.07
|
CAS号①:7446-09-5
|
|||
危规号: 危规分类:GB2.3类23013。原铁规:剧毒气体,31008。UN No.1079。IMDG CODE2113页,2类。副危险6.1类
|
|||||
理化性质
|
性状:无色气体或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
||||
溶解性:17.7%水(0℃);25%乙醇;中等程度溶于苯、丙酮、四氯化碳
|
|||||
熔点/℃:-72.7
|
沸点/℃:-10
|
相对密度(水=1):2.264(0℃)
|
|||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MPa:
|
蒸气密度(空气=1):
|
|||
燃烧热/(kJ/mol):
|
最小点火能/时:
|
蒸气压/kPa:338.32(21.11℃)
|
|||
燃烧爆炸危险性
|
燃烧硅:不燃
|
燃烧分解产物:
|
|||
闪点/℃:
|
聚合危害:不聚合
|
||||
爆炸极限%(体积):
|
稳定性:稳定
|
||||
自燃温度/℃:
|
禁忌物:有机物、可燃物、氧化剂和其他可燃物
|
||||
危险特性:与水或蒸汽反应生成有毒和腐蚀性气体
|
|||||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佩戴正压供气式呼吸器,方可关闭钢瓶阀门。用水冷却火场中的钢瓶,并应迅速将钢瓶转移至安全地带
|
|||||
毒性
|
接触限值:PC-TWA②5mg/m3,PC-STEL③10mg/m3
毒理资料: 大鼠吸入LC50:6600mg/m3(1h) |
||||
对人体危害
|
主要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及眼黏膜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者可有眼灼痛、畏光、流泊、流涕、咳嗽,常为阵发性干咳,鼻、咽喉部有烧灼样痛、声音嘶哑,甚至有呼吸短促、胸痛、胸闷。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有的病人可因合并细支气管痉挛而引起急性肺气肿。有的病人出现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和呼吸中枢麻痹。个别患者因严重的喉头痉挛而窒息致死。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可使肺泡上皮脱落、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导致纵隔气肿 液体二氧化硫可引起皮肤及眼灼伤、起泡、肿胀、坏死 |
||||
急救
|
迅速将患者离开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安静,观察病情变化。对有紫绀缺氧现象的患者,应立即输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取。如发现喉头水肿痉挛和堵塞呼吸道时,应立即做气管切开
对呼吸气道刺激,可给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每日三次,每次10min 防治肺气肿时,宜根据病情及早、适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防治继发感染。跟损伤时采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温水冲洗,滴入醋酸可的松溶液和抗生素,如有角膜损伤者,应由眼科及早处理 |
||||
防护
|
工程防护:作业过程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个体防护:①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②跟手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穿相应的工作服 其他: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
泄漏处理
|
切断气渌,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对泄漏物处理时必须穿戴氧气防毒面具。残余气体或钢瓶泄漏出的气体排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
||||
储运
|
包装标志:有毒气体。包装方法:高压钢瓶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不燃材料结构的库房。避免容器受日光直晒或受热。平时检查钢瓶是否漏气。搬运时钢瓶须戴安全帽及防震橡皮圈,防止撞击和剧烈震动,避免容器受损。与有机物、可燃物、氧化剂和其他可燃物隔离储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