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毒物的来源、形态、分类、毒性
(一)来源——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料
1、原料、辅助材料(投入物)
2、中间产物(过程物)
3、成品、副产品、废物(产出物)
4、夹杂物(杂质)
(二)形态与接触机会
1、固态,块状、粉末状。
2、液态,常压下液态、加压液化、溶液。
3、气态,含易挥发液体的蒸气。
4、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5、尘,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呈现块状固体且不升华或液体且难挥发则不易扩散到空气中,则接触机会小于气、雾、尘。
(三)分类
1、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
2、按作用性质分类
3、按受损害的器官、系统分类
(四)毒性——引起生物体损害的能力
1、毒性的指标
以引起实验动物某种反应的剂量来衡量毒性大小
绝对致死剂量(LD100)或浓度(LC100)
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浓度(LC50)
最小致死剂量(MLD)或浓度(MLC)
最大耐受剂量(LD0)或浓度(LC0)
2、毒性的分级
按毒性大小为5级
(1)剧毒 (4)低毒
(2)高毒 (5)微毒
(3)中等毒
3、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按生产与使用中危害性大小为4级
Ⅰ级(极度危害)
Ⅱ级(高度危害)
Ⅲ级(中度危害)
Ⅳ级(轻度危害)
二、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经呼吸道吸入
2、经皮肤吸收
3、经消化道食入
(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吸收,毒物进入血循环。
2、分布,随血流分布至各器官。
3、转化,毒物经生物化学过程转变为代谢产谢。
4、排出,经肾、肝胆、肺、唾液腺、汗腺、乳腺排出体外。(三)损害作用中毒、局部刺激、腐蚀、致敏、致癌、致畸、致突变
(四)中毒
1、急性中毒:短时、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发病急、变化快
2、慢性中毒:长时、少量毒物进入人体,较长时间才出现症状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
(五)症状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心血管系统 4、神经系统 5、泌尿系统 6、生殖系统 7、皮肤 8、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