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粟某进入广州某电子厂专门擦洗主板。一个月后,粟某脸上突然长出大片的红疹,并伴有发热等症状。粟某的爱人张某以为只是一般的皮肤病,带着粟某到附近的诊所就医,医生说是季节性皮疹,不要紧。但是在诊所治疗一个月后,粟某的红疹越来越严重。于是张某怀疑与职业有关,与厂方交涉,厂方信誓旦旦地说擦洗主板的液体绝对没有毒,但拒绝提供相关资料。几个月后,粟某多方求治无果去世。
粟某生前的工友告诉张某说,她曾出现与粟某同样的症状,被送进了医院。她们当时清洗主板的液体中含有三氯乙烯,是一种能引起职业中毒的有毒物质。擦洗间没有通风设施,工作时都是徒手操作,厂方没有提供任何防毒口罩、防护手套等,会不会是三氯乙烯中毒?
张某走进省妇联请求援助,在妇联法律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帮助下,2005年10月15日,粟某被职防机构诊断为职业性皮肤病(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12月20日,被认定为工伤死亡。
上述案例说明,当我们在工作中出现皮肤的各种症状时,千万别忽视职业性因素。
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2002年,我国政府将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以及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推论(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8种职业性皮肤病列为职业病。据统计,职业性皮肤的发病率占总职业病的70%。
致病因素
职业性皮肤病的致病因素有化学性和物理性等因素,但以化学性因素引起的皮肤病最多,约占90%以上。
1.化学性因素
对皮肤的作用有强刺激和致敏。常见的强刺激物有强酸、强碱及金属盐类。少数人在接触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发病,如二硝基氯化苯、对苯二胺、生添、染料,药物中的青霉素、普鲁卡因等。也有一些物质在高浓度时起原发刺激作用,但在低浓度时起致敏作用,如酚、甲醛等。
2.物理性因素
以高温、寒冷、放射性物质等为主。寒冷条件下可发生冻疮;日光和紫外线可引起皮炎;放射线可引起放射性皮肤炎等。
3.诱因
①皮肤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皮肤具有不同的敏感性。较厚或油腻的皮肤,抵抗油脂如松节油、汽油的能力较干燥皮肤为好。
②季节:季节对某些皮肤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皮炎和湿疹在夏季气温高、衣着少、暴露部位多的情况下,接触致病物质的机会多。
③劳动条件:劳动生产环境、防护措施对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