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职业卫生>> 卫生基础知识>>正文

八大问题困扰我国职业病防治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2月03日

  四是我国职业病“底数”不清。目前职业病防治现状如职业病发病、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落实等情况不清,职业病报告相对滞后的原因主要是两项体制改革后出现报告责任机构混乱,如监督与技术机构缺乏沟通与交流;信息不畅、信息不准,迟报、错报、漏报加重;技术服务覆盖面窄,监测信息来源少;监测数据客观性、代表性不强。   
  五是职业病危害监测数据难以反映实际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分析表明:检测企业数逐年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下降4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达标率到2002年达到75%左右。检测企业数减少和达标率升高相互背离的原因是收集的数据不是来自于主动监测,而是来源于服务性检测;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那些经济效益较差,守法意识薄弱的用人单位没有得到监测,难以反映整体实际,乡镇企业已经成为职业卫生监测的空白区。   
  六是职业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两项体制改革后,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受到冲击。原职防机构大多一分为三,分别进入疾病控制、监督和综合医院(职业病临床部分),还有11家职业病防治院(所)独立存在。   
  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在企业改革中作为社会职能被分离到社会或精简萎缩,高校职业卫生科研、教育、服务严重削弱,对职业卫生感兴趣的学者越来越少。一些较具实力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几乎都集中在东部大都市,西部、区县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力量更加薄弱。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职业卫生服务基本情况出现大城市较好,小城市较差,农村没有;大企业较好,小企业较差,个体企业基本没有;正式职工较好,合同工较差,农民工基本没有;东部沿海较好,中部较差,西部很差。   
  26个省级职防机构为21.8万个有毒有害企业提供职业卫生服务,平均每个机构要面对8385个企业,平均每位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对象为4713人。   
  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那些经济效益较差、守法意识薄弱的用人单位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劳动者没有及时得到健康监护。一些用人单位没有把流动工人、混岗工人作为健康监护对象,这些人群往往成为职业健康监护的盲区。   
  七是劳动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尚不完善。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保障问题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和社会保障。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临时性、多变性,当前,要着重解决农民工的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问题。   
  八是职业病关注重点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譬如,我国职业病目录与国外职业病分类有所不同。   
  最后,李涛所长算了一笔账,一例尘肺病人每年各种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41万元,按尘肺病现患44万人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40多亿元,因新增尘肺病例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每年6亿元的速度增加。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另外,在国际贸易中,因劳工标准(工人工资+劳动保护)遭到反倾销造成的出口贸易损失更难估计。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