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是“藏起来”的矿难
多数煤矿井下浓度严重超标,其中最严重的超过国家标准300多倍,因粉尘病死亡的人数是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2倍
古浪县是甘肃省中部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县很多农村青壮年都选择去邻近矿藏丰富的肃北县务工。在肃北县务工的古浪农民工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尘肺病。工人们说:“偶尔矿长会发口罩,干活碍事,我们也不爱用,并且觉得也没什么用,戴上口罩嘴和鼻子里照样都是灰。”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全国农民工总数为2.2亿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农民工数量为1.4亿人。很多人在没有任何防护情况下,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工作。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导致群体性职业病事件不断在各地出现。
李涛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用工不规范,但在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很多农民工只能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根本无法要求企业主提供职业健康保护和劳动合同。
全国6个省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尘肺病高发的工种,包括煤矿、铁矿、铅锌矿的炮工、掘进工、隧道工、大理石场的切割工以及玉器场的雕刻工等等。这些劳动者会接触高浓度粉尘,但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职业病防治意识薄弱,甚至对于在矿区工作要不要发口罩都不知道。在患病之前,对尘肺病完全没有概念。
矿难被称为“红伤”,而职业病是“白伤”。随着国家对安全事故监管力度的加大,全国矿难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白伤”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忽视。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潜伏期长,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病死率高。尘肺病是“藏起来”的矿难,鲜为人知,职业病危害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根据国家煤矿监察安全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煤矿井下浓度严重超标,其中最严重的超过国家标准300多倍,每年都有大量煤矿工人患上粉尘病,而因粉尘病死亡的人数是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2倍。
从2010年工业企业的普查数据看,私营企业吸纳工业就业人口占到全部工业就业人口的45%。中小私企多数是劳动力密集企业,生产工艺一般,不可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有很多是手工操作,造成接触危害的几率高。中华全国总工会2010年对新生代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有34.7%的调查对象是在有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工作,在这些人当中,只有27.2%的人获得了雇主提供的防尘用具。
有关部门曾多次对职业场所检查发现,矿工带的口罩都是新的,为了应付检查临时让工人佩戴。李涛说,普通口罩无法防御工业污染性粉尘,必须用专业的防护措施才行。好多企业是“先上车、后买票”。好不容易凑点钱去挖煤,挖煤的设备都是凑来的。为节省生产成本,不为接尘作业工人提供必要的防尘设备和用具,造成我国尘肺病问题急剧恶化。
预防难度远远低于治疗难度
尘肺病是因患者在工作场所中长期吸入大量粉尘所致,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粉尘的吸入
坐落于北戴河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是一家专治尘肺病的医院。尘肺病患者通过大容量肺灌洗清除部分肺内粉尘,改善症状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洗肺时,矿工流黑水,陶瓷工流白水。“洗肺水”的颜色及尘物主要与患者所处的职业环境有关。来自制作陶瓷的产业工人,引流出的“洗肺水”会呈现如同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给煤矿工人做洗肺手术,从引流管排出来的“洗肺水”就会变得像变质的煤尘一样浑浊。目前,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病技术已纳入工伤保险诊疗项目。
“肺灌洗只是洗掉肺泡中的粉尘,并不能使纤维化的肺泡恢复到正常。”李涛说,尘肺病是因患者在工作场所中长期吸入大量粉尘所致。预防尘肺病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粉尘的吸入。实际上,尘肺病预防的难度要远远低于治疗的难度,只要相应的劳动保护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完全可以避免。
李涛说,欧美国家将工作场所的粉尘控制在限量值内,保持相对安全的水平,工作几十年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所以,我国应将“预防”作为解决尘肺病的根本途径,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构筑尘肺病者职业“防护墙”。
我国法律规定的预防尘肺病的主要措施有: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湿式作业,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防止粉尘飞扬。对接尘工人做好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脱离粉尘作业时还应做脱尘作业检查。个人加强防护,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送风口罩等。
李涛说:“这些措施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不能落实,就会变成一纸空文。”目前,部分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职工的安全健康,不按法律法规采取降尘、防护措施;一些地方政府缺乏严格的作业场所执法监察。我国国企与外商投资企业的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在30%左右,中小企业约为3%,职业健康监护平均覆盖率不到10%。
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卫生组织1995年建立了全球消除尘肺病项目,目标是2030年消灭尘肺病。李涛指出,尘肺病预防和救治需明确责任机制。除了为患者维权开通绿色通道之外,有关部门还应强化预防机制,尽快落实责任,让尘肺病患者“以命换钱”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