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 HSE>> 基础知识>>正文

HSE认证后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3月02日



  4、为干活不累,管理科学,不把体系变成形式,各级领导、内审员应模范执行体系文件。
  形式主义的表现是:
  a)领导只讲话,其他的事就当甩手掌柜;
  b)在各单位内审和外审都是那么几个人陪;
  c)大部分HSE记录也就是那几个人做。
  改进建议:
  a)评价记录、与奖惩兑现有关的记录应由各级领导亲自做。
  全处企业管理考核结果评价由单位领导亲自做;单位效益工资考核、应急演习效果评价、培训效果评价由单位负责领导亲自做。领导不会做,让领导自己学或找人问,这样领导的意识才能到位,起作用。
  b)检查时,随机抽查领导或员工的应知应会(事先确定抽样比例和抽样数)。
  c)现在已经有内审员不愿意填变更审批表了——嫌麻烦。建议各岗位的HSE职责与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应详细对应,否则就会推到少数几个人身上。劳动人事科有权对备案的岗位责任制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各单位修改。这也是基于预防角度提出,责任分细了、分明确了,才好比较工作分配是否合理,才能真正保证有人管、有精力管。著名私企和外企分配工作任务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继续学习先进东西,不当土八路。
   搞的深入了,才发现许多东西前人其实都已做了,而且做的相当完美。例如1994年出版的《百年卓越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就有企业编的地震灾害预案。我从《A管理模范》中搬来的《灭火器检查表》外审员看了就不再说话。这方面,希望能多看到国外类似的资料。
  我认识到的学习方向是:
  a)安全经济学
  当初建议将保险报案写入应急预案就是这样想的,把HSE管理变成投入——产出行为,而不是无底洞,才能从根本上让企业把HSE当成事业来经营。
  b)数据统计分析与运用
  比如:安全技术性(本质安全化)费用与防护费用(辅助性)的比例关系。我国80年代的“安全技术”+“工业卫生”两项技术性投入与“个体防护”+“辅助设施”两项防护性投入的比例分别为:40:54,不到1:1的水平。而同期前苏联的状况是:人均安全措施费与人均个体防护品费的比例为2:1。这说明我国本质安全的投入做得不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