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型企业审核环境
,要关注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是否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是否通过对产品的研究开发、采购、制造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来实现全过程的环境管理。
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关注点
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应考虑选用再生或可以综合利用的原材料,采用对环境污染小、节省能源和原材料的先进工艺(即绿色设计),从而有效控制产品中的环境因素,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根据生命周期分析,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80%的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因此,企业应充分识别产品中的环境因素,通过替代材料减少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设计易于拆卸,可再循环利用的产品对产品中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审核员应关注企业对产品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以及对产品环境因素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审核员可以根据绿色设计的5个主要原则,判断企业对产品中的环境因素识别是否充分。
①选择绿色材料和零部件进行设计。对构成产品的所有原材料和零部件逐一识别,确保不含有害物质。
②选择绿色工艺和设备。
③选择节能、节水、省料等最优化设计。
④材料标识。在部件上标示材料名称,在包装上标示可循环利用标志等。
⑤选择可装配和可拆卸性设计,确定最简单的装配路线和最经济的拆卸方式。
物资管理过程的关注点
审核员应关注企业是否识别了其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审核企业在环境
文件中是否对以下几方面作出了规定。
1.采购过程
是否建立绿色采购的标准,并选购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等。
是否对供应商施加环境影响,并将供应商的环境行为作为评估标准之一。
2.储存过程
是否建立健全保管制度,实施定额发料,先进先出;保证原料合理的库存量,避免长期存放引起原料变质。
是否根据物资的性能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储存和保管,保证不发生渗漏、跑、冒、飞扬、溢散、腐化变质现象。
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响应计划。
3.运输过程
是否根据物资性能采用或要求供方采用不同包装、装卸、运输方法和设备运输,以保证不漏、不扬、不遗撒。
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响应计划。
生产过程的关注点
审核员应关注企业对生产活动中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特别是对以下几个过程的控制。
1.工艺技术管理过程
是否落实了国家的环境技术政策,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
是否将各项环保要求纳入企业的各项技术规程,并制定了符合环保要求的工艺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操作规程。
有些审核员对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a)条款审核时,往往只到各部门查看法律法规清单,以确认相关法律法规是否收集齐全。这样的审核深度远远不够。笔者认为,对该要素的主控部门,可以要求其提供法律法规清单,以审查是否收集齐全,但没有必要要求其他部门也提供法律法规清单。下一步,审核员应关注这些法律法规是如何传达的,即是否将这些要求纳入操作规程,各个部门是否执行了这些要求。比如,某化工企业制定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程》,并明确了收集、处理、最终处置的办法。对该企业,审核员只要关注4.3.2条款的主控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是否收集齐全,所制定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程》是否符合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即可,对其他部门则应关注其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程》的执行情况。
2.设备管理过程
审核员要关注用能设备是否符合《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 3486-83)。是否建立了设备档案及管理制度,并对设备实施动态管理。是否建立了定期的设备保养制度和维修制度。
组织调度过程的关注点
是否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减少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减少污染物排放与能源消耗。
是否变分散生产为集中生产。
是否变开路循环为闭路循环,充分利用原料和副产品,提高原料利用率,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
是否把环境目标、指标和运行控制要求纳入生产调度。
销售服务过程的关注点
是否对客户施加影响,使其了解环境理念,同时使其认识到正确使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是否对销售商施加影响,制定销售商的环境管理要求,以帮助销售商认识到环境问题会影响其销售,还会改变他们的整个环境业绩。
是否对售出产品进行回收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