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编制人员都是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很多,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系统地完成编制工作。
2、 有的编写人员认为如果将危险源和应急救援列入操作规程中幅太长,部门有了单独的危险源清单,公司有应急救援预案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在操作规程中再加入这些内容了。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和认识的根本原因是有些单位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其它职业健康安全 文件割裂开来,没有进行整合。把大部分或全部的精力耗费在如何完成修订任务上,而没有能够整体考虑规程的改进。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审核标准中,明确要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要包括1. 适用范围(工序、工种或设备)2 .主要危险源及危害后果3 .工作中的安全要求4.应急措施(侧重于本工种、岗位的特点)等内容,如果我们的规程中没有这些内容就不能算是合格的规程。
近年来公司各单位新职工普遍增多,目前我们对新职工的岗前教育尚没有系统的教材和依据,基层 很不规范。这是目前很突出又很实际的亟待要解决的问题。而一部系统完整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工具。其中的危险源、防范措施、应急救援都是职业健康安全 中要求要告知操作者的事项。
公司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从95年编制以来,一直沿用到今天,由于当年时间、技术能力等各方面所限,那一版操作规程存在着一些不适宜之处,但十几年未进行全面修订,原因就在于当年没有建立职业健康安全 。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了职业健康安全 ,就可以将公司原有的传统的各类文件同体系文件进行整合和一并管理。如果我们将公司现有的各类安全管理文件全部整合到体系的管理中,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管理和更新,一方面可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避免管理死角和遗漏,保证持续改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文件内容的重复和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
如何进行整合呢?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来说吧,它所要求的内容全部可以从职业健康安全 要求的文件中得到,包括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包括管理方案)、应急救援等,将它们集中起来就是安全质量标准化所要求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时也是员工岗前培训的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逐项制订控制措施就形成了操作者的安全操作指南,也就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如果我们按照体系的要求,每年根据体系运行监测结果及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发生的事件和事故、新增的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的变化等),对危险源进行重新或补充辨识,再根据辨识的结果完善岗位安全操作指南、管理方案、应急救援措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就不会出现十几年不更新的现象了,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也就不必再紧紧张张地集中修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它的即时性、充分性和适宜性将成为对职工 不可或缺的工具,就不会出现从前被闲置于橱顶、轻易不动、检查或修订时找不到的尴尬局面了。
我们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 不是单纯地为了通过审核,更应该将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计划性、更科学、更严谨、更扎实、更有效率。当然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思考、尝试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