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正文

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08月31日

  4.9.6轨道养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1、为保持行车安全,应设专人清理轨道上的土石及其杂物。

  2、要经常检查道木情况,如有腐烂折断应及时更换。

  3、路基不平或下陷时应及时整修。

  4、线路、道岔上的连接零件松动时,应及时紧固。

  5、每班应检查尖轨的密贴情况、线路的纵坡、水平、轨距、轨向等,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应及时整修。

  4.9.7机车运行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指挥人员未给信号或信号不明,机车不得开动,严禁擅自行车。

  2、机车司机应确认前方道路、道岔位置正确,方能开车。

  3、机车运行到岔道或瞭望条件不良地段,应在20m外开始鸣号,复线地段两车相会时也应鸣号示警。

  4、机车前部应有光亮充足的照明灯,车尾应安置红灯。

  5、机车司机在运行中发现线路异常、危及人身安全时,应连续鸣号示警,必要时,减速、停车。

  6、摘挂钩的工人不得站在弯道内侧。

  7、行车信号应设专人管理,其它人员不得操作。

  8)、所有停用车辆均应采取措施防止滑动或溜车。

  9、挂钩工人应注意检查钩头、车链、挂环、插销及有关设备,如发现有损坏或故障时,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修理。

  10、机车车辆正在开动或将要停住时,不得挂钩或摘车。

  11、机车行驶时,严禁人员上下。

  4.10  卷扬机牵引

  4.10.1卷扬机用钢丝绳应按抗拉极限强度进行选择,其安全系数应大于5。

  4.10.2在绳索的全部运行范围内,应设置托辊,托辊的间距以不使绳索拖地为宜,在绳索变换方向处,应安设导向轮。

  4.10.3斗车与钢丝绳或斗车与斗车之间,应用可摘卸的联接器联接,在坡道上运行时,应用双重联接。联接设备应以最大牵引负荷值验算。

  4.10.4遇到紧急刹车或其他原因使钢丝绳骤然被拉紧时,司机应停止运转,检查钢丝绳有无损伤。

  4.10.5卷扬机牵引斗车运行速度最大不应超过5km/h(相当于1.39m/s),牵引荷载不准超过卷扬机额定牵引力,不准降低钢丝绳及联接设备的安全系数。

  4.10.6卷扬机筒外沿,距最外一层钢丝绳外边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5倍。

  4.10.7钢丝绳应穿过滚筒上的绳眼固定牢靠,在放绳时滚筒上应至少留三圈钢丝绳。

  4.10.8卷扬机工作时,应有专人指挥,各种信号应预先明确规定。

  4.10.9卷扬机应设置工作制动和保险制动装置。电源开关应设在司机操作室内,并应设保护箱。

  4.10.10斜坡终点端以及线路中部均应安设挡车设备,每次通车应及时开启和关闭。

  4.10.11经常检查钢丝绳的断裂情况,当某一捻距内钢丝绳的断裂根数达总根数的5%时,则应更换。

  4.10.12每天应对钢丝绳进行外观检查,检查钢丝绳时卷扬机运行速度不得超过0.3m/s。

  4.11  通风及排水应

  4.11.1洞井施工时,应向工作面供应3m3/min.人的新鲜空气。

  4.11.2洞深长度大于洞径3~5倍时,应采取通风措施。

  4.11.3采用自然通风,需尽快打通导洞。导洞未打通前应有临时通风措施;工作面风速不得小于0.15m/s,最大风速:不大于4m/s,

  4.11.4通风机吸风口,应设铅丝护网。

  4.11.5施工期间,通风管或风扇线路的终点距工作面不应大于30m,必要时应在通风管上设置中间接力风机,以保证能良好地排除污染空气。

  4.11.6应设有爆破后降尘喷雾洒水设施。

  4.11.7管路宜靠岩壁吊起,不得阻碍交通,架空安装时,支点或吊挂应牢固可靠。

  4.11.8严禁在通风管上放置或悬挂其他物体。

  4.11.9施工时,空气中所含瓦斯、烟雾和粉尘等杂质的浓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11.10如果在地下开挖中使用柴油机设备,其设备排气口应装净化器,工作面上应提供的新鲜空气量最小为4m3/kW•min。

  4.11.11禁止地下开挖中使用烧汽油或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乙烯、丁烯)的内然机。

  4.11.12施工场地,施工前应充分考虑施工用水和外部影响的渗水量,妥善安排排水能力,以利施工机械设备、工作人员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施工。

  4.11.13地下工程开挖排水见《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第5.8节 施工排水的有关规定。

  4.12  地下洞室施工照明

  4.12.1每一段地下工程应提供连续运行的照明装置。除了一般照明系统外,还应当为正在进行施工的开挖面提供专用照明,这种照明装置应当采用泛光灯、荧光灯或其他满足施工需要的照明装置。不允许电线或者灯泡紧靠作业面。除非出于特殊的工作条件需要,不允许在隧洞的任何部分使用明火照明。

  4.12.2所有的动力线和照明线应当保持绝缘状态。

  4.12.3动力线和照明用线应当在隧洞的一侧布置,引爆用电线则应布置在隧洞的另一侧,并与电话线或通信线路保持适当的距离。

  4.12.4所有的线路应当使用具有绝缘能力的绝缘子将线牢靠固定在洞壁上,且不会受到爆破影响而损坏。一般照明系统的最低亮度应当满足规范DL/T5099-1999第13.3节中的规定。

  4.12.5照明系统电压不得高于220V

  4.12.6在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应按所制定的临时安全用电方案实施,设置漏电保护器,并有断、停电应急措施。

  4.13  施工安全监测

  4.13.1施工安全监测在于掌握围岩动态,判断围岩稳定性;验证施工方法及支护效果,指导设计与施工并及时发现险情,为施工安全提供预测预报。

  4.13.2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设计文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具体的安全施工监测方案。

  4.13.3施工安全监测布置重点:

  1、洞内:Ⅲ~Ⅴ类围岩地段、地下水较丰富地段、断层破碎带、洞口及岔口地段、埋深较浅地段、受邻区开挖影响较大地段及高地应力区段等。

  2、洞外:埋深较浅的软岩或软土区段。

  4.13.4施工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

  1、洞内:围岩收敛位移、围岩应力应变、顶拱下沉、底拱上抬、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爆破振动、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2、洞外: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及开裂、地下管线破裂受损等。

  4.13.5大型洞室安全监测重点:

  1、垂直纵轴线的典型洞室断面。

  2、贯穿于高边墙的小型隧洞口及其洞口内段。

  3、岩壁梁的岩台(尤其下方有小洞室)部分。

  4、相邻洞室间的薄体岩壁。

  5、不利于地质构造面组合切割的不稳定体。

  4.13.6施工时应做好好仪器设施的保护。

  4.13.7监测仪器钻孔注浆后20h内不允许近区爆破作业。重新爆破前应做好仪器的保护措施,以免飞石破坏。

  4.13.8监测重点巡视地点:

  1、爆破后隧洞掌子面围岩及前沿支护状态。

  2、大小洞室群体的交叉段、洞口段、洞室岩壁及拱座地段。

  3、软弱围岩地段及支护结构状态。

  4、外洞口边坡与不稳定山体,洞上方地面与受影响建筑物,洞口防汛设施等。

  4.13.9监测中趋向稳定的初步安全判别:在一般情况下,当围岩与支护结构具备以下变化特征时,将趋向稳定:

  1、随着开挖面的远离,测值变化速率有逐渐减缓趋势。

  2、测值总量已达到最大回归值80%以上。

  3、位移增长速率小于0.1mm/d~0.3mm/d(软岩取大值)。

  4.13.10监测中发现下述任一情况时,应以险情对待,须跟踪监测,并及时预警预报。

  1、开挖面在逐渐远离或停止不变,但测值变化速率无减缓趋势,或有加速增长趋势。

  2、围岩出现间歇性落石的现象。

  3、支护结构变形过大过快,有受力裂缝在不断发展等。

  4.13.11监测中设计警戒值的初步判别:当测值总量或增长速率达到或超过警戒值时,则认为不安全,需要报警,需要撤退人员和设备。

  4.13.12在施工安全监测管理中应建立监测信息反馈流程,提高信息化施工水平。

  5、石方爆破作业

  5.1  现场运送运输爆破器材

  5.1.1禁止炸药与雷管同车运输。

  5.1.2在竖井、斜井运输爆破器材,应遵守下列规定:

  1、事先通知卷扬司机和信号工。

  2、在上下班或人员集中的时间内,不应运输爆破器材。

  3、除爆破人员和信号工外,其他人员不应与爆破器材同罐乘坐。

  4、用罐笼运输硝铵类炸药,装载高度不应超过车厢厢高;运输硝化甘油类炸药或雷管,不应超过两层,层间应铺软垫。

  5、用罐笼运输硝化甘油类炸药或雷管时,升降速度不应超过2m/s;用吊桶或斜坡卷扬运输爆破器材时,速度不应超过1m/s;运输电雷管时应采取绝缘措施。

  6、爆破器材不得在井口房或井底车场存放。

  5.1.3用矿用机车运输爆破器材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机车前后设“危险”警示标志。

  2、采用封闭型的专用车厢,车内应铺软垫,运行速度不超过2m/s。

  3、在装爆破器材的车厢与机车之间,以及装炸药的车厢与装起爆器材的车厢之间,应用空车厢隔开。

  4、用架线式电力机车运输,在装卸爆破器材时,机车应断电。

  5.1.4在斜坡道上用汽车运输爆破器材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行驶速度不超过10km/h。

  2、不得在上、下班或人员集中时运输。

  3、车头、车尾应分别安装特制的蓄电池红灯作为危险标志。

  4、应在道路中间行驶,会车让车时应靠边停车。

  5.1.5用人工搬运爆破器材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在夜间或井下,应随身携带完好的矿用蓄电池灯、安全灯或绝缘手电筒。

  2、一人不得同时携带雷管和炸药,雷管和炸药应分别放在专用背包(木箱)内,不应放在衣袋里。

  3、领到爆破器材后,应直接送到爆破地点,并按规定放置。

  4、不得提前班次领取爆破器材。

  5、不得携带爆破器材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

  6、一人一次运送的爆破器材数量不得超过:雷管5000发;拆箱(袋)搬运炸药,20kg;背运原包装炸药,一箱(袋);挑运原包装炸药,二箱(袋)。

  7、用手推车运输爆破器材时,载重量不应超过300kg,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滑、防摩擦和防止产生火花等安全措施。

  5.2 预裂爆破、光面爆破

  5.2.1全断面开挖的洞室及分层开挖的大洞室顶拱周边应采用光面爆破,分层开挖的大洞室中下层边孔可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预裂孔、光面孔应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钻凿在一个布孔面上,钻孔偏斜误差不超过1°。

  5.2.2使用该技术时,验孔、装药等应在现场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监督下由熟练爆破员操作。

  5.2.3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预裂孔、光面孔,宜用导爆索联接并同时起爆,并分段起爆。

  5.2.4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均应采用不耦合装药,缓冲炮孔可采用不耦合装药和间隔装药。若采用药串结构药包,在加工和装药过程中应防止药卷滑落。若设计要求药包装于孔轴线,则应使用专门的定型产品。

  5.2.5预裂爆破、光面爆破都应按设计进行填塞。

  5.3 大型洞室中下层采用梯段爆破时,周边孔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并进行质点振动测试,质点振速满足有关要求。

  5.4钻孔爆破施工前,应进行现场生产性爆破试验,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

  5.5爆破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爆破设计方案钻孔、装药、联网、起爆。 在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改变钻孔和爆破技术,修正爆破参数。

  5.6地下洞室爆破宜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导爆索、导火索等爆破器材,当施工现场的杂散电流值大于30mA,不宜采用电力起爆。当受条件限制需要采用电力起爆时,应采取下列防杂散电流的措施:

  5.6.1检查爆破作业面周围电气设备的接地质量。

  5.6.2爆破导线不得有破损和裸露接头。

  5.6.3应采用紫铜桥丝低电阻电雷管或无桥丝电雷管,并应采用高能发爆器引爆。

  5.7 相向开挖的两个工作面相距30m 放炮时,双方人员均需撤离工作面;相距15m 时,应停止一方工作,单向开挖贯通。竖井或斜井单向自下而上开挖,距贯通面5m 时,应自上而下贯通。

  5.8 不允许在工作面上或在距工作面50m以内加工药包。

  5.9在新浇混凝土和灌浆区附近爆破作业时,质点振动速度不得大于允许值。

  6、  施工支护

  6.1  施工支护前,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断面尺寸、开挖工艺、围岩暴露时间等因素进行支护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并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6.2  施工人员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施工区的围岩稳定情况,需要时应进行安全处理。

  6.3  作业人员应根据施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及时进行支护。

  6.4  开挖期间和每茬炮后,都应对支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6.5  对不良地质地段的临时支护,应结合永久支护进行,即在不拆除或部分拆除临时支护的条件下,进行永久性支护。

  6.6  施工人员作业时,应按规定正确佩戴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6.7  锚喷支护

  6.7.1施工前,应通过现场试验或类比法,确定合理的锚喷支护参数。

  6.7.2锚喷作业的机械设备,应布置在围岩稳定或已经支护的安全地段。

  6.7.3喷射机、注浆器等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安全检查,并在洞外进行密封性能和耐压试验,满足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6.7.4喷射作业面,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降低粉尘浓度,采用湿喷混凝土。有条件时,可设置防尘水幕。

  6.7.5岩石渗水较强的地段,喷射混凝土之前应排出渗水。喷后钻排水孔,防止喷层脱落伤人。

  6.7.6凡锚杆孔的直径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时,不得安装锚杆。

  6.7.7锚喷工作结束后,应指定专人检查锚喷质量,若喷层有脱落、变形、厚度不够等情况,应及时查明情况及时处理。

  6.7.8砂浆锚杆灌注浆液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作业前应检查注浆罐、输料管、注浆管是否完好。

  2、注浆罐有效容积应不小于0.02m3,其耐压力不应小于0.8Mpa(8kg/cm2),使用前应进行耐压试验。

  3、作业开始(或中途停止时间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0.5~0.6水灰比的纯水泥浆润滑注浆罐及管路。

  4、注浆工作风压应逐渐升高。

  5、输料管应连接紧密,不得有回折。

  6注浆罐与注浆管的操作人员应相互配合,连续进行注浆作业,罐内储料应保持在罐体容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6.7.9喷射机、注浆器、水箱、油泵等设备,应安装压力表和安全阀,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破损或失灵时,应立即更换。

  6.7.10施工期间应经常检查输料管、出料弯头、注浆管以及各种管路的连接部位,如发现磨薄、击穿或连接不牢等现象,应立即处理。

  6.7.11带式上料机及其他设备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应设置保护罩。

  6.7.12施工过程中处理机械故障时,应停机、断电、停风。在开机送风、送电之前应预先通知有关的作业人员。

  6.7.13喷头和注浆管前方站人;喷射作业的堵管处理,应尽量采用敲击法疏通,若采用高压风疏通时,风压不得大于0.4Mpa(4kg/cm2),并将输料管放直,握紧喷头,喷头不得正对有人的方向。

  6.7.14当喷头(或注浆管)操作手与喷射机(或注浆器)操作人员不能直接联系时,应有可靠的联系手段。

  6.7.15预应力锚索和锚杆的张拉设备应安装牢固,操作方法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正对锚杆或锚索孔的方向不得站人。

  6.7.16超过3米高度作业台架安装,应牢固可靠,并设置栏杆;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

  6.7.17竖井中的锚喷支护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溜筒运送喷混凝土的干混合料时,井口溜筒喇叭口周围应封闭严密。

  2、喷射机置于地面时,竖井内输料钢管宜用法兰联结,悬吊应垂直固定。

  3、采取措施防止机具、配件和锚杆等物件掉落伤人。

  6.7.18喷射机应密封良好,从喷射机排出的废气应进行妥善处理。

  6.7.18适当减少锚喷操作人员连续作业时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6.8  构架支护

  6.8.1构架支撑包括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及混合支撑,其架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1、应严格检查支撑材料质量。

  2、支撑立柱应放在平整岩石面上,应挖柱窝。

  3、支撑和围岩之间,应用木板、楔块或小型混凝土预制块塞紧。

  4、危险地段,支撑应跟进开挖作业面;必要时,可采取超前固结的施工方法。

  5、预计难以拆除的支撑应采用钢支撑。

  6、支撑拆除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6.8.2支撑应经常检查,发现杆件破裂、倾斜、扭曲、变形及其它异常征兆时,应仔细分析原因,采取可靠措施进行处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