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温控措施
(1)采用斜面分层法施工
本工程基础承台采用2台泵车从西向东浇筑(见图1),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形成坡度的特点采用“斜面分层,薄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到顶”。斜面每层浇筑厚度约为50cm。利用层面散热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图1 基础混凝土浇筑示意图
混凝土振捣时间15~30s为宜,以砂浆上浮、石子下沉不出气泡时为止;插棒间距400~500mm,呈梅花状布置;振捣时振动棒快插慢拔,要插入下层50~100mm。保证上层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防止出现冷缝。
(2)采用二次振捣法
混凝土终凝前采用二次振捣法,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及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并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3)埋设冷却水管
混凝土浇筑前在基础厚度范围内埋设一层水管φ48mm,管距1.3m,7个独立的冷却管(见图2)。为使同管路各部分温度均匀,将通水循环设计成水流方向可变,削减混凝土早期20%~25%的水化热。
图2 混凝土内埋冷却管平面布置示意图
(4)加强混凝土养护
为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混凝土表面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面,用磨光机打磨,槎平后即进行覆盖养护。在混凝土表面采用一层不透水的塑料薄膜加麻袋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根据测温记录及时进行散温和保温,从而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5℃,混凝土降温速率小于3℃/d。
5.温度测点监测
5.1温度测点布置
在基础范围内垂直设置10根测杆,每根测杆沿承台厚度均设置5个测点(见图3),同时在混凝土外部四角设气温辅助测点4个,合计54个工作测点。所有测点都通过热电耦补偿导线与微机数据采集仪相连,监测数据由采集仪处理打印。
图3 测杆测点示意图
5.2测温监控
从混凝土开始浇筑起,进行混凝土温度测试,每小时提供一份温度监控报表,当监测数据显示混凝土内表温差接近25℃并有上升趋势时,及时报警。
5.3测温结果与分析
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表明:
(1)混凝土各部位温度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分布,Tmax=66.8℃。
(2)抛物线下降较为平缓,降温速率控制在3℃/d范围内,混凝土内表温差在22~18.1℃之间,小于25℃,从上面分析表面温控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经检查混凝土表面无可见裂缝及渗漏现象。
6.结语
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只要采取可行的施工方案,复核计算混凝土最大温度应力,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范围之内,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是有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