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正文

机立窑煅烧的操作要领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08月13日

   机立窑能否实现优质高产、安全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窑内的煅烧情况。关于机立窑的煅烧操作,长期以来,各个工厂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通过总结可把机立窑的正常煅烧操作要领归纳为:一稳定、二合理、三平衡、四勤快。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稳定底火

    底火是指在熟料煅烧过程中,高温料球出现部分熔融液相而软化变形,具有一定的附着力,将其他高温软化料球黏结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塑性的黏结物料层。稳定底火是指机立窑在连续加料或卸料时,原底火层的深度、厚度、温度及均匀完整性得到稳定。

    底火层过深,则湿料层厚,通风阻力增加且高温物料所受压力加大,容易黏结成大块,易粘窑壁及架窑;底火层过薄,会使高温带燃烧过快、熟料煅烧不足、难以烧结、底火层松散、塑性低,严重时底火垮落。底火层温度过高则易结大块、结圈架窑;温度过低,则不能使熟料在要求的温度下烧成。底火层断裂则会产生严重偏火,再加上卸料不当与其他因素,会发生喷火这一恶性事故。

    底火层的位置深浅、厚度大小、温度高低等发生变化常称底火不稳定,底火不稳定会引起窑情(或称窑况)不稳定。底火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可分析如下:

    1.底火深浅变动的原因
    ①风量大小。风大使料球升温块,预热过程缩短,高温带提前形成,底火位置升高;反之,风小时底火变深。②卸料速度。卸料速度过快,使底火层下降;反之,卸料速度过慢,使底火层上升。③加料速度。加料速度快,料层厚、阻力大、底火深;反之,底火变浅。④料球水分。料球水分多,预热时间长,底火位置下降变深;反之,底火变浅。⑤煤质。煤质好时,底火浅;反之,底火变深。
    2.底火厚薄变动的原因
    ①煤料和煤质。煤粒粗,则燃烧时间长、底火厚;反之,底火薄而集中。灰分大而发热量低的劣质煤,底火变薄;反之底火变厚。②风量。风量大,氧气充足,底火温度高;反之,底火温度低。③风阻。料球粒径合理、空隙率大、燃烧充分、底火温度高;反之,底火温度低。

    二、合理用风、加料

    要稳定底火,须合理用风和合理加料,应做到以下几点:

    1.突出全风率。“全风”是指根据最佳窑况确定的最大鼓风量,一般lkg煤约需8m’空气或每千克熟料约需lm。空气,若风小或风速低,烧燃减慢,窑内还原气氛增加、易结大块,煅烧带拉长,温度下降、热耗增加,又因窑内风量与产量成正比,风量不足、产量下降,还会导致窑况恶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机立窑厂,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60%,其中关键问题是不敢用大风、用全风。尤其是当碎球多、底火浅时,风若增大,碎球易被吹起产生龇火、风洞等不正常窑况,因而更不敢用全风,产量也就一直上不去。开足全风的前提是底火完整均匀,而努力开全风又能暴露底火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时处理窑面、稳定底火。
    2.坚持在全风操作中处理窑面。当处理不正常窑况,如龇火、风洞、偏火等,许多厂往往用小风操作,小风吹,放风频繁,从而掩盖了窑内矛盾,也使窑风热工制度不稳定。要坚持逐渐开大风、开全风,在全风中暴露窑内底火矛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当然,提高全风率并非不顾窑情,盲目用风,而是根据窑内底火平衡程度,通风阻力大小,适当加大用风。盲目或突然开大风都会造成严重龇火或风洞,甚至击穿底火层,使底火遭到破坏,导致严重的不平衡。所以全风并非一直不变,由于原料、燃料成分波动、机械因素、工艺因素,使底火不可能始终稳定,此时须适当加减风量,让底火趋于正常。
    3.合理用风应注意的问题。要善于分析不能全风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一般来说,风上不去,有设备方面的原因,如窑的进风管内有障碍物;有窑内物料方面的原因,如窑内粉状物堵塞通风孔道,使窑内孔隙率减小,增加了通风阻力;或出现异常窑情,主要是底火不平衡,如炼边、偏火、中间火深,甚至造成半边火柱、半边无底火的倾塌窑,因局部湿料层过多,或欠烧料过多,一上风就出现龇火、风洞等等。
    4.合理加料。合理加料是适当的控制加料量,使窑面保持稳定在一个适当高度的加料操作,相对稳定的窑面高度是稳定底火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措施。窑面过深或过满,都会对煅烧产生不利影响,若窑面过满,边部上火慢、易炼边、结圈、结瘤,甚至架窑;若窑面过深,则窑的有效高度不能利用,边风大、易龇火、掉洞。窑面高度应以底火位置控制在扩大口下部略上为原则。许多厂的经验认为,窑面稳定在窑口下lOOmm左右,底火稳定在扩大口以上,就容易实现全风。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