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正文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7月09日

    4、机械转动部分必须设防护罩,使用电动机必须有接地装置,移动和修理机器及管线路时,应先停电,并切断电源、风源。
    5、衬砌用的石料及砌块,应采用车辆运输,且宜使用小型机械提升。当砌筑高度在1.5米以下时,允许使用跳板抬运,但跳板应架到与隧道衬砌工作面水平的位置。
    6、用石料砌筑边墙时,应间歇进行。当砌筑高度到2~3米时,应停止4小时后,方能继续施工。若墙后超挖过大,回填层应逐层用干(浆)弃料填塞,以免坍塌。
    7、压浆机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试运转,管路连接要完好,压力要正常,操纵压浆喷嘴人员应佩带目镜及胶皮手套。喷浆嘴应用支架支撑牢固,压浆时,掌握喷嘴的人员必须注意喷嘴的脱落,并设法躲避.拔取喷嘴时必须先撤除压力后进行.检修和清洗压浆机时,应在停止运行、切断电路、关闭风门后,方准进行。
    8、采用摸板台车进行全面衬砌时,台车距开挖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60米,台车下的净空应能保证运输车辆的顺利通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两侧对称进行。台车上不得堆放料具,工作台应满铺底板,并设安全栏杆。拆混凝土输送软管时,必须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转。
   
    ★ ★★★隧道作业中的通风防尘、照明、排水及防火
    一、隧道作业的环境标准
    1、粉尘允许浓度:
    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必须在2mg以下;
    2、氧气不得低于20%(按体积计算,下同);
    3、瓦斯(沼气)或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4、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30mg/M3;
    5、氮氧化物(换算成二氧化碳)浓度应在5mg/M3以下;
    6、二氧化硫浓度不得超过15mg/M3;
    7、硫化氢浓度不得超过10mg/M3;
    8、氨浓度不得超过30mg/M3;
    9、隧道的气温不宜超过28℃;
    10、隧道内的噪音不得超过90dB。
    二、隧道作业中的有关通风及防尘要求
    1、隧道内的空气成分每月至少取样1次,风速、含尘量每月检测1次。
    2、隧道施工时的通风,应设专人管理,应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4m3的新鲜空气。
    3、无论通风机运转与否,严禁人员在有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不得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软管旁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
    4、施工时应采取湿式凿岩机钻孔,用水炮泥进行水封爆破以及湿喷混凝土等有利于减少粉尘浓度的施工措施。
    5、在凿岩和装渣工作面上应做好防尘工作。放炮前后进行喷雾与洒水,出渣前应用水淋透渣堆和喷湿岩壁。在吹入式的出风口,应放置喷雾器。
    6、防尘用水的固体质含量不得超过50ml/L,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个/L。水池应保持清洁,并有沉淀及过滤措施。
    三、有关照明的规定和要求
    1、隧道内的灯光应保证亮度充足、均匀、不闪烁。隧道施工应使用独立的供电线路。
    .2、隧道内的用电线路,均应使用防潮绝缘导线,并按规定的高度有瓷瓶悬挂牢固。不得将电线挂在铁钉和其它铁杆上,或捆扎在一起。开关外应加木箱盖,采用封闭式熔断器。如使用电缆应牢固的悬挂在高处,不得放在地上。
    3、隧道各部照明压应为:
    (1)开挖、支撑及衬砌作业地段为12~36V;
    (2)成洞地段为110~220V;
    (3)手提作业灯为12~36V;
    (4)隧道内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专人负责检查修理,检修电器与照明设备时应切断电源;
    (5)在潮湿及漏水隧道中的电灯应使用防水灯口。
    四、有关排水的规定和要求
    1、在有地下水排出的隧道,必须挖掘排水沟,当下坡开挖时应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设置大于20%涌水量的抽水机予以排出。抽水机械的安装地点应在导坑的一侧或另开辟偏洞安装,并用栏栅与隧道隔离。
    2、抽水机械应采用电力机械,不得在隧道内使用燃油抽水机,并有一定的备用台数。
    3、隧道开挖中预计要穿过涌水地层,宜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岩性、水量、水压等,为防治涌水提供依据。
    4、如发现工作面有大量涌水时,应即令停止作业,撤至安全地点。
    五、有关防火的规定和要求
    1、各洞、井口施工区,洞内机电洞室、料室、皮带运输机等处均应设置有效且数量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设置明显标志,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不得挪作他用。
    2、洞口20米范围内的杂草必须清除。火源必须距洞口30米外,库房20米范围内严禁烟火,洞内严禁明火作业与取暖。
    3、洞内及各洞室不得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和其它易燃物品。清洗风动工具必须在专门的洞室内,并设置向外开的防火门。
   
    ★★★★★隧道通过岩溶地段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隧道通过岩溶地段的施工原则
    隧道通过岩溶地段本着“稳妥可靠、保证工期、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标,坚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排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治理岩溶水,按照“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施工方法通过岩溶地区。
    二、岩溶地质预报
    岩溶地段首先采用地貌、地质调查报告与地质推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预测,再结合地表钻孔探测、超前导坑预报、洞内超前钻孔预探、隧道岩溶预探等方法,进一步查明溶洞的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填充物、相对隧道位置及地下水等情况,为正确制定通过岩溶地段的施工方案提供资料。施工中应坚持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动态管理工作中。根据地质预报资料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中根据开挖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施工方法和各类参数,并与地质资料相对比,不断提高地质预报的准确性。
    三、岩溶水处理
    客观条件限制不能采用排水方案,或因溶洞规模为大型、特大型填充溶洞并有丰富的地下水时,采用注浆堵水;隧道遇有较大岩溶积水和暗河时,排水不致引起地表下沉和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时,采用排水方法;复杂情况采用截、堵、排综合治水方法。
    1、 注浆堵水,加固围岩
    洞内断裂、岩溶水丰富带采用渗透注浆,岩溶软塑状填充淤泥采用高压劈裂注浆,地表采用深孔填充注浆。劈裂注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渗透注浆,注浆压力保持正常工作压力,用双液浆填充围岩间隙,堵塞渗水通道;第二阶段为劈裂注浆,压力保持正常工作压力到终止压力间,进行围岩永久性堵水加固;第三阶段为用超细水泥浆填补空隙,增强堵水效果。
    2、 引排水
    根据岩溶状态、相对隧道位置、岩溶水流量大小分别采用暗沟排水、涵洞及泻水洞排水,渗沟及铺砌排水,保证溶洞排水畅通,不致因隧道修建破坏原有排水系统。
    3、 暗沟排水
    溶洞位于隧道底部,溶洞无填充物,熔岩水由逍水洞自然排出。
    4、 涵洞和泻水洞排水
    溶洞自行排水通畅,地下水很发育,暗沟不能满足排水要求,在洞底设置涵洞和泻水洞排水系统,进行引水汇排。
    5、 渗沟及铺砌排水
    隧道横穿多支溶洞,且岩溶仍在发育中
    6、 综合治理
    复杂岩溶水地段岩溶水采用注浆堵水与暗沟、渗沟及铺砌排水、涵洞及泄水洞引排水相结合的方法对岩溶水进行截、堵、排综合治理,以达到理想的治水效果。
    四、 溶洞的处理
    溶洞根据几何尺寸分为大厅式、管道式、蜂窝式三种。通过溶洞地段的手段有封堵、填充、支撑加固、跨越等。
    1、 小型溶洞的处理
    跨度小于3米的溶洞采用填充法处理,区分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浆砌封闭、回填压实、隧底回填、拱顶防护、换填片石、加强衬砌、隧道底板梁处理以及条形基础等措施进行处理。
    2、 跨越法
    隧道通过较大溶洞,填塞或加固施工困难;或溶洞虽小,但流水量大,不宜填堵;或溶洞填充物松软,不宜建造基础,可采用跨越法通过。
    3、 大型填充式溶洞的处理
    对裂隙发育的熔岩地段、大型填充式溶洞,施工时除采用预注浆堵水加固外,还可按常规锚喷构筑法,即采用“管棚、小导管、超前锚杆、钢架支撑、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强支护”方法通过。
    五、地表处理
    隧道施工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对地表陷坑进行处理:
    在坑道修筑截、排水沟、挡水坝,使能流入陷坑的地表水顺利远引,防止地表水流入陷坑。采用垂直注浆对溶洞顶部的陷坑进行注浆加固,并用钢筋混凝土封闭陷坑口,改移河道。
    六、开挖及支护
    岩溶地段的隧道开挖采用的是新奥法原理,加强支护和衬砌,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快循环、强支护、勤测量、勤检查”的原则,即:一是尽早施作喷锚支护;二是喷锚支护尽快受力;三是增加钢筋网和钢架支护;四是衬砌加厚或加钢筋、增大混凝土等级。
    岩溶地段在对溶洞进行上述技术处理后方可进行,开挖应采用正台阶法,开挖前先检查岩溶类别。
    Ⅱ~Ⅳ级地质条件下,且溶洞仅穿过隧道底部一小部分断面时,可采用全断面开挖。
    Ⅳ~Ⅴ级围岩可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不得大于隧道开挖宽度的1~2倍,如发现围岩稳固情况较差可以用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补注浆液和加固,每循环进尺1~2.5米。
    Ⅴ~Ⅵ级可采用环行法开挖。环行开挖每循环进尺0.5~1米。核心土面积不得小于全断面的50%。
    当隧道只有一侧遇到溶洞时,应先开挖该侧,待支护完成后再开挖另一侧。
    开挖完后要立即进行混凝土初喷和初期支护,即安装钢支撑、挂网、喷射混凝土,初喷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0cm,钢支撑间距不得大于75cm。如拱顶围岩软弱,可能造成大型漏斗型塌陷,或管棚支撑力不一定能满足承压要求时,可采用超前锚杆或加密钢支撑补强,以改善支撑受力条件。
    七、监控测量
    监控测量的主要目的:了解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的可靠程度,直接为设计和施工决策服务,为工程提供安全信息。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连续的 监测“洞内、外观察、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钢架受力、喷射混凝土受力、锚杆体应力”等项目,并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掌握围岩变形情况,以便能及时、正确的制定下一步施工方案。
    1、洞内观察
    洞内观察--每次开挖后进行,主要观察岩层变化情况;喷射混凝土、锚杆及钢支架工作状况。观察后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填写地质状态记录、围岩类别判定卡。发现围岩条件恶化应立即采取措施。
    2、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下沉--测点位置必须在同一断面上,测量断面间距、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确定。根据测量数据及时整理并绘制时态曲线及距开挖面关系图,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数据异常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钢架受力、喷射混凝土受力、锚杆体应力--其测点应与必测项目设置在同一断面上,以便相互进行补充和验证。
    八、衬砌与防排水
    岩溶地段衬砌与排水应坚持“截、堵、排、防、全面治理”的原则。防排水措施可采用“结构自防水、防水层、疏导排水设施相结合”的办法。
    1、结构自防水
    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从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三个方面进行控制。施工缝可采用凹凸缝、止水带措施。
    2、防水层
    防水板采用聚氯乙烯或聚乙烯。防水板安装后应做到:拼焊缝严密无空缝;挂板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治水;必须先注浆达到止水目的后才能进行挂板施工。
    3、疏导排水
    主要是在拱墙背后设置管或筑槽,将水引走。方法有四种:衬砌背后设置矿渣棉弹簧管;防水砂浆预制块砌筑引水槽引水;小竹束外包塑料布作竖向盲沟;拱背后每隔10~20米做一个环行盲沟。引水槽应集中在渗水位置。
    衬砌应紧跟开挖面,坚硬围岩地段可适当延后,但滞后距离不得超过200米。衬砌宜采用全断面一次性浇筑,不能采用全断面一次衬砌时,可采用与开挖方法相适应的形式进行。
    九、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隧道通过异常特殊的大溶洞群,施工难度很大无法处理,或虽能处理但其所需耗时耗费太大而明显不经济时,隧道可改线,绕行通过溶洞地区。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
Baidu
map